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

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及其意义是什么?

题目

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及其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高层次的智力劳动,具有以下特点:
1、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体现在
(1)从劳动目的上看是复杂的
(2)从劳动对象看是复杂
(3)从劳动方式上看是复杂的
2、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
(1)从劳动对象上看需要创造性
(2)从劳动内容上看需要创造性
(3)从劳动方法上看需要创造性
3、高校教师劳动的迟效性和长效性。教师培养人才的周期很长。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及指导学生社会时间的活动,会对教育对象具有长期影响力。
4、高校教师劳动的专业性。高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专业性的劳动,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指导学生社会实践,都是按专业安排、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的。
5、高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应该在做人、办事、治学等方面力求成为学生的表率。
总之,研究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的目的,不仅在于让高校教师理解这些特点并在劳动中有所体现,更在于发扬这些特点的长处,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它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确立了科学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剩余价值论基础,为C:V论、资本积累论、再生产论提供了分析基础。


第2题:

简述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答案:
解析:
(1)劳动的复杂性;
(2)劳动的创造性;
(3)劳动的示范性;
(4)劳动的个体性与群体性。

第3题:

教师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第4题:

高等学校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正确答案:①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
②教师要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③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

第5题:

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准备期: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前的阶段,是接受教育和学习的阶段。
2)适应期:是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由没有实践体验到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具备最基本、最起码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其他素质的阶段。
3)发展期:是教师在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后,继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使之达到熟练的程度的时期。
4)创造期:是教师开始由固定的常规的自动化的工作进入到开始探索和创新的时期,是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的时期。

第6题:

高等学校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答:任何劳动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高等学校教师,其劳动除具有一般教师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高校教师自身的特殊性。
(1)高校教师劳动具有所有教师劳动的共同特点:无私性、示范性、迟效性和长效性。
(2)高校教师劳动所具有的特殊性:劳动的专业性、劳动对象的高层次性、劳动的时空延续性。

第7题:

论述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的内容要求、实施及其意义。


答案:
解析:
课程建设不仅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教学工作中一项有深远意义的基本建设。
(1)课程建设的内容和要求
①课程建设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第二,课程教学设施(包括实验设施)的建设;
第三,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与装备的革新;
第四,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即教学大纲、进度表等教学文件的制定;讲课、答疑、辅导、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的组织实施等。
②课程建设的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大纲要富有特色,要体现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
第二,教材要合适,要符合教学大纲,有特色,可教可学;
第三,教学资料要完整,要能体现学科发展新成果;
第四,考核手段要科学,不同性质的学科要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
第五,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其实践能力,要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六,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
(2)课程建设的实施
系是学校组织专业教学的基本单位,因此,课程建设应在学校指导下,由各系主任对本系所开设的课程直接负责。学校在教学委员会下设课程建设评审小组,负责审核各系申请的重点建设规划,并决定学校专设的课程建设基金的分配。实施课程建设的具体要求如下:
①认真分析课程教学的实际状况是开展课程建设的前提,应组织和发动任课教师分析所教授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②定期进行课程评估。在相同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各系在课程建设与改革方面开展的工作和采取的措施,积累评估经验。
(3)课程建设的意义
课程建设不仅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教学工作中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基本建设。课程建设的意义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①建立各门课程的规范。
②从整体上认识课程建设与其他工作的相互联系。
③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化。通过课程建设也为各系加强教学管理,为教学工作走上科学管理轨道奠定基础。
④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的教学质量标准。

第8题:

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教师劳动的内容和过程是复杂的,教师的劳动不仅有体力的付出,还有脑力的付出。教师的劳动不是一种简单劳动,而是一种复杂劳动。
  (2)教师的劳动具有创造性。教师的劳动不像工人生产,具有固定的工艺流程,它时时处处体现出教师的创造性。教师面对的是不断随时代变化并且有着丰富个性差异的“活人”,需要不断实践、总结、调整。
  (3)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教师劳动具有长效性。教师任务的繁重和人才成长周期性长的规律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个长期的过程,教育的劳动成果也具有长效性。
  (5)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教育成果的集合性。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一个教师的个人劳动来完成的,但是教师劳动的成果主要表现为教师集体劳动的成果。

第9题:

南京临时政府的体制、特点及其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特点:1、是革命派、立宪派与具有自由倾向的地方官僚参加的三派联合政权,其主要领导权控制在革命派手中。2、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突出总统权力的不完全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组织形式,否定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第一次由专权走向分权,标志着社会形态的转变和国家体制的根本变革。

第10题:

简述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教师如何指导。


正确答案: 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基础课与专业课学习有机统一;广博性学习和专深性学习有机统一;独立性学习和自主性不断增加;理论和实践有机统一;继承和创新的有机统一。
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学习指导应考虑年龄的特点,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