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加工考试

应该怎样判断大豆的浸泡度?

题目

应该怎样判断大豆的浸泡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怎样对大豆进行沥干、冷却?


正确答案: 传统方法是用平的竹制容器摊平沥干,也可用金属丝或编织篮。过量的水分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但会减少天培的货架寿命,可用布擦或用面粉包去除表面水分。

第2题:

大豆的种子处理,怎样进行根瘤菌接种?


正确答案:方法是将根瘤菌剂倒入为种子质量1%的清水中,搅拌均匀后,将菌液喷洒在种子上,充分搅拌,阴干后播种。

第3题:

39:加热弯曲时,应该将材料加热到多少度?同时加热要怎样?操作要怎样?终了温度不低于多少度?


正确答案:

 

应将材料加热到950-1100 。同时加热要均匀,终了温度不低于700 。

第4题:

怎样对大豆油脂进行脱色处理?


正确答案: 豆油中常含有胡萝卜素、叶黄素和叶绿素等呈色物质,这些色素虽然在脱胶和脱酸过程中除去一部分,但是绝大部分仍留在油中使得产品具有一定的颜色,要想除去这些色素,必须经过脱色工序。油脂的脱色方法较多,现主要用活性漂土吸附油脂中的色素及其他杂质,使油脂变为无色或浅色。

第5题:

怎样评价质量好的大豆分离蛋白产品的功能性?


正确答案: 大豆分离蛋白功能较多,具有吸水性、保油性、溶解性、黏结性、凝胶性、乳化性、发泡性等。但产品的不同应用,对其功能性表现也各不相同,所以针对蛋白产品的不同用途,生产相适应功能的蛋白产品尤为重要。在肉制品中使用大豆分离蛋白,要突出大豆蛋白的吸水保油性、乳化性、凝胶性;在乳制品、饮料中使用大豆分离蛋白,要保证蛋白的溶解性、分散性,使产品均匀稳定;在面包、糕点中使用大豆分离蛋白,要体现蛋白的增白、起泡、松散结构的作用。故产品的功能性要适应用户的需要,根据用户使用要求强化产品的某一种或两种功能性。

第6题:

清洗后的大豆应该怎样进行蒸煮?


正确答案: 大豆的蒸煮条件是控制在1.5kgf/cm2压力下,随着时间延长其硬度逐渐降低,蒸煮不到30min的纳豆带蓝色,而超过30min会变红。当蒸煮30min~40min时,所需的发酵时间最短,而样品中纳豆杆菌的含量最高。
最佳的大豆蒸煮时间为30min~40min,其主要原因是大豆中的蛋白酶和γ-谷氨酸转肽酶的酶活、可溶性氮的百分比以及黏性物质的拉丝性通常随蒸煮时间延长而增加,30min时达到顶峰,随后又有所下降。此外,蒸煮前浸泡时间和浸泡pH对纳豆的品质也有影响。

第7题:

豆腐生产中,应该怎样选择大豆原料?


正确答案: 无论生产哪种豆腐,其工艺过程均包括原料的处理、豆浆的制备和凝固成型三大环节。但其产量和质量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大豆的品质、浸泡时间和加水量、磨浆方式、煮浆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凝固剂的添加等因素都可影响豆腐产量和质量。
豆腐生产中应该选择蛋白质量较高的大豆品种。制作豆腐的大豆一般以色泽光亮、籽粒大小均匀、饱满、无虫蛀和鼠咬的新大豆为好。陈大豆存放时间长,生命活动消耗了其本身的一部分蛋白质,特别是经过高温季节,由于高温的作用使脂肪氧化和蛋白质变性,加工出的豆腐质地粗糙,无弹性,口感差,持水性差,色泽发暗。

第8题:

腐竹生产中大豆浸泡时间与用量分别为多少?


正确答案: 浸泡加水量为大豆的4倍左右。浸泡时间冬季16h~30h,春秋季8h~12h,夏季6h左右。要求浸泡至大豆的两瓣劈开后呈平板。日本在腐竹工厂化生产过程中采用高温短时浸泡,65℃浸泡lh,可以大大缩短腐竹的生产周期,以提高腐竹的产量。

第9题:

天培生产中应该怎样对大豆进行蒸煮及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接种前蒸煮效果轻度加热(95℃,10min)和微生物酸化后,乳酸菌和杆菌属是产品中的主要菌群,而杆菌必须在95℃、60min或121℃、15min的加热条件下才会遭到破坏。叶沙尼亚菌在发酵过程中在5℃以上贮藏时都能很好生长,而沙门菌尽管在发酵后加入不能繁殖,但在发酵过程中能很好生长,因此必须在蒸煮过程中将它们破坏。

第10题:

豆腐乳大豆原料应该怎样选择?


正确答案: 大豆有黄豆、青豆与黑豆之分。一般来说黄豆性柔糯,制成的豆腐宜于久置,黑豆性坚实,所以以采用黄豆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