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考试

张老伯现年85岁高龄,身体行动不便,但意识清醒,需要协商确定其监护人,下列哪些主体可以与张老伯协商为张老伯确定监护人,以便在张老伯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A、张老伯的成年女儿B、愿意担任张老伯监护人的成年侄儿C、居委会D、张老伯的外孙

题目

张老伯现年85岁高龄,身体行动不便,但意识清醒,需要协商确定其监护人,下列哪些主体可以与张老伯协商为张老伯确定监护人,以便在张老伯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

  • A、张老伯的成年女儿
  • B、愿意担任张老伯监护人的成年侄儿
  • C、居委会
  • D、张老伯的外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一)

李老伯与村委会订立了50亩林地的承包经营合同,并办理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李老伯虽投入近10万元,但经营状况不好。李老伯与本村张老伯协商将承包的林地与其承包的耕地互换。村委会出面阻止,并称如果互换将收回两人的承包土地。无奈,李老伯将林地转包给了本村王某,双方签订了转包合同,未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村委会以李老伯擅自转包为由,书面通知李老伯解除原承包合同,并与本村陈某签订了该50亩林地的承包经营合同,李老伯坚决不同意将林地交给陈某经营。此时,县政府修建道路要占用该50亩林地中的30亩。村委会将征地补偿款直接支付给陈某,李老伯认为村委会再次侵害了自己的权利。

71.林地承包经营合同的法定承包期应当为( )。

A.20年

B.10年

C.30~50年

D.30~70年


正确答案:D
71.D【解析】我国物权法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第2题:

案例三:

刘老伯今年75岁,患有老年痴呆症,生活需要家人照顾。他的老伴今年71岁,身体条件尚可,在家中独自承担照顾刘老伯生活起居的任务。家中平时只有两位老人,生活十分冷清。两位老人依靠微薄的退休养老金生活,有一个女儿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有几次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更谈不上照顾老人的生活了,只是每月按时寄回200元钱补贴老人的生活。最近,刘老伯的老伴外出锻炼身体时不慎摔倒,造成腿部骨折,需要卧床静养,两位老人在生活上和经济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困难,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刘老伯及其老伴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

(2).针对刘老伯及其老伴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怎样的介入策略?


正确答案:
[答题要点]
1.两位老人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刘老伯生活无法自理,老伴最近又卧病在床,生活无人照顾;两位老人平时生活寂寞,缺乏情感支持;收入微薄,家庭生活状况窘迫。
2.主要介入策略:(1)与有关社区管理部门进行联系,为老人申请生活补贴,改善老人的生活状况。(2)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联系,安排养老服务人员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3)组织志愿者定期上门对老人进行情绪疏导和精神慰藉,帮助他们排解寂寞,安度晚年。
[试题分析]
1.解决刘老伯及其老伴目前面临的困境,需要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如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和相关的工作方法及技巧。这既需要详细的个案辅导服务,也需要宏观方面的政策支持,也就是说,需要综合运用相关的工作方法和技巧。这对于考查考生对社会工作理论的理解和实务过程的把握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本案例考查的重点与技巧在于:
(1)社会工作者为了帮助两位老人解决面临的上述困境采用的介入策略是实际执行服务计划、满足服务对象需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行动阶段。
(2)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动员和组织刘老伯所在社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个人、家庭和社区资源),并激发服务对象自身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的潜能,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共同应对他们所面临的困境。
(3)在本案例中,应分别就直接介入的策略和间接介入的策略进行阐述。
3.分析本案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理解并说明介入的特点与分类。
(2)在介入行动中,从理论上说应根据预估阶段对服务对象的需要与问题的认定进行,但是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则应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比如,既需要针对刘老伯患有的生理和精神疾病组织开展对症治疗,又需要通过动员和组织刘老伯所在小区的各种社会资源,改善两位老人的经济生活状况;初见成效后,还需要动员和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协助照料两位老人的日常生活,对他们开展精神慰藉,帮助他们安度晚年。
(3)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理解和认识,综合运用相关的介入方法和技巧答题。

第3题:

张老伯因中风住院,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情好转,正在恢复之中。张老伯希望能出院回家,并继续进行康复治疗和练。为了让他出院后既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又能继续康复治疗,社会工作者.小王与张老伯的家属、社区的相关机构联系后,为他出院后的照顾做了安排:张老伯住在家中,,每天上午由家属送他去社区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下午由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送他去社区日问照顾中心;傍晚再由日问照顾中心工作的邻居顺便送他回家。小王为张老伯所做的照顾计划属于( )。

A.社区照顾

B.邻里照顾

C.机构照顾

D.家庭照顾


正确答案:A

第4题:

