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

根据昂格尔的论述,中国传统法由()A、自然法与人定法构成B、习惯法与人定法构成C、习惯法与官僚法构成D、官僚法与自然法构成

题目

根据昂格尔的论述,中国传统法由()

  • A、自然法与人定法构成
  • B、习惯法与人定法构成
  • C、习惯法与官僚法构成
  • D、官僚法与自然法构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昂格尔关于法律历史发展的形态。


参考答案:

(1)习惯法。
(2)官僚法。
(3)法律秩序。


第2题:

系统论述“八法”的是

A张介宾
B汪昂
C王熹
D程钟龄
E张仲景

答案:D
解析:
程钟龄将诸多治法概括为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第3题:

论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了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理论。
(1)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们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这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①惩罚和服从的取向阶段。这一阶段还缺乏是非善恶观念,只是因为恐惧惩罚而要避免它,因而服从规范。认为免受处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事都是坏的。②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这一阶段行为的好坏按行为的后果带来的赏罚来定,得赏者为是,受罚者为非,没有主观的是非标准。或是对自己有利就好,对自己不利就是不好。
(2)习俗水平。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这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③寻求认可取向阶段。这一阶段个体按照人们所称"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④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服从团体规范,“尽本分”,尊重法律权威。海因茨先生"偷"药是不对的。这时判断是非已有了法制观念。
(3)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自己支配)的境界。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这一时期也可分为:⑤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这一阶段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义务感,尊重法制,但相信它是人订的,不适于社会时理应修正。⑥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这一阶段有个人的人生哲学,对是非善恶有其独立的价值标准。对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受现实规范的限制。
总之,柯尔伯格通过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1)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有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第一种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处于第二种水平,只有极少数进入第三种水平;16岁以上30%进入第三种水平。(2)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但具体到每个人,时间有早有迟,这与文化背景、交往等有关。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他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利于讨论和展开道德推理的练习。

第4题:

论述用德尔菲法进行预测时,怎样体现德尔菲法的要点?


正确答案: 德尔菲法的要点:
1)不记名投寄征询意见。就预测内容写成若干条含义十分明确的问题,给定统一的评价方法。根据情况,可以选择有关的多方面的专家,将上述问题邮寄给他们,背对背地征询意见。这样可消除专家之间的各种不良影响;
2)统计归纳。收集各位专家的意见,然后对每个问题进行定量统计归纳。通常用回答的中为数反映专家的集体意见。
3)沟通反馈意见。将统计归纳的结果再反馈给专家,每个专家根据这个统计归纳的结果,慎重地考虑其他专家提出的意见,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由于全部过程保密,所以个专家提出的意见较为客观。对于回答超出规定区间的专家,可以要求他们说明特殊的理由,对于这类特殊意见也可反馈给其他专家,予以评价。然后,把收回的第二轮征询的意见再进行统计归纳,再反馈给专家。如此多次反复,一般经过3至4轮,就可以取得比较集中一致的意见。

第5题:

昂格尔的扩展性理论的核心特征是它试图超越()之间的边界。


正确答案:经验与规范

第6题:

简述昂格尔关于改革社会制度的措施。


参考答案:

(1)政治与文化的革命。
(2)批判与重建民主制度。
(3)政府组织的变革。
(4)经济组织的变革。
(5)财产制度的革命。


第7题:

试论述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以及教学意义。


答案:
解析:
柯尔伯格重在道德认知的研究,用道德两难故事来培养人的道德判断能力,把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各包括两个阶段。于是,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1)前习俗水平(0~9岁)。这个水平的主要特征是,儿童的道德观念是纯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处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第二阶段: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为了获得奖赏或满足个人需要而遵从准则,偶尔也包括满足他人需要的行动,他们认为如果行为者最终得益,那么为别人效劳就是对的。(2)习俗水平(9~15岁)。这一水平的儿童为了得到赞赏和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集体所确立的准则,或称因循水平,也可以说力图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希望。第三阶段:人际和谐的定向阶段,又称为“好孩子”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和惯常的角色行为,避免非议以赢得赞赏,重视顺从和做好孩子。第四阶段: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的定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注意的中心是维护社会秩序,认为每个人应当承担社会的义务和职责。判断某一行为的好坏,要看它是否符合维护社会秩序的准则。(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这一水平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个水平的人,其行为原则已经超出了某个权威人物的规定,它的特点是道德行为由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德准则支配,道德标准已被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和法律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道德推理具有灵活性。他们认为法律是为了使人们能和睦相处,如果法律不符合人们的需要,可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加以改变,认为反映大多数人意愿或最大社会福利的行为就是道德行为。第六阶段: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定向阶段。他们认为应运用适合各种情况的道德准则和普遍的公正原则作为道德判断的根据。背离了一个人自选的道德标准或原则就会产生内疚或自我谴责感。道德原则已经被内化为儿童的自觉追求,规则已经不再是外在的判定标准,他做决定的标准来自于自身的良心。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教学意义:(1)应该首先了解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只有这样,道德教育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2)儿童道德发展的顺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但具体到每个人,时间有早有迟,这与文化背景、交往等有关。(3)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他不断地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便于讨论和展开道德推理练习,进而提高儿童的道德敏感度和道德推理能力。该理论发现了人类道德发展的两大规律:由他律到自律和循序渐进,并且提出道德教育必须配合儿童心理的发展。理论不足之处在于强调的是道德认知,而不是道德行为,因而不能作为学校实施道德教育的根据。

第8题:

提出“法律是行动中的法律”的法律现实主义思想家是()

A.弗兰克

B.昂格尔

C.肯尼迪

D.霍维茨


参考答案:A

第9题:

论述柯尔伯格认知发展理论两性观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1.应用认知发展理论深入探讨两性行为并成为系统观点的,当首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或柯尔堡)。
2.他将认知原则推广到性别角色领域。柯尔伯格研究了性别认同问题,认为“性别角色发展中的重要原因并不是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而是由于儿童自身认知的发展。”
3.儿童的基本的性别角色认同是在发展初期产生的男女自身认同的结果,这种男女分类虽然作为男孩或女孩打上了社会性的标记,但基本上是认知的现实判断的产物。
4)柯尔伯格认知发展两性观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①性别认同就是儿童将男性和女性加以性别归类,这是性别角色态度的基础。
②性别认同是通过对自己发育初期表现出的身体状况的判断而形成的。
③判断虽然是2-7岁期间儿童形成的性别认同的结果,但儿童的性别角色的认同往往受环境的某些变化的影响。
④“男子气”和“女子气”的表现,在于把与自身性别相符合的事物作为追求的目标。
⑤基本的普遍的性别角色发展于幼年时期,这一过程从男孩女孩意识到彼此生理上的差别开始。
⑥这种习惯性观念旋即表现为“男子气”、“女子气”。
⑦一旦出现男子气、女子气之后,儿童与同性人物确立性别同一性。
⑧与同性人物的性别同一性和性别角色价值观的形成,由双亲适当的行为所促进并固。
⑨以上过程往往按照一般的发展途径进行,其中大部分由认知的发展所决定。

第10题:

罗曼.罗兰后期创作的代表作是多卷本长篇小说()

  • A、《欣悦的灵魂》
  • B、《皮埃尔和吕丝》
  • C、《格莱昂波》
  • D、《黎明》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