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

请举例说出汉语学习者在汉语词语层面可能发生的四种偏误现象。

题目

请举例说出汉语学习者在汉语词语层面可能发生的四种偏误现象。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母语和目的语在词义上的交叉造成的偏误。如“厚”这个字,对应英语解释“thick”,学习者会认为”thick”的所有意义都和“厚”对应。因此会出现“前面有一个后树林”“这个铅笔很厚”的错误。
2.母语和目的语对应词的搭配关系不同造成的偏误。如汉语中的“开”可以和名次“门”,“窗户”等搭配,但是学习者却造出了“请你开书”,“开你的嘴”,实际上是学习者把“openthebook””openyourmouth”的搭配转移到了汉语中来。
3.母语和目的语中意义对应的词语因用法不同造成的偏误。如汉语的“这”“那”分别对应英语的“this”“that”,但二者在用法上不同。如在总括上文时,汉语习惯用“这”,而英语习惯用“that”.这会导致母语的负迁移。
4.母语和目的语对应词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场合方面的差异造成的偏误。如英语中的“hate”仅仅有不喜欢的意思,“shehatesfish”,她不喜欢鱼。而汉语的“恨”有着比较强烈的感情色彩,如果学习者造出“她恨鱼”的句子,就明显没有弄清二者感情色彩的差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上古汉语中,有标记的被动式有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1、“于”字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为”字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见”字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4、“为„于”字句:胥之父兄为僇于楚,欲自报其仇耳。
5、“见„于”字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为„所”字句: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7、“被”字句:国一日被攻,随欲事秦,不可得也。
8、“为„之”字句:南阳之宰,而为越王之擒。
9、“为„之所”字句:有制人者,有为人之所治者。
10、“为„见”字句:臣诚恐卒为豺狼横见噬食,故冒死欲诣阙,披肝胆,布腹心。
11、“为„所见”字句其后命终,堕恶鬼中,常为饥渴所见逼切。

第2题:

举例说明汉语中的词汇借用现象。


正确答案: 汉语的词汇借用有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汉、唐、明时期,由于汉唐两代国力强盛,特别是通西域与佛教的传入,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频繁,语言间的接触,使汉语词库中增加了大量外来词。
第二阶段,晚清至五四运动前后,借入的词汇主要是经济、政治用语,如从日语借入的:民主、手续、人口、社会主义、索引、漫画、瓦斯、基督教、水泥、科学、杂志,等等。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至今,随着改革开放,西方一些科技、文化、时尚等方面的词语纷至沓来,如派对、桑拿、软件、硬件、视窗、摇滚、发烧友……不胜枚举。

第3题:

音高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音高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是有声调语言,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中的声调就是由音高变化形成的,一个音节,声韵母不变,如果声调发生变化,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例如shu,标上不同的声调,可以表示“书、薯、树”等不同的意义。

第4题:

汉语词义变化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请分别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1)词义的深化与精确,是指词的理性义所反映的对象没有变化,但人的认识改变了,所以词义也变了。比如“土”,《说文》的解释是:地之吐生物者也。这个解释实际上只指出了“土”的一种功能特征,并不确切。而现在的认识是:地球表面的议程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组成,能生长植物。这个解释不仅指出了土的功用,更主要说明了土的组成。
2)词义的扩大和缩小。扩大是指词的适用范围和所指对象的增加、扩大,比如:江、河,原来只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缩小是指词的适用范围和所指对象的减少、缩小,比如:丈夫,原来泛指成年男子、大丈夫,现在指女方的配偶。
3)词义的转移和转化。转移是指词的理性意义发生了变化,比如:“闻”原来指用耳朵听到声音,现在指用鼻子辨别气味。转化是指词的理性意义不变,附加义,尤其是评价义发生了改变,比如:“爪牙”,本来指鸟兽用于攻击的爪子和牙齿,本来没有贬义,现在坏人的党羽和走狗。
4)词义的脱落和显化。词义的脱落和显化指词原有义素的脱落和潜在语义的显化,语素义的衍生有关。是一种语素层面上的语义重组和变化。脱落是指语素组合时语素义中若干义素的脱落,这种脱落现象并不是指该词的词义已发生了这种变化,而是指特定的组合搭配中,在相关的语义干涉下,某个义素脱落了。比如:“洗”有[+用水+去污]的义素,一旦组成了“干洗”,“洗”的义素就变成了[—用水+去污]。显化就是指某些词就其所构成的语素义来看,应该可以表示某种含义,但实际上该词原来并没有这层意思。但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语用的需要,这些潜在的意义就显现出来了。比如,“婚龄”本来指结婚的年龄,如今它的另一个义项显化,也可以指结婚后的年数。

第5题:

请举例说明汉语修辞的民族性。


正确答案:汉语、汉字与修辞有关联;汉民族文化与修辞有关;汉民族审美习惯与修辞有关。

第6题:

请举例分析偏误分析价值和历史局限。


正确答案:价值:
①偏误分析是第一个关注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的研究方法,它并非探讨学习者的母语语言系统或目的语系统本身的规律,而是探讨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的规律。通过分析学习者的语言偏误来观察和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习得过程和习得机制,因此偏误分析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起点。
②偏误分析为70年代心灵学派与行为主义理论进行的论战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③偏误分析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描写和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偏误的程序和方法,为偏误分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局限:偏误分析的局限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两个方面。在研究方法上的问题是,偏误分析资料的收集常常不是在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环境中获得,而是通过测试取得,不能准确的反映学习者的习得情况。在研究范围上,偏误分析有四个问题:
①偏误分析只考察了学习者的偏误,而忽视了学习者语言系统中正确的部分,对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了解不完整;
②从目前的偏误分析研究来看,纵向研究少,多是横向研究和静态分析,很难看到学习者在不同阶段出现的偏误,不能了解学习者习得过程的全貌;
③研究发现,学习者对于觉得困难的语言项目会采取回避的策略,由于偏误分析关注的是偏误,因此无法采集到被回避的语言项目的使用情况;
④偏误分析的五个步骤都还存在问题(收集资料、鉴别偏误、描写偏误、解释偏误、评估偏误)。

