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

高校通过广泛的学术研究可增加新的知识和新的成果,并以教学、出版等形式向社会传播,这说明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题目

高校通过广泛的学术研究可增加新的知识和新的成果,并以教学、出版等形式向社会传播,这说明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教学目标体现新的价值观是指()

A.体现新的学生观。

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C.体现新的知识观。

D.体现教学同生活的联系。


参考答案:ACD

第2题:

农业创新指农业领域内各方面的( )。

A.新材料、新化肥、新机械、新技术的总称

B.新市场、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新知识、新信息的总称

C.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和新信息的统称

D.科技成果


正确答案:C

第3题:

()包括为开展成果鉴定、申报奖励等进行的查新。

A、立项查新

B、成果查新

C、专利查新

D、开题查新


参考答案:A

第4题:

新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优势()

  • A、知识新
  • B、教育观念新
  • C、原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 D、经验不足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以下关于“专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著书(专著)从内容来说是对某一知识领域所做的探索,是新的学术研究成果。
  • B、专著必须包含作者(责任者)本人的创新性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提出独到的观点或见解。
  • C、虽然主要不是著者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但却是苦心翻译或参考国外文献资料写成的,也属于专著的范畴。
  • D、专著属于一(学)派一家之言,并以本专业的研究人员及专家学者为主要读者对象的。

正确答案:C

第6题:

各主要发达国家都注意把当代教育、教学上的新成果补充进来,以加深、拓宽师范教育的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正确

第7题:

结合学术研究的新成果试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代价。


参考答案:

抗日战争胜利的代价: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它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国家安全、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给中国造成巨大的物质财产损失,对中国经济、文化事业产生毁灭性影响,对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产生严重滞碍作用,同时,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生命牺牲,中国人口遭到同样惨重的损失。中国人民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空前惨重的代价,经过利用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结合民国时期人口发展相关指数,对1937年及1945年中国人口实际保有的可能数进行了逆测,并由此做出中国抗战时期人口损失的总体估计。得出有关中国抗战时期人口损失的初步研究结论:中国抗战直接人口损失可累计之估计数为2062万人,合可累计之战争直接伤残人口,军民伤亡最低限为3480万人;同时,我们认为,中国抗战直接伤亡人口合计应在4100万上,合战时失踪被俘等项数字,战争直接给中国造成的死亡、伤残及失踪等项人口损失共计超过4500万人;而从人口损失的角度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总数应在5000万人以上。中国战场不仅牵制打击了日军,成为太平洋战场的主战场,也在战略上支援和策应了欧洲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4.评析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原因及其意义。
(1)原因:
1)南京失手后,国民政府没有直接迁都重庆,而是选迁往武汉,在日军进逼武汉的时候才迁往重庆的,从地图上看,这三地都位于长江旁边,当时在陆路交通不太方便的情况下,从水路撤退显然更为合适。
2)重庆的战略意义在于深居内陆,日军无法深入,根据日军当时的人力和补给,锋芒最多只能延伸到武汉附近,如果有能力进逼重庆,还有可能再次迁都。
3)四川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在人力物力上都能长期支撑,而在四川,当时最重要的城市首选重庆,因为重庆为西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与西南各省联系密切,且有四川天险为屏障,有西南西北两大国际交通线为依托。
(2)意义:重庆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外交活动与统治中心,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战区的指挥中枢,与整个国家的政治事务中发挥首脑中枢和灵魂的重要作用。


第8题:

香港新武侠小说家知识面广阔,多是爱好广泛的杂家,具有深厚的文史、地理、民俗等知识和琴棋书画的艺术修养。()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9题:

择优进货要遵循“新、快、清”的原则。“新”指的是将最新出版物及时引进市场,备货结构较新;“快”指的是进货人员通过关注出版动态与信息,及时发现、引进适销对路的出版物;“清”指的是对进货单位的销售品种和备货量有清楚的了解。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建设新的教研文化主要包括新的评价制度、新的表达方式和()等几个方面。

  • A、新的练习设计
  • B、新的教学反思
  • C、新的讨论方式
  • D、新的评价功能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