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陆某,男,68岁,退休教师,已婚,2004年10月7日初诊。10月5日21时许因情绪刺激,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麻木,不能站立,语言謇涩,口角向右歪斜,伴头晕耳鸣,夜寐不安,不呕吐。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常觉头晕。T36.8℃,R20次/分,P90次/分,BP160/105mmHg。神志清楚,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可,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左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Ⅰ~Ⅱ级,肌张力减弱,右侧肢体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数。头部CT平扫: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

题目

陆某,男,68岁,退休教师,已婚,2004年10月7日初诊。10月5日21时许因情绪刺激,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麻木,不能站立,语言謇涩,口角向右歪斜,伴头晕耳鸣,夜寐不安,不呕吐。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常觉头晕。T36.8℃,R20次/分,P90次/分,BP160/105mmHg。神志清楚,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可,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左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Ⅰ~Ⅱ级,肌张力减弱,右侧肢体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数。头部CT平扫: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突然起病,症见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角歪斜3天,故可诊断为中风。患者年近七旬,肝肾亏虚,肝阳上亢,肝阳化风,挟痰走窜经络,脉络不畅,故半身不遂,语言謇涩,口角歪斜;风阳上扰,清窍不利,则见头晕耳鸣;舌红、脉细数为肝风内动、阴虚有热之象。西医诊断依据:①年龄68岁,起病突然,有高血压病史;②症状有左侧肢体功能障碍,口角歪斜,语言不利;③体查:BP160/105mmHg,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左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Ⅰ~Ⅱ级,肌张力减退;④头部CT示: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入院诊断:中医诊断:1.中风-中经络(风阳上扰证)。2.眩晕(肝阳上亢证)。西医诊断:1.脑梗死(急性期)。2.高血压病2级,高危。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2g钩藤15g石决明12g桑寄生10g茯神10g夜交藤10g牛膝15g杜仲10g栀子10g黄芩10g益母草12g夏枯草15g杭菊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病例摘要:常某,男,74岁,已婚,退休干部。2016年1月26日初诊。患者有头痛病史,1天前突然发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识不清。现症: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神识欠清,肢体强急,痰多而黏,伴腹胀,便秘,舌质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口僻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中风。中医证型诊断:痰热腑实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识不清为主症,辨病为中风。现症见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神识欠清,肢体强急,痰多而黏,伴腹胀,便秘,舌质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滑,辨证为痰热腑实证。痰热阻滞,风痰上扰,腑气不通。中医病证鉴别: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但常伴耳后疼痛,口角流涎,言语不清,而无半身不遂或神志障碍等表现,多因正气不足,风邪人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治法:通腑泄热,息风化痰。方剂名称:桃仁承气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桃仁12g,大黄(后下)12g,芒硝(溶服)6g,枳实6g,陈胆星6g,黄芩6g,全瓜蒌6g,赤芍6g,丹皮6g,牛膝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2题:

陆某,男,68岁,退休教师,已婚,2004年10月7日初诊。10月5日21时许因情绪刺激,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麻木,不能站立,语言謇涩,口角向右歪斜,伴头晕耳鸣,夜寐不安,不呕吐。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常觉头晕。T 36.8℃,R 20次/分,P 90次/分,BP 160/105mmHg。神志清楚,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可,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左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Ⅰ~Ⅱ级,肌张力减弱,右侧肢体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数。头部CT平扫: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


参考答案:辨病辨证依据:患者突然起病,症见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角歪斜3天,故可诊断为中风。患者年近七旬,肝肾亏虚,肝阳上亢,肝阳化风,挟痰走窜经络,脉络不畅,故半身不遂,语言謇涩,口角歪斜;风阳上扰,清窍不利,则见头晕耳鸣;舌红、脉细数为肝风内动、阴虚有热之象。西医诊断依据:①年龄68岁,起病突然,有高血压病史;②症状有左侧肢体功能障碍,口角歪斜,语言不利;③体查:BP 160/105mmHg,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左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Ⅰ~Ⅱ级,肌张力减退;④头部CT示: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入院诊断:中医诊断:1.中风-中经络(风阳上扰证)。2.眩晕(肝阳上亢证)。西医诊断:1.脑梗死(急性期)。2.高血压病2级,高危。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2g 钩藤15g 石决明12g 桑寄生10g 茯神10g 夜交藤10g 牛膝15g 杜仲10g 栀子10g 黄芩10g 益母草12g 夏枯草15g 杭菊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第3题:

关于教师的养老保险待遇,正确的是()

A.教师退休或者退职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或者退职待遇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适当提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退休教师的退休金比例

C.A和B

D.对教龄满30年的教师退休金按80%比例发放


答案C

第4题:

