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

2007年,甲国驻乙国参赞醉酒驾车,撞死一名15岁少女,但他凭借外交豁免权免于逮捕,乙国要求甲国放弃外交豁免权,否则将取消承诺过的援助资金。甲国为避免事态恶化影响两国关系,宣布放弃豁免权。根据《维也纳外交公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交人员享有完全的对接受国刑事管辖的豁免,除非派遣国放弃B、外交人员的特权和管辖豁免可以由外交人员或其派遣国放弃C、在接受国要求放弃某外交人员豁免权而派遣国不表态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派遣国默示放弃豁免权D、如果甲国放弃管辖豁免,则乙国可以对该肇事参赞判决并执行

题目

2007年,甲国驻乙国参赞醉酒驾车,撞死一名15岁少女,但他凭借外交豁免权免于逮捕,乙国要求甲国放弃外交豁免权,否则将取消承诺过的援助资金。甲国为避免事态恶化影响两国关系,宣布放弃豁免权。根据《维也纳外交公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外交人员享有完全的对接受国刑事管辖的豁免,除非派遣国放弃
  • B、外交人员的特权和管辖豁免可以由外交人员或其派遣国放弃
  • C、在接受国要求放弃某外交人员豁免权而派遣国不表态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派遣国默示放弃豁免权
  • D、如果甲国放弃管辖豁免,则乙国可以对该肇事参赞判决并执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国欲派遣一名武官到乙国赴任。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对于该武官的人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人选由甲国决定后,乙国必须接受

B.该人选由甲国派遣,但在派遣前应事先征得乙国的明确同意

C.该人选由乙国提名并最终决定

D.该人选应由乙国驻甲国大使决定


正确答案:B
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派遣国派遣使馆馆长和武官之前,须征得接受国同意,其他外交人员原则上自由委派,但如果委派接受国国籍的人或第三国国籍的人为使馆外交人员,则须经接受国的同意方可派遣。

第2题:

甲国是A国派驻C国的参赞,乙是B国派驻C国的领事。根据《维也纳外交公约》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对于甲、乙在任职期问的下列行为,哪些判断不正确?( )

A.甲在C国自驾车旅游时发生交通肇事行为,对此C国没有管辖权

B.乙在表明领事身份后,以领事的名义向C国某公司购买房屋一栋,因欠款被该公司起诉,对此,C国没有管辖权

C.乙在闲暇娱乐时与C国人丙发生口角,将丙殴打至重伤,对此,C国没有管辖权

D.甲在C国以私人身份参与继承引起的诉讼,对此,C国没有管辖权


正确答案:CD
【考点】外交豁免权
【解析】甲为外交人员,享有刑事管辖的绝对豁免,因此A项的判断正确;而其以私人身份并不代表派遣国而作为遗嘱执行人、遗产管理人、继承人或受赠人之继承事项的诉讼,属于民事管辖豁免的例外情形之一,即接受国有管辖权,因此D项不正确,应选。乙为领事官员,仅执行职务行为不受接受国的司法和行政管辖,因此,B项正确,而C项错误,应选。

第3题:

黄某为甲国驻乙国使馆的三等秘书,艾某为丙国驻乙国使馆的随员。黄某在乙国首都实施抢劫,有1名乙国人在抢劫中被其杀死。艾某当时恰好目击了该抢劫杀人事件。甲乙丙三国都是《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缔约国,且三国之间没有其他双边的涉及外交和领事特权与豁免方面的协定。根据国际法规则,下列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A.如黄某本人表示放弃其管辖豁免,则乙国即可以对其提起刑事诉讼,无论甲国驻乙国使馆是否同意

B.如艾某本人表示愿意出庭作证,则乙国即可以带其到法庭作证,无论丙国驻乙国使馆是否同意

C.乙国向甲国提出请求,要求放弃黄某的豁免,如甲国没有答复,则可以推定甲国已经同意放弃,从而对黄某提起刑事诉讼

D.如甲国表示放弃黄某的管辖豁免,则乙国可以对黄某提起刑事诉讼,而不论黄某本人是否同意


正确答案:D

第4题:

