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主治医师

女性,30岁,发病前两周曾到海南旅游并有草丛休息史,发热3日伴畏寒头痛、结膜充血。查体:左侧腹股沟可及一蚕豆大小淋巴结并查见一直径约5mm圆形焦痂,肝、脾肋下1cm,质软,血象:WBC4.0×105/L,可见核左移()A、伤寒B、钩端螺旋体病C、羌虫病D、肾综合征出血热E、地方性斑疹伤寒

题目

女性,30岁,发病前两周曾到海南旅游并有草丛休息史,发热3日伴畏寒头痛、结膜充血。查体:左侧腹股沟可及一蚕豆大小淋巴结并查见一直径约5mm圆形焦痂,肝、脾肋下1cm,质软,血象:WBC4.0×105/L,可见核左移()

  • A、伤寒
  • B、钩端螺旋体病
  • C、羌虫病
  • D、肾综合征出血热
  • E、地方性斑疹伤寒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新冠病毒感染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包括:()。

A.发病前14天有疫区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B.发病前14天内与新冠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C.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疫区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D.聚集性发病


参考答案:ABCD

第2题:

以下哪些情况考虑为中东呼吸综合征疑似病例?()

A、符合诊断标准(2015年版)关于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但尚无实验室确认依据的

B、发病前21天有中东地区或疫情暴发地区旅游或居住史出现发热症状的

C、没有出过国,出现难以用其它病原感染解释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

D、发热伴呼吸道症状患者,实验室检测冠状病毒抗体阳性

E、2016年12月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14天前有韩国旅行史


答案:A

第3题:

不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病例要点的是:()

A.发热

B.发病前两周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游史

C.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

D.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增加


答案:D

第4题:

女性,54岁。缓起发热,咳嗽,痰呈脓性,伴腥臭味,每日约150ml。病程已10天,多种抗生素治疗不见改善。X线示右下肺叶后基底段团块状影,伴空洞和液平。两周前曾有拔牙史。为了解有无气道阻塞,宜选择下列哪项检查()

AMRI

B支气管分层摄片

CCT

DHRCT(高分辨率CT)

E肺功能测定


C

第5题:

某大学生到海南旅游,曾露宿野外,两周后返校即出现寒战、发热,并伴头痛,由于出汗后退热,当天未去就诊,第3天出现同样症状。请问该大学生可能感染的疟原虫是

A、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

B、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C、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

D、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

E、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


参考答案:B

第6题:

疑似病例有哪些可能的相似点()。

A、发病前两周内有风险地区旅游或居住史

B、两周内接触过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C、发热,并有肺炎影像学特征

D、淋巴细胞计数正常


参考答案:ABC

第7题:

疑似病例判定标准不包括哪项()。

A、发病前两周内有病例报告社区旅游或居住史

B、两周内接触过病例报告社区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C、发热并有肺炎影像学特征

D、淋巴细胞计数正常


参考答案:D

第8题:

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描述错误的是()。

A、发病前14天内有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B、发病前14天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

C、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报告社区的发热和/或有呼吸道症状患者

D、聚集性发病:14天内在小范围内(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5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参考答案:D

第9题:

患者男性,62岁,间断发热半月,尿黄伴乏力、食欲缺乏1周,症状逐渐加重,出现恶心、呕吐。既往体健,无肝病史,病前无饮酒、服药史,病前3周曾去外地旅游。查体:意识清楚,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肝肋下2cm,脾肋下刚触及,腹水征(-),实验室检查:ALT1500U/L,TBil80μmol/L。

正确的处理不包括

A、卧床休息
B、药物对症治疗
C、补充维生素
D、清淡饮食
E、抗病毒治疗

答案:E
解析: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流行病学特点首先考虑为急性戊型肝炎。戊肝主要经过消化道传播,多累及成年人,发病迅速,表现为急性肝炎的特点,急性肝炎一般有自限性,其治疗主要以一般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不需要抗病毒治疗。

第10题:

王教授到海南参加学术研讨活动,期间游览了天涯海角等景点,这种旅游属于()

  • A、商务旅游
  • B、会议旅游
  • C、观光旅游
  • D、工业旅游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