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

下列关于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A、被告只能在一审期间改变具体行政行为,而不能在二审期间改变具体行政行为B、被告在一审期间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必须经原告同意申请撤诉并经人民法院准许C、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撤诉,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应予撤销D、原告起诉被告不作为,在诉讼中被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人民法院应裁定终止审理

题目

下列关于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被告只能在一审期间改变具体行政行为,而不能在二审期间改变具体行政行为
  • B、被告在一审期间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必须经原告同意申请撤诉并经人民法院准许
  • C、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撤诉,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应予撤销
  • D、原告起诉被告不作为,在诉讼中被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人民法院应裁定终止审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不当,可以( )

A.在宣告判决前,建议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

B.在裁定前,建议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

C.在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后,建议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

D.在受理后,建议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


正确答案:AB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规定:“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不当,可以在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建议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

第2题: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撤诉,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应当作出撤销判决

B.原告起诉被告不作为,在诉讼中被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人民法院应裁定终止审理

C.被告只能在一审期间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在二审期间则不能改变具体行政行为

D.被告在一审期间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必须经原告同意申请撤诉,并经人民法院准许


正确答案:C
A错,《行诉解释》第50条第3款规定:“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撤诉,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应当作出确认其违法的判决;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应当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据此,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撤诉,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应予作出确认判决而不是撤销判决。B错,第50条第4款规定:“原告起诉被告不作为,在诉讼中被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撤诉的,参照上述规定处理。”据此,原告起诉被告不作为,在诉讼中被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如果原告不撤诉的,人民法院应继续审查被告的不作为是否合法,而不是裁定终止审理。C对,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只能在一审期间进行,而不能在二审期间进行。D错,被告在一审期间改变具体行政行为无须经过原告同意申请撤诉,但应书面告知人民法院。

第3题:

关于行政诉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既受理具体行政行为,也受理抽象行政行为

B、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C、谁主张,谁举证

D、可以独任审判


参考答案:B

第4题:

下列关于被告举证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证据不仅包括被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依据,还包括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B.被告在法定期限内不提供或逾期提供的,应当认定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人民法院可径行判决被告败诉

C.被告应在诉讼开始后辩论终结前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

D.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正确答案:AD

A对C错,《行诉证据规定》第1条第1款规定:“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2条和第43条的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第1条第2款规定:“被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观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3事由,不能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提供证据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l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证据的书面申请。人民法院准许延期提供的,被告应当在正当事由消除后10日内提供证据。逾期提供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综上所述,被告的举证期限为l0日,即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l0日内提供证据。对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观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当事由,不能按期提供证据,应申请延期,法院准许延期,应在延期事由消除后10日内提供证据。逾期提供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B错,根据上述条文规定,被告在法定期限内不提供或逾期提供的,应当认定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被告将承担败诉的风险。但人民法院不能径行判决被告败诉。原因在于: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基于已经调查的证据,即先取证、后裁决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程序规则。这就决定了行政机关向法院提交的证据应当在作出决定之前就应当获得。一旦进入诉讼。应当向法院提供。行政机关的决定能否成立,法院只能根据行政机关作决定时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如果行政机关作决定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不足以使其决定成立,事后又收集其他证据支持其决定,法院不予采纳。而行政机关作决定时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一般都记载在行政机关作决定时的记录之中,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内容,仅限于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的案卷。D对,《行政诉讼法》第33条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第5题:

下列有关行政诉讼被告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间内不作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B、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与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是共同被告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该组织是被告

D、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参考答案:ACD

第6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被告改变后的行为合法,已经满足了原告的诉讼请求,第三人亦无异议,原告不撤诉的,法院应当裁定终结诉讼

B.被告在一审期间改变具体行政行为无需经法院同意,但在二审期间不得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

C.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撤诉的,应继续审查原具体行政行为

D.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原告或者第三人对改变后的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法院应当就改变后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处理


正确答案:A
A错,即使被告改变后的行为合法,已经满足了原告的诉讼请求,第三人无异议,原告不撤诉的,人民法院仍应继续审查原具体行政行为。

第7题:

下列关于行政诉讼的被告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体行政行为经行政复议机关复议;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既可以将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作为被告也可以将复议作为被告

B.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做出同.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C.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一

D.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正确答案:A
A。解析:具体行政行为经行政复议机关复议,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做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攻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第8题:

下列关于行政诉讼中被告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国家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B.被告只能是行政机关

C.被告必须是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D.被告可以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


正确答案:C
解析:被告只能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既不是国家,也不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被告只能是行政主体;被告必须是被提起诉讼并且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成为被告须具备两个条件:(1)被告必须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者;(2)被告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第9题:

经复议的行政案件,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可能成为被告的是()。

A.原行政机关是被告

B.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C.原行政机关与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

D.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是被告


参考答案:B

第10题:

关于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被告应当提供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
  • B、被告应当提供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 C、原告应当提供被告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证据
  • D、原告应当提供被告有过错的证据

正确答案:A,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