甲乙丙3国均为《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缔约国。甲国汤姆长期旅居乙国,结识甲国驻乙国大使馆参赞杰克,2人在乙国与丙国汉斯发生争执并互殴,汉斯被打成重伤。后,杰克将汤姆秘匿于使馆休息室。关于事件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杰克行为已超出职务范围,乙国可对其进行逮捕 B.该使馆休息室并非使馆工作专用部分,乙国警察有权进入逮捕汤姆 C.如该案件在乙国涉及刑事诉讼,杰克无作证义务 D.因该案发生在乙国,丙国法院无权对此进行管辖


正确答案:C
暂无

第5题:

里尔是甲国派驻乙国使馆的商务参赞,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里尔的职务可因下列哪些情形而终止?( )

A.里尔的任期届满

B.甲国与乙国外交关系断绝

C.里尔被甲国召回 T--

D.乙国要求甲国召回里尔


正确答案:ABCD
使馆人员的职务一般因派遣国与接受国断绝外交关系和暂时中断外交关系,或者因派遣国或接受国主体资格消失,以及因革命产生新政府等原因而终止。派遣国通知接受国其外交代表职务已经终止;接受国通知派遣国该国拒绝承认该外交代表为使馆人员,也会使其职务终止。ABCD正确。

第6题:

甲国因故宣布乙国驻甲国使馆的一名外交人员为不受欢迎的人后,乙国也宣布了甲国驻乙国使馆中的一名外交人员为不受欢迎的人。假设甲乙两个国家都是l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成员国,对此,下列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

A.乙国的做法属于国际法上的反报

B.乙国的做法属于国际法上的报复

C.甲乙两国的做法都违反了其所承担的国际义务,应对此承担国际责任

D.甲国的做法违反了其所承担的国际义务,应承担国际责任;乙国的做法属于国际法上的对抗,可以不因此承担国际责任


正确答案:BCD
【考点】反报和报复
【解析】反报和报复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反报针对的是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采取的措施,而报复针对的是违反国际法的措施,而本案中显然甲国的行为不违反国际法,所以BD不正确,而对于反报措施是不必承担国际法律责任的,所以C选项也不正确。

第7题:

反报是指一国对他国不礼貌、不友好或不公正但不违法的行为以同样的或类似的行为予以回报。

下列属于反报行为的是( )。

A.甲国因故宣布乙国驻甲国使馆的一名外交人员为“不受欢迎的人”后,乙国也宣布了甲国驻乙国使馆中的一名外交人员为“不受欢迎的人”。甲、乙两个国家都是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成员国

B.中国甲公司向美国乙公司出口一批运动鞋,德国丙公司指控该批货物侵犯了其在美国登记注册的专利权,货物遭美国海关扣押

C.甲国是一个香蕉生产大国,其蕉农长期将产品出口乙国。现乙国颁布法令,禁止甲国的香蕉进口。甲国在要求乙国撤销该禁令未果后,宣布对乙国出口到甲国的化工产品加征300%的进口关税。甲、乙两国间没有涉及香蕉化工产品贸易或一般贸易规则的双边或多边条约

D.甲国军舰近年来屡有侵犯乙国周边岛屿的行为,乙国决定如果甲国军舰再有上述行为就命令本国军队予以回击


正确答案:A
A项为典型的反报行为,注意反报的特点是“不礼貌、不友好但不违法”。B项中的行为主体不是国家;D项中的行为属于自卫;C项中乙国的行为是禁止进口,但甲国的行为只是加征高额关税,故C错。

第8题:

甲国警察布某,因婚姻破裂而绝望,某日持枪向路人射击。甲国警方迅速赶到事发现场,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并围捕布某。布某因拒捕被击毙。但布某的疯狂射击造成数人死亡,其中包括乙国驻甲国参赞科某。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就该参赞的死亡,下列判断哪一项是正确的?