第7题:

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教学观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一)、语序和虚词为汉语最主要的语法形式汉语的词形没有很丰富的形态变化,无论是作主语还是谓语、宾语,都无词形变化。而英语却是有丰富词形变化的语言,名词有单复数形式,动词有时态变化,等等。更多时候汉语是以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英语中靠词形变化而表达的语法意义。例:这件事他知道了。(英语:has known)我告诉他了。(英语:I)他告诉我了。(英语:me)在汉语里,同样的词语组合时,因为语序的不同可表达不同的语法关系,比如“发展缓慢”是主谓关系,“缓慢发展”是偏正关系;“态度端正”是主谓关系,“端正态度”是动宾关系。此外,用不用虚词或者用什么样的虚词,都可以使表达的意思不同,如“经济繁荣”是主谓关系,“经济的繁荣”则是偏正关系;再比如“老师的朋友”是偏正关系。“老师和朋友”则是联合关系。(二)、汉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具有一致性:例:年轻意气风发天气不太好。理财选择逃避请讲普通话。以上两组例子,从词的构成到短语构成再到句子构成,都具有一致性,第一组结构关系皆为主谓关系,第二组皆为动宾关系。这种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一致性原则是汉语里的一个特点,因为汉语的双音节词大多是以词根复合法为主构成的复合式合成词。这一特点为我们学习掌握汉语词语和句子的结构类型带来一定方便,但也为词和短语的区分带来一定困难,有时候一些相同相近的结构可能属于不同的语法单位。如“新房--新车、黑板黑墙、马路--近路”,这三组词语中的前一个单位“新房、黑板、马路”是词,后一个单位“新车、黑墙、近路”是短语。(三)、汉语实词和句法成分之间无严格的对应性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言里,不同词类的词对应不同的句子成分,这种对应关系比较整齐,如名词作主语、宾语,动词做谓语,形容词作定语,副词做状语等等。汉语则不是,在汉语中一种词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反过来说,一种句子成分可以由多种词类的词充当。例:①这是好事情。②质量特别好。③她的身体恢复得很好。例①中“好”是作定语;例②中“好”是作谓语;例③中“好”是作补语。在三个例句中“好”始终是形容词。而英语的大部分形容词加--yly可构成副词,用在壮语中,yly是副词词缀。(四)、汉语具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1、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如“一个人、两只猫、一把茶壶”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叫名量词,包括表计量的度量衡单位。表示动作的数量单位叫动量词,包括时量单位。量词的来源很复杂,不同类型的量词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是不相同的。总体上说,汉语的量词极为丰富,不同的名词要配以特定的量词才能与数词组合。如:条——鱼、蛇、围巾、绳子根——针、钢管、棍子、油条、绳子、线2、语气词。相比其他语言,汉语的语气词也很丰富,而且汉语语气词的出现频率比较高,可以表达各种语气和口气,并能表现出其细微的差异。如陈述、疑问、祈使、感叹不同的句类都相对固定的语气词。有的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而一种语气也可以由多个语气词表达。口语中语气词和语调配合使用,可使句子语气更为显赫;书面语中,语气词和标点符号配合使用,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语气词在汉语语法和表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的、了、呢、吧、吗、啊。其他有的是因为语气词连用而产生连读合音的结果,例如“啦”是“了啊”的合音,“呀、哇、哪”等是“啊”的音变形式;有些是不太常用的。例:他们会来的。孩子们打算去哪儿呢?这不是我的书吗?

第9题:

上古汉语数量表示有哪些主要方式?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1)数词+名词,数次在名词前面,不用单位词:“五事”“五城十二楼”等。
(2)名词+数词,作谓语,不用单位词(主谓—>功能概述):“牛一”“羊一”等。
(3)名词+数词+单位词(名词作谓语,数词作限定作用,修饰度量衡):“马三匹”“禾三百廛”等。(度量衡单位必须用第三种方式)。

第10题:

性别歧视在汉语中的表现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语言的性别歧视主要是对女性的歧视。主要体现在字、词、语序、俚语、熟语等方面。
1、字: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所以从一些汉字上就能看出对女性的歧视。比较常用的七十个左右带有女字旁的字中,表示男女均可有的不健康情感或令人讨厌的行为占了比较大的比例,例如:嫉,妒,婪,妨,嫌,妄,妖。
2、词:像世界上许多语言一样,汉语中表示男性的代词或名词可以包容女性,而表示女性的代词或名词只能专指女性。这种现象反映了男性占主导,统治地位的社会中男子为正常标准,而女子为特殊例外的社会观念。
人称代词"她"、"他"。"五四"以前"他"兼称男性、女性及一切事物。现代书面语里,"他"一般只用来称男性,但是在性别不明或没有区分的必要时,"他"只是泛指,不分男性和女性。
在书面上,若干人全是女性时用"她们",有男有女时用"他们"。英语和其他一些语言中也是如此。3、词序:汉语中的性别歧视不仅表现在男尊女卑上,还表现在男先女后上。当男女并列出现男性总是放在女性的前面:男女,夫妻,子女,公婆,兄嫂,父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兄弟姐妹,才子佳人,男婚女嫁,生儿育女,善男信女,男欢女爱,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等等。
4、熟语:汉语中某些谚语反映了社会对女子的歧视。例如:十九裙钗女,比不上一个踮脚儿。三个红花女,顶不上一个牛屎汉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