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员法制与安全知识竞赛

利用互联网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犯罪,是指利用互联网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题目

利用互联网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犯罪,是指利用互联网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 )。

A、商业信誉

B、商品声誉

C、个人信誉

D、他人信誉


答案:AB

第2题:

根据下列选项,回答 104~105 题。

第 104 题 经营者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属于( )


正确答案:B

第3题: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或者对商品和服务作虚假宣传的,追究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的,给予何种党纪处分?


答:开除党籍。

第4题: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 )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A.1年

B.2年

C.5年

D.8年


参考答案:B

第5题:

保险经纪人员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保险公司、其他保险经纪人的商业信誉、产品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扰乱市场秩序罪,处( )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参考答案:C

第6题:

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7题:

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8题:

有关互联网信息内容损害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犯罪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客体是政策的市场竞争秩序

B.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和商业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C.主体是个人,不可以是单位

D.主观方面是故意,即具有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意图和目的


参考答案:C

第9题: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 )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参考答案:B

第10题:

经营者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属于

A.限制竞争行为
B.商业贿赂行为
C.诋毁商誉行为
D.混淆行为

答案:C
解析:
(1)限制竞争行为包括:①经营者销售商品,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②投标者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投标者和招标者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2)诋毁商誉行为:经营者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故选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