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毒理(医学高级)

2003年3月某县发生了一起七日内三次家庭食物中毒。首次食物中毒发生于3月2日晚时,A某一家除其子因上学于当日下午5时离家去学校食宿外,其余一家三口均在食用新蒸馍后约1小时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经村卫生院对症治疗后于当晚10时左右症状缓解,未予特别注意。3月3日晚7时,A某一家三口于晚饭后约1小时再次发病,症状与第一次基本相似,3月8日A某及其子一家四口在食用新蒸馍后发生第三次食物中毒。第三次食物中毒发生后患者被送往医院,并报告卫生部门。调查发现,进食新蒸馍后发病,潜伏期大约1小时左右。人与人不传染

题目

2003年3月某县发生了一起七日内三次家庭食物中毒。首次食物中毒发生于3月2日晚时,A某一家除其子因上学于当日下午5时离家去学校食宿外,其余一家三口均在食用新蒸馍后约1小时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经村卫生院对症治疗后于当晚10时左右症状缓解,未予特别注意。3月3日晚7时,A某一家三口于晚饭后约1小时再次发病,症状与第一次基本相似,3月8日A某及其子一家四口在食用新蒸馍后发生第三次食物中毒。第三次食物中毒发生后患者被送往医院,并报告卫生部门。调查发现,进食新蒸馍后发病,潜伏期大约1小时左右。人与人不传染,发病症状相似。制蒸馍的麦子有发霉现象。可初步诊断为()。

  • A、黄曲霉毒素中毒
  • B、亚硝酸盐中毒
  • C、青霉中毒
  • D、赤霉病麦中毒
  • E、棉酚中毒
  • F、含氰苷类食物中毒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夏末,一家3人食用猪头肉后,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呕吐比腹泻严重,1人头晕、低热、乏力。从所食用的猪肉和病人的腹泻物中分离到一株革兰阳性菌,菌体呈球形或卵圆形,无芽胞。该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空肠弯曲菌食物中毒

B、链球菌食物中毒

C、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

D、大肠杆菌毒素食物中毒

E、沙门菌食物中毒


答案B

第2题:

2003年3月某县发生了一起七日内三次家庭食物中毒。首次食物中毒发生于3月2日晚时,A某一家除其子因上学于当日下午5时离家去学校食宿外,其余一家三口均在食用新蒸馍后约1小时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经村卫生院对症治疗后于当晚10时左右症状缓解,未予特别注意。3月3日晚7时,A某一家三口于晚饭后约1小时再次发病,症状与第一次基本相似,3月8日A某及其子一家四口在食用新蒸馍后发生第三次食物中毒。第三次食物中毒发生后患者被送往医院,并报告卫生部门。调查时主要应该关注A、进食到发病之间的潜伏时间有多长

B、三人的症状是否相似

C、所进食物是由什么样的原料做成的

D、人与人之间是否可以传染

E、各次发病之间是否有相似性

F、发病与食物是否有关

提示:调查发现,进食新蒸馍后发病,潜伏期大约1小时左右。人与人不传染,发病症状相似。制蒸馍的麦子有发霉现象。可初步诊断为A、黄曲霉毒素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

C、青霉中毒

D、赤霉病麦中毒

E、棉酚中毒

F、含氰苷类食物中毒

提示:重点检查蒸馒头用的小麦,发现部分小麦粒表面有发霉现象,而且有的程度很严重。对这些小麦的处理方法应为A、用水洗麦粒

B、延长烹调时间即可

C、将小麦精碾去除毒素

D、不能再食用

E、病麦一般比重较轻,将其分离出来

F、提高烹调的温度即可

提示:处理之后,小麦情况明显比没处理之前好。这些处理过的小麦是否能食用A、挑选出来的病麦可以做动物饲料

B、不能食用

C、处理后状况较好的可以继续食用

D、可以将其制作成发酵食品

E、蒸熟后即可食用

F、严重霉变的小麦弃掉不能食用

提示:将发霉小麦处理后发生中毒的例数减少。为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应该A、病麦要通过碾米机扎辊碾皮

B、也可以用适当量的良好小麦将这些小麦稀释

C、储藏期间必须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D、已感染赤霉病麦,收获后应及时晾哂

E、及时烘哂、及时风扬、保持洁净和干燥

F、尽快将粮食的含水量降低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ABCDEF


问题 2 答案:D


问题 3 答案:CE


问题 4 答案:CDF


问题 5 答案:ABCDEF

第3题:

