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住院医师临床医学

试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作用及原理?

题目

试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作用及原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EPSP: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
原理: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使递质门控通道开放,后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增大,并且由于Na+的内流大于K+外流,故发生净内向电流,导致细胞膜的局部去极化。
(2)IPSP: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下产生局部超极化电位变化。
原理: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出后膜,使后膜上的递质门控氯通道开放,引起外向电流,结果使突出后膜发生超极化。
作用:突出后膜上电位改变的总趋势决定于EPSP和IPSP的代数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作用与产生原理。


正确答案: 在刺激引起的反射发生过程中,中枢若产生兴奋过程则传出冲动增加;若发生抑制,则中枢原有的传出冲动减弱或停止。中枢部分的兴奋传播是通过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实现的;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则可带来中枢抑制。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如下:神经轴突的兴奋冲动可使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兴奋并释放兴奋性递质,后者经突触间隙扩散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与特殊受体相结合,由此提高后膜对Na+、K+、Cl-,尤其是Na+的通透性,因Na+进入较多而膜电位降低,出现局部的去极化,这种短暂的局部去极化可呈现电紧张形式扩布,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它通过总和作用可使膜电位绝对值降低至阈电位,从而在轴突始段产生扩布性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过程如下: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神经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后者经过扩散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从而使后膜对K+、Cl-,尤其是Cl-的通透性提高;膜电位绝对值增大而出现超极化,即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第2题:

试述远心集尘器的安装部位及作用原理?


正确答案: 远心集尘器装于列车管通往分配阀的列车支管上,前面装有截断塞门。当打开塞门时,列车管的压缩空气进入远心集尘器,在集尘器的空腔内产生旋转作用,造成离心力,使杂质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并沉积于集尘器底部,以较干净的空气进入制动机。

第3题:

突触前抑制的轴-体突触处,突触后电位变化特征为()

A、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绝对值增大

B、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绝对值减少

C、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绝对值减少

D、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绝对值增大

E、突触后电位变化不大


参考答案:B

第4题: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形成的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形成机制是: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受体,提高后膜对Na+、K+,尤其对Na+通透性,Na+内流导致膜去极化,提高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SP)形成机制是: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上Cl-通道开放,Cl-内流使膜电位发生超极化,降低了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

第5题:

试述可燃气探头的作用及测量原理?


正确答案: 作用:可燃气探头是探测在爆炸下限为0~100%范围内的可燃气体。
工作原理:它的原理是利用平衡电桥电路,电桥的一个桥臀上是传感器元件,当可燃气进入探头造成电桥不平衡电压,此电压与天然气混合物成正比,此信号被放大并转换成一个模拟输出的电流信号。

第6题:

试述液力变矩器闭锁控制和滑差控制的作用及原理。


正确答案:闭锁控制:作用:实现液力传动和机械传动的转换,降低了液力变矩器的汽车油耗。
原理:在液力变矩器的涡轮与泵轮之间,装一个可控的离合器,当汽车的驶工况达到设定目标时,控制离合器讲泵轮与涡轮锁成一体,液力变矩器即变为刚性机械传动。
滑差控制:作用:使闭锁离合器处于打滑的半接合。原理:通过闭锁控制阀控制闭锁离合器的接合压力与分离压力,接合压力与分离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就代表了闭锁离合器的转矩容量,从而控制闭锁离合器的状态。

第7题:

试述热探头的作用及原理?


正确答案: 热探头主要用于探测在空气中散发的热量的上升速度,它是采用温度速率及固定温度组合型探头。
当周围环境温度达到一定数值或温升速度超过一定数值时,探头输出一闭合触点信号至火灾盘。

第8题:

由于不同递质对突触后膜通透性影响的不同,突触后电位的类型包括

A、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局部电位

B、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和局部电位

C、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和局部电位

D、兴旮性突触后电位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E、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参考答案:E

第9题:

试述兴奋性突触后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特征。


正确答案: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兴奋从突触前传到突触后,引起突触后膜的去极化,并扩散到整个神经元细胞的电紧张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区别于动作电位的重要特征:其通道是配基门控,而动作电位是电压门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电位大小是一种分级电位,它具有空间总和和时间总和的作用而没有“全或无”的特征。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传递过程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相似,不同的是兴奋从突触前传到突触后,引起突触后膜的超极化,使得突触后的神经元更难引发动作电位。与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主要是Na离子的流入不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主要是Cl离子的流入所引起的,其电位大小不但和刺激强度有关,还和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有关。

第10题:

试述心得安的作用,用途及作用原理?


正确答案:作用:
①抑制心脏-阻滞β1受体
②对血管的影响:
⑴收缩血管-血压↑(短暂)
⑵阻断β受体,心抑制-血压↓
③收缩支气管平滑肌-阻断支气管β2受体
④减慢代谢-抑制脂肪分解,拮抗肾上腺素升高血糖的作用,抑制T4转化为T3过程,有效控制甲亢过程
⑤抑制肾素释放
⑥膜稳定作用
用途:
①心律失常(过速型)
②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③高肾素性高血压
④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
⑤充血性心力衰竭
作用原理:
(一)β受体阻滞作用
1、抑制心脏-阻滞β1受体-心率↓房室传导↓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心肌耗氧量↓
2、对血管的影响
(1)收缩血管→BP↑(短暂)原因:阻断β→α相对占优势 心抑制→反射性兴奋交感N
(2)扩张血管→ BP↓(心抑制)
①阻滞肾小球旁器β1受体→肾素↓→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
②阻滞中枢β受体→外周交感N兴奋性↓→递质释放↓  ③ 阻滞突触前膜的β受体→递质释放↓
3、收缩气管----阻滞β2受体
4、抑制代谢
(1)抑制脂肪分解
(2)与α受体阻断药合用时则可拮抗肾上腺素的升高血糖作用
(3)抑制甲状腺素(T4)转变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过程,有效控制甲亢症状。
(二)膜稳定作用
大剂量可降低细胞膜对阳离子(钠、钾、钙)的通透性——膜稳定作用。其膜稳定作用影响了心肌细胞的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抑制自律细胞舒张期的自动去极化,使心传导↓、有效不应期↑、自律性↓、收缩力↓。与其抗心律失常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