A.甲国国家应承担直接责任

B.甲国国家应承担间接责任

C.甲国国家应承担连带责任

D.甲国国家没有法律责任


正确答案:D
   构成国际不当行为的首要要件就是可归因于国家。在国际法上,下列行为被认为是可归因于国家的行为:(1)国家机关的行为。(2)经授权行使政府权力的其他实体的行为。(3)实际代表国家行事的人的行为。(4)别国或国际组织交与一国支配的机关的行为视为该支配国的国家行为。(5)已经和正在组成新国家的叛乱运动机关的行为被视为已经或正在形成的新国家的行为。总结各类可归因于国家的行为的共同特征,可以发现,他们都是代表了国家意志的行为。因为国家本身不是类似于人的生命体,而是一个机构,一个组织,国家的意志需要通过它的机关或执行国家职能的人去表达和实现,这些机关或人既然是代表国家的意志行事,他们的行为即可被视为国家的行为。本题中有两个陷阱。首先,警察具备执行国家职能的特殊身份,似乎暗示其行为可归因于国家,其次,受伤的人员包括享有国际法上特权与豁免的外交人员,也似乎暗示行为违反了国家承担的保护外交代表人身安全的国际义务。但该警察的行为属于“个人”行为,没有国家的积极教唆或指使也没有国家消极的默认或纵容,所以没有满足可归因于国家的构成要件,因此甲国无需承担国际法律责任。

第9题:

甲、乙两国因政治问题交恶,甲国将其驻乙国的大驶馆降级为代办处。后乙国出现大规模骚乱,乙国一公民试图翻越围墙进入甲国驻乙国代办处,被代办处甲国随员汤姆开枪打死。甲乙两国均为《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缔约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因甲国主动将驻乙国使馆降级为代办处,代办处不再受到《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保护

B.随员汤姆的行为是为了保护代办处的安全,因此无需承担任何刑事责任

C.乙国可以因随员汤姆的开枪行为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D.如果甲国明示放弃汤姆的外交豁免权,则乙国可对汤姆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参考答案:D

第10题:

甲国人A在乙国杀死了一乙国公民和一丙国参赞,后潜逃至丁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假设乙、丁两国不存在双边司法协助协议,那么乙国无权要求丁国将A引渡给乙国

B.在甲、乙两国间存在双边司法协助协议的情况下,乙国可以要求甲国将A引渡给自己

C.因为A杀死丙国的参赞,即使丙、丁两国间存在双边司法协助协议的时候,丁国也可以以A为政治犯,根据“政治犯不引渡”的原则拒绝引渡

D.A在丁国可以向丁国申请庇护,若丁国拒绝将其引渡给别国,可视为丁国为其提供庇护


正确答案:A
[考点]引渡
引渡是指一国应外国的请求,将在本国境内而被外国追诉的人移交给该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国家之间一般没有引渡义务,引渡需要根据有关国际条约进行,如果没有国际条约的话,各国有权拒绝引渡。
本题中,如果不存在相关司法协助的双方协议,丁国没有义务将A引渡别国,因此A项的表述正确,为应选项。虽然A是甲国公民,但是由于A不在甲国境内,所以甲国无法将A引渡给别国,即使甲、乙两国之间订有司法协助协议,乙国也无权要求甲国将A引渡给自己。此时只有丁国才可以对位于自己境内的A实施引渡,所以B项的判断是错误的。A杀死C国外交官属于侵害外交代表,不得将其视为政治犯罪,不属于适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情形。
所以C项错误,应该排除。关于D项,庇护是指一国对于遭到外国追诉或迫害而前来避难的外国人,准予其入境和居留,给予保护,并拒绝将其引渡给另一国的行为。根据国际法,对于从事侵略战争、种族灭绝和种族隔离、劫机、侵害外交代表等罪行的人以及其他被条约或习惯国际法认为是国际罪行的人,不得进行庇护。所以D项也是错误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