关于食物中毒的特点,错误的是

A、停止食用"有毒食物"后发病有一滞后期

B、症状相似

C、发病多呈暴发

D、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E、有共同的饮食史


参考答案:A

第4题: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2003年5月11日中午12时许,某镇居民3人一起到某酒家就餐。约1h后3人陆续感觉恶心、头晕,到医院就诊。16时左右,3人先后出现口唇、舌尖、手指甲发绀等症状。后被诊断为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答案:
解析:
1.临床表现 3人都表现为恶心、头痛、呕吐、口唇发绀、舌尖及手指甲发绀,全身青紫。
2.实验室检查
(1)样品采集:采集就餐酒家饮用水500ml、小烧酒200ml、装剩菜的盘子7个、剩余炒干豆腐30g、紫菜10g、熟肉10g、1人呕吐物10g、另1人呕吐物10g、第三人洗胃水2ml。
(2)采用亚硝酸盐定性检验的方法,在所采集的中毒者呕吐物、餐具(盘子)和吃剩的炒干豆腐内发现亚硝酸盐。
3.中毒原因调查 该酒家使用亚硝酸盐作为着色剂,给中毒3人做菜的是厨师的爱人,由于不经常炒菜,误把亚硝酸盐当作食盐,引起了这次食物中毒。
4.讨论 3人5月11日中午12时共同在某酒家进餐,进食的饭菜有锅包肉、尖椒干豆腐、木须柿子紫菜汤,每人半斤小烧酒,没进食主食;3人分别于5月11日下午1、2、3时出现恶心、头晕、口唇发绀等症状,到医院就诊;现场检查该店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无餐具洗刷、消毒设施,自然卫生状况差;实验室检查发现所采集样品中含亚硝酸盐。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验结果,诊断此3人为误食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
5.治疗
(1)排出毒物:催吐、洗胃、导泻等方法排出体内尚未吸收的毒素。
(2)吸氧:患者面色发青,口唇发绀,静脉血呈蓝紫色都是缺氧的表现,要立即给予吸氧处理。
(3)应用特效解毒药解毒:美蓝是一种氧化还原解毒药。低剂量起还原作用,高剂量呈现氧化作用。在救治亚硝酸盐中毒时应用小剂量,一般用1%美蓝以25%~50%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缓慢注射,同时给予大剂量的维生素C。如注射1~2h后症状不见缓解,可重复注射一次。
(4)对症:危重患者可输新鲜血液200~400ml或用换血疗法。
(5)营养支持:病情平稳后,给予能量合剂、维生素C等支持疗法。
6.预防措施
(1)蔬菜妥善保管,保持新鲜,不吃腐烂变质的蔬菜,不在短时间内集中吃大量叶菜类蔬菜。
(2)肉制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用量严格执行国家卫生标准,腊肠、腊肉、火腿中的亚硝酸盐每千克不得超过20mg。
(3)腌菜时盐量应达到20%以上,超过20天后再食用。
(4)煮熟的剩菜不可在高温下存放时间过长。
(5)苦井水勿用来煮饭或做菜。
(6)加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管理,勿当食盐和面碱使用。

第5题:

某地养殖场民工进食从某快餐店购买的盒饭后,陆续有人发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头晕和腹部不适,无发热。经调查,发病者均进食了米饭,潜伏期最短1小时,最长4.5小时,这可能是一起

A、沙门菌食物中毒

B、肉毒菌素中毒

C、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

D、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E、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参考答案:D

第6题:

某工地午饭后突然有数十人呕吐、腹痛、腹泻,怀疑食物中毒。除立即将中毒患者送医院后,还应立即A、追查责任

B、封存可疑物

C、丢弃剩饭菜

D、立即消毒

E、立即清查库存食物

以下各项不属于食物中毒的是A、细菌性食物中毒

B、有毒动植物中毒

C、中毒性痢疾

D、化学性食物中毒

E、真菌性食物中毒

有关食物中毒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餐人症状相同

B、发病突然,约餐后半小时

C、人与人之间有传染性

D、未进餐者不发病

E、以消化道症状为主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问题 1 答案解析:B


问题 2 答案解析:C


问题 3 答案解析:C

第7题:

下列哪项不是食物中毒的特点

A.有共同的饮食史

B.症状相似

C.发病呈爆发型

D.人与人不直接传染

E.停止食用“有毒食物”后发病仍有一滞后期


正确答案:E
(答案:E)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有如下共同特点:①由于没有个人—个人之间的传染过程,致发病呈爆发性,潜伏期短,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趋势;②中毒病人一般有相似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消化道症状;③发病与食物有关,患者近期内食用过同样食物,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④病人对健康人不具传染性。

第8题:

关于食物中毒诊断说法错误的是( )

A、发病有群体性

B、发病与进食有关

C、患者有上吐下泻及腹痛症状

D、呕吐物、排泄物中分离出不同细菌

E、食用同一食物后发病


参考答案:D

第9题:

西边墙村,于晚18:00发生一起多人食物中毒事件,多人出现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张医生赶到现场后,下述处理中不正确的是

A、报告食品卫生监督机构
B、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C、采取病人标本以备送检
D、对病人进行救治
E、立即销毁中毒食品

答案:E
解析:
不可以立即销毁中毒或疑似中毒食品,应该理解封存起来,以备送检便于查找中毒原因。

第10题:

关于食物中毒的特点,不准确的是

A.有共同的饮食史
B.症状相似
C.发病多呈暴发
D.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E.停止食用"有毒食物"后发病有一滞后期

答案:E
解析:
停止食用"有毒食物"后发病即停止,无传染性特点。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