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加工考试

怎样解决豆腐坯无光泽的现象?

题目

怎样解决豆腐坯无光泽的现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怎样解决对称式三棍滚圆机再滚压过程中产生的直头现象?


正确答案: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预弯、两端留出余量,较薄板料滚圆时,将板料滚弯后两端的直头焊接在一起,然后在滚圆机上滚压对接部分,从而获得与其它部位相同的曲率。

第2题:

伺服分料器最容易出现哪些故障现象,怎样解决?


正确答案:编码器受干扰造成的定位不准、停机。检查接地,处理干扰源。驱动器频繁报警。根据报警参数对照说明书,干扰,编码器连接线及编码器硬件损坏可造成编码器相关报警;其他报警多由于机械故障,电机及驱动器故障造成。

第3题:

怎样防止划痕坯?


参考答案:⑴检查二冷室机架、导辊、夹辊是否有冷钢;⑵拉矫机是否有冷钢及死辊;⑶辊道上是否有冷钢,辊子转动是否灵活;⑷上述情况必须处理干净;

第4题:

怎样对豆豉坯进行发酵处理?


正确答案: 成曲升温后加18%的食盐,立即装入罐中至八成满,装时层层压实,盖上塑料薄膜及盖面盐,密封置室内或室外常温处发酵,4~6个月即可成熟。

第5题:

发现衣坯色差或辅料多余,少片现象,应向(),解决后在生产,不允许乱塞,乱放。


正确答案:挡车检验联系

第6题:

豆腐乳生产中怎样防止菌种退化?


正确答案: 优良的菌种是获得优质发酵产品的前提和保证,在实际生产中获得一株优良的菌种,有时是非常不容易的,即使选到,如果保藏不适当,还会出现退化,如生产中菌种在试管斜面经多次传代,经常表现生长变慢,生长不齐、不产孢子,甚至“光秃”;或出现生产性能下降、抗逆性差等现象,这些都是菌种退化的表现。其原因可能是菌种自发突变;多核菌丝的霉菌不纯,传代后导致核分离;培养条件的变化;杂菌的污染等。
防止菌种退化的措施主要是:①尽量减少传代次数,减少自发突变的概率;②充分利用孢子接种,因霉菌菌丝都是有多个细胞核,而孢子是休眠体,一般是单核的,抗逆性强,不易退化;③采用合适的菌种保藏方法,如采用石蜡油封藏、沙土管封藏,最好是冷冻干燥保藏,斜面冷藏只适合菌种的短期保藏;④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菌种培养和保藏中,应避免条件的经常变换(营养、温度等);⑤生产中用菌应定期分离纯化和复壮。

第7题:

作为一名培训师,您怎样看待并解决学员的厌学现象?


正确答案: 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培训师对这种现象必须正视,但也不要被其吓倒。
解决有多种途径,关链在于培训师要潜心摸索,自己找到有效破解的方法。例如摸准需求,激发学员兴趣,再如教学时多让学员做起来、讨论起来,分享其经验和学识等等,都可以尝试。

第8题:

手糊FRP常见的异常现象有哪些?怎样解决?


正确答案: (一)表面发粘。1.因空气湿度太大,水份阻聚造成的,要去掉水分;2.因空气中氧的阻聚造成的,
(1)在树脂中加入0.02%左右的石蜡;
(2)施工结束时在表面涂一层蜡液,蜡液的配制方法为:苯乙烯100份、石蜡5份,水4份,加热溶解后再加固化剂。每100克树脂中入蜡液3~4克。
(3)在树脂配方中加入5%左右的丁腈酸脂涂于表面;
(4)在表面喷一层聚乙烯醇缩丁醛的酒精溶液;
(5)在表面喷一层环氧树脂丙酮溶液;
(6)覆盖薄膜或涂一层冷干漆。3.因苯乙烯挥发过多,或因低凹处苯乙烯积聚过多,要控制通风;4.因固化剂或促进剂配比不对,要正确配料。
(二)气泡多。1.树脂用量过多,改进搅拌方法,减少胶液中气泡含量;2.树脂粘度太大,适当增加苯乙烯或稀释剂,提高环境温度;3.要选用树脂易浸润的增强材料,如无捻玻璃布等。
(三)流胶。1.树脂粘度太小,可加入2~3%活性SiO2粉,或用触变性树脂;2.配料不均匀,应充分搅拌;3.因固化剂用量不足。
(四)分层。1.玻璃布未脱腊或受潮;2.树脂用量不足,或玻璃布未压紧,赶气泡不够;3.热固化产品,加热过早、过急、过高;4.过早凝胶。
(五)固化不良。1.温度过低;2.湿度过大;3.固化剂、促进剂用量不足或失效。

第9题:

豆腐乳大豆原料应该怎样选择?


正确答案: 大豆有黄豆、青豆与黑豆之分。一般来说黄豆性柔糯,制成的豆腐宜于久置,黑豆性坚实,所以以采用黄豆为宜。

第10题:

豆腐乳制坯阶段造成豆腐坯硬、粗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豆腐坯过硬与粗糙只是制坯结果不好的综合表现,造成的原因如下。
①豆浆纯洁度低磨浆时磨得太细,使一些纤维通过筛网混合到豆浆中;或浆渣分离过程中使用的筛网规格不合适,使豆浆中含有较多的豆渣。这些豆渣随蛋白质凝固混入豆腐白坯中,使白坯中豆渣纤维太多,形成了较大的拉力,减弱了蛋白质的弹性,造成成品坯死板、无弹性、粗糙易碎,白坯发硬。
②豆浆浓度小豆浆浓度小,蛋白质含量少,在下盐卤时大量凝固剂与少量蛋白质接触,导致蛋白质过度脱水,形成鱼籽状,俗称“点煞浆”,从而造成白坯发硬与粗糙。
③煮浆与点浆温度控制不当豆腐坯硬度与豆浆加温和冷却的温度、时间有一定关系。若点浆温度过高,大豆蛋白凝固加快,蛋白质固相包不住液相的水分,从而制成的白坯粗糙结实。若在加温前将氮气吹进豆浆中,能阻止巯基(-SH)的氧化,从而增加了白坯的硬度。
④盐卤浓度大腐乳坯过硬直接与盐卤浓度有关,因为盐卤浓度大,促使蛋白质凝固加快,导致白坯结构粗糙,质地坚硬,保水性差。
⑤上榨速度慢由于上榨速度太慢,使豆脑温度降低,达不到豆腐热结合的温度要求,从而使白坯质地松散发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