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

公民提供了伪证,但是这些伪证不足以认定该公民有罪,被错误羁押和冤判的,不能免除国家的赔偿责任。

题目

公民提供了伪证,但是这些伪证不足以认定该公民有罪,被错误羁押和冤判的,不能免除国家的赔偿责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国家对于下列哪些行为不承担国家赔偿责任()。

A.某行政机关违法作出没收赵某录像机的决定.赵某气愤之极而砸毁自己的录像机

B.铁路行车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

C.某司法机关因某一公民提供伪证行为的误导而羁押或错判了另一公民

D.某地公安干警为搜捕一名越狱逃犯到旅馆调查.仅因为黄某坚持对方先出示证件.便要教训教训黄某.而用警棍将其击伤


参考答案:AB

第2题:

甲被判处伪证罪,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伪证罪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伪证罪的主体要求是具有特殊身份的,只有证人、鉴定人、记录入和翻译人才可构成该罪

B.伪证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人只要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或隐匿罪证的,都可以构成该罪

C.伪证罪只可能发生在刑事诉讼中,对于民事诉讼、经济诉讼、行政诉讼,不可能发生伪证罪

D.伪证罪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经济诉讼、行政诉讼中


正确答案:AC
解析:参见《刑法》第305条的规定。

第3题:

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有()。

A.强迫卖血罪

B.强迫职工劳动罪

C.伪证罪

D.破坏选举罪


参考答案:B, D

第4题:

有的人因为犯罪而被剥夺了部分公民权,这些人不是公民。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是(  )。

A.公民自伤、自残的
B.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虚假供述而被羁押的
C.不满14周岁的人,被错误羁押的
D.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而致使公民被羁押的

答案:C
解析: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一)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虚伪供述,或者伪造其他有罪证据被羁押或者被判处刑罚的;(二)依照刑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三)依照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第一百七十三条第二款、第二百七十三条第二款、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四)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五)因公民自伤、自残等故意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六)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6题:

国家对下列哪些情形不承担赔偿责任?()

A、因公民受到刑讯逼供作虚假供述被羁押或被判处刑罚的

B、按照《刑法》不负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

C、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

D、因公民自伤、自残故意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参考答案:BCD

第7题:

关于伪证罪,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伪证罪只可能发生在刑事诉讼中
B.伪证罪的犯罪主体包括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
C.伪证罪的主观方面不需要具有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
D.伪证罪的最高刑是7年有期徒刑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伪证罪的刑法规定。参见《刑法》第305条伪证罪的规定。

第8题:

试述伪证罪的构成特征与认定。


参考答案: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本罪具有如下构成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刑事诉讼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首先,行为人必须作了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其次,行为人必须是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所谓“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是指对于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犯罪性质以及罪行的轻重等有重大影响的情节。最后,行为人必须是在刑事诉讼中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即行为人在侦查、起诉、审判的整个过程中作伪证,包括公安、检察、国家安全、监狱等机关立案侦查、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直到人民法院一审、二审、再审审理、判决的全过程。
(3)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有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才能成为本罪主体。
(4)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是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但为了陷害他人或为他人开脱罪责,而故意向司法机关提供。
伪证罪的犯罪目的有两种,
一是陷害他人;
二是包庇罪犯。
认定本罪,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本罪与非罪行为的界限。关于本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伪证罪的成立只限于行为人在刑事案件中作伪证,如果行为人在民事案件中作伪证的,不成立本罪;
第二,如果行为人只是就与案件的定罪量刑这一实体处理结果关系不大的情节作伪证的,不成立本罪;
第三,注意区分伪证与误证。如果证人因记忆错误而致证词失实,或鉴定人由于专业技术水平低下、鉴定材料、鉴定设备的原因做出错误的鉴定结论,或记录人由于对业务不熟而出现漏记、错记,或翻译人因业务水平低下而出现错译、漏译的,因为行为人在主观上并无陷害他人或为他人开脱罪责的故意,所以不成立本罪。
(2)本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
两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二者侵犯的客体不同。伪证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诬告陷害罪侵犯的客体则是公民的人身权利。
第二,伪证罪发生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行为人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而诬告陷害罪则发生在立案侦查之前,而且往往可能是引起立案侦查的原因。
第三,伪证罪是对与刑事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而诬告陷害罪则是捏造整个犯罪事实。
第四,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而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第五,伪证罪的主观上既可以是意图陷害他人,也可能是意图为他人开脱罪责,而诬告陷害罪的目的则是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处分。


第9题:

甲被判处伪证罪,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伪证罪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伪证罪的主体要求是具有特殊身份的,只有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才可构成该罪
B.伪证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人只要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或隐匿罪证的,都可以构成该罪
C.伪证罪只可能发生在刑事诉讼中,对于民事诉讼、经济诉讼、行政诉讼,不可能发生伪证罪
D.伪证罪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经济诉讼、行政诉讼中


答案:A,C
解析:
参见《刑法》第305条的规定。

第10题:

因公民自己的过失致使其被司法机关错误羁押的,国家不能免除赔偿责任。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