张老伯今年86岁,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目前他们都已退休。张老伯平时和大儿子一起生活。其他儿女分别住在不同的城市,对老人的照料较少。一个月前,大儿子被查出患有恶性肿瘤,需要住院做手术,无力再照料父亲。四个儿女商量后决定把父亲送到养老院。张老伯非常生气,觉得白养了这么几个儿女。进养老院后,张老伯情绪低落,不和任何人说话,还拒绝吃饭,现在已经三天滴水未进了。
假如你是养老院的社会工作者,院方请你负责张老伯的工作。
【问题】
1.张老伯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2.针对张老伯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解析:
1.上述案例中,张老伯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照料困境
张老伯一生养育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本想能跟儿女安度晚年,没想到随着照顾自己的大儿子住院,张老伯就被送到了养老院。对于儿女们的行为,张老伯认为是不孝,内心十分失落和不满。
(2)环境适应困境
从熟悉的家庭环境到了陌生的养老院,张老伯不适应环境的改变,拒绝和其他人说话交流,还以不吃饭的方式进行抗议。
2.针对张老伯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的介入策略为:
(1)鉴于张老伯已经三天滴水未进,社会工作者应该紧急介入,通知张老伯的儿女尽快赶到养老院,劝说父亲吃饭,并请养老院的医护人员为张老伯输一些营养液,确保张老伯的生命安全。
(2)与张老伯交流,以同理心表达对张老伯的理解,给予关爱,帮助张老伯一起回忆年轻时的快乐往事,缓和老人的情绪。
(3)进一步与老人沟通,了解其内心想法,回忆其子女们关心他的往事,驱走老人的失落心理,劝慰老人注意身体的保养,按时进食。
(4)与老人的子女们交流,了解他们把张老伯送人养老院的原因,并将张老伯的内心想法告知他们,劝导他们尽量将老人接回家中照料。如果实在有困难,就请他们在老人人院初期,尽量多到养老院探望老人,消除老人因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
(5)促进张老伯与子女们的沟通,增加亲子问的互相理解,重建和谐亲子关系。
(6)与院方协商,请护理人员多与老人聊天,协助老人尽快适应新环境,消除恐惧心理。
(7)鼓励张老伯多参加养老院组织的活动,多与其他老人交流,扩大交际圈子。

第5题:

张某于2015年10月11日独立完成了某植物新品种的育种,王某于2016年2月14日也独立完成了该植物新品种的育种。张某和王某均于2016年6月18日分别就该植物新品种申请品种权。如果张某和王某就该植物新品种提交的品种权申请均符合授予品种权的其他条件,则品种权应当授予何人?

A.张某

B.王某

C.由张某和王某协商确定,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以抽签的方式确定申请人

D.由张某和王某协商确定,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驳回张某和王某的申请


参考答案:A

第6题:

对李老伯与张老伯协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当允许,但经登记才生效

B.应当允许,不经登记也有效,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C。不应当允许,因土地承包经营权一经登记不得变动

D。不应当允许,但村委会同意者除外


正确答案:B
73.B【解析】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第6条规定: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承包土地是否流转、流转的对象和方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依法流转其承包土地。第17条规定: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方之间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双方对互换土地原享有的承包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相应互换,当事人可以要求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许可证变更登记手续。

第7题:

张某现年15岁,因有项发明现转让给李四,其行为()

A.效力待定

B.有效

C.无效

D.可撤销


参考答案:A

第8题:

张老伯现年85岁高龄,身体行动不便,但意识清醒,需要协商确定其监护人,下列哪些主体可以与张老伯协商为张老伯确定监护人,以便在张老伯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

A.张老伯的成年女儿

B. 愿意担任张老伯监护人的成年侄儿

C.居委会

D.张老伯的外孙


参考答案: ABC

第9题:

(2017年)林老伯身体一直很好,突发脑梗后生活无法自理,靠老伴和子女照顾。为此,林老伯一直心情郁闷,认为自己成了家里的累赘,不如死掉算了。如果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进行分析,林老伯的非理性信念是()

A.自己身体应该永远健康
B.不想麻烦别人照顾自己
C.不希望自己拖累了家庭
D.生老病死是无法抗拒的

答案:A
解析:
所谓非理性信念是指那些把特定场景中的经验绝对、普遍、抽象化之后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想法和观点。题中林老伯认为自从生活无法自理后,心情郁闷,认为自己成了家里的累赘,其非理性的信念就表现为自己身体应该永远健康,自己不应该生病。

第10题:

张老伯经常对儿子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张老伯的话语隐喻的是老年人的()优于年轻人。

A.液态智力
B.结晶智力
C.长期记忆
D.短期记忆

答案:B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