病例摘要:黄某,女,80岁,已婚,退休教师。2016年4月23日初诊。患者年老体弱。2周前出现有便意但排便困难情况。现症:大便虽不干硬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积聚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便秘。中医证型诊断:气虚秘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有便意但排便困难为主症,辨病为便秘。现症见大便虽不干硬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辨证为气虚秘证。脾肺气虚,传送无力。中医病证鉴别:便秘多为慢性久病,因大肠传导失常所致,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结艰行,可有矢气和肠鸣音,或有恶心欲吐,食纳减少。腹腔内有可扪及的包块。常有腹部胀闷或疼痛不适等症状。常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寒邪或黄疸、虫毒、久疟、久泻、久痢等病史。治法:益气润肠。方剂名称:黄芪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黄芪15g,麻仁6g,白蜜6g,陈皮6g,白术20g,甘草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5题:

病例摘要:梁某,男,70岁,已婚,退休干部。2015年11月13日初诊。患者1天前受寒后突发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现症:头痛昏蒙,神识呆滞,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痫病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痉证。中医证型诊断:痰浊阻滞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辨病为痉证。现症见痉证,辨证为痰浊阻滞证。痰浊中阻,上蒙清窍,经络阻塞,筋脉失养。中医病证鉴别:痫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神志异常的疾病,其大发作的特点为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声,大多发作片刻即自行苏醒,醒后如常人。鉴别要点是:痫病多为突然发病,其抽搐、痉挛症状发作片刻可自行缓解,既往有类似发病史;痉证的抽搐、痉挛发作多呈持续性,不经治疗难以自行恢复,痉证多有发热、头痛等伴发症状。治法:豁痰开窍,息风止痉。方剂名称:导痰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半夏12g,石菖蒲3g,陈皮3g,胆南星3g,竹沥(兑服)3g,枳实3g,茯苓3g,白术3g,全蝎3g,地龙3g,蜈蚣3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6题:

病例摘要:毛某,男,37岁,已婚,教师。2013年1月23日初诊。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形体肥胖,近来胁肋胀痛,口苦口黏。现症:胁肋灼热疼痛,痛有定处,触痛明显,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悬饮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胁痛。中医证型诊断:肝胆湿热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胁肋胀痛为主症,辨病为胁痛。现症见胁肋灼热疼痛,痛有定处,触痛明显,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辨证为肝胆湿热证。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中医病证鉴别:胁痛发病与情志不遂、饮食失节、跌仆损伤、久病体虚等有关,其病机为肝络失和;其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悬饮多因素体虚弱,时邪外袭,肺失宣通,饮停胸胁,而致络气不和;其表现为饮停胸胁,胸胁咳唾引痛,呼吸或转侧加重,患侧肋间饱满,叩诊呈浊音,或兼见发热。治法:清热利湿。方剂名称: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龙胆草9g,山栀9g,黄芩10g,川楝子9g,枳壳10g,延胡索10g,泽泻10g,车前子(包煎)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7题:

病例摘要:项某,男,78岁,已婚,退休教师。2013年4月2日初诊。患者1天前受凉出现发热,鼻塞,微恶风寒。现症: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时行感冒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感冒。中医证型诊断:阴虚感冒。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发热,鼻塞,微恶风寒为主症,辨病为感冒。现症见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中医病证鉴别: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若感冒1周以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反见加重,应考虑感冒继发它病,传变入里。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它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治法:滋阴解表。方剂名称:加减葳蕤汤化裁。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玉竹12g,甘草3g,大枣10g,淡豆豉10g,薄荷(后下)10g,葱白9g,桔梗10g,白薇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8题:

我国对于女教师退休规定不正确的是()。

A、女教师退休年龄是满60周岁

B、年满55周岁可以申请办理退休

C、有条件的退休教师可以再返回学校任教

D、年满55周岁的高级职称女教师可以申请不退休


参考答案:A

第9题:

病例摘要:常某,男,35岁,已婚,教师。2014年2月3日初诊。患者2年前出现胸闷,心悸气短,常劳累后发作。现症: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奔豚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心悸。中医证型诊断:心阳不振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胸闷,心悸气短为主症,辨病为心悸。现症见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辨证为心阳不振证。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中医病证鉴别: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本病与心悸的辨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方剂名称: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桂枝15g,制附片(先煎)15g,人参30g,黄芪20g,麦冬15g,枸杞10g,炙甘草6g,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10题:

患者,叶某,男,67岁,退休教师,诊断“肺癌晚期”入院,入院后患者诉说胸痛难以忍受,沉默寡言,眉头紧锁,咳嗽频繁并有气喘,难以交流。请问作为主管护士:

你选用哪种评估工具评估该患者的疼痛程度?


正确答案:(1)选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1)选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