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知识竞赛

1963年至1966年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什么合称?

题目

1963年至1966年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什么合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标志着课程评价领域趋于成熟

A、八年研究

B、进步主义教育与活动

C、新教育运动

D、社会运动


参考答案:A

第2题:

1942年在全党开展的整风运动,是一次( )。

A.集中整顿党组织的运动

B.发扬民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运动

C.普遍的马列主义教育运动和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D.全面地审查于部的运动


正确答案:C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有三个方面,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故选C

第3题:

请教教师资格考试论述题: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从教育学的角度回答,谢谢!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从教育学的角度回答,谢谢!

 


1、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正确揭示了人的发展规律,为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一定的方法论指导。该理论的基本观点与内容如下: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人类自身赖以发展的基础。个人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不是由个人意愿决定的,而是由生产过程中种种社会条件决定的,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是一致的,因此,人的发展应当以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出发点。
  (2)分工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
  马克思、思格斯对人的片面发展的过程进行了考察,认为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也逐渐形成了私有制,划分了阶级,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从而开始了人的片面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到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逐渐从社会活动的领域深入到生产过程的内部。这种分工的结果,使物质生产过程的智力只归少数人占有,并成为统治工人的力量,同从事劳动的工人相对立,体力劳动者终生从事局部的某项简单操作,不仅智力得不到发展,而且体力和劳动技艺也畸形化。
  由于劳动成了一种毫无内容的机械运动,加之工人又被长期固定在某一操作上,因而这种劳动不仅造成了工人智力的荒废,同时也造成了工人身体的畸形。工人是在用摧残生命的方式来维持生命的。劳动创造的产品越完美,工人就变得越畸形;劳动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就变得越野蛮;劳动创造了智慧,但却给工人带来了愚钝和痴呆。
  “大工业的机械,又把工人从机器的地位转变成机器附属品的角色”,更加深了人的片面发展。大机器生产的这个特点,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里指出过:
  (3)现代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者在肯定社会分工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的前提下,认为要解决人的发展的片面化,必须消灭旧的劳动分工而代之以科学的合理分工。随着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打破了过去落后的生产方式,使生产的技术工艺不断更新,生产部门日新月异。现代工业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结合不断随生产技术基础的变革而变革,引起大量资本和大量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入到另一个生产部门。现代大工业生产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现代生产的普遍规律。大工业生产特点,不仅向劳动者提出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这是因为自然科学和工艺学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日益广泛,为生产者掌握生产过程提供了可能性,从而使实现劳动能力多方面的转换和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大工业生产也必然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创造条件,为劳动者提供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使每个人有充分的时间从事自己爱好的活动,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
  (4)共产主义社会将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虽然资本主义制度下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的要求,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以及少数人剥削大多数人的制度的存在,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不可能真正实现。要实现人的真正自由的、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彻底消灭限制人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劳动者成为社会物质财富的占有者,成为自己自由时间的享用者。只有劳动成为人的生活的第一需要,人的全面发展才得以真正实现。人的发展从原始的自然状态,经过片面、畸形的发展阶段,最后到共产主义社会获得自由、充分的发展,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
  (5)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马克思十分重视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教育可使年轻人很快就能够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它可使他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教育会使他们摆脱现代这种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必须给予全面发展的教育,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马克思指出要给予儿童良好的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并强调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总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为制订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
2、我国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教育培养人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宗旨,从根本上把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与以往社会的教育目的在本质上区别开来。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劳动者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而不是培养脱离劳动压迫人民的统治者。要使青少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就必须使他们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并具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真实本领。由此表明教育为大众服务的社会主义性质,我们要培养的人不是剥削者或统治者,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人。
3、我国教育目的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出的是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可以说是古中外教育育人育才的普遍规律。古希腊雅典设立文法学校、弦琴(音乐)学校和体操学校的格局及其连续系统的相应教育,很鲜明地表现了重视德、智、体、美素质培养的价值取向。而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则明确地主张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和谐教育”。中国古代奴隶社会时期的教育内容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按照范畴归属来讲,无疑也是培养受教育者“德、美、体、智”素质的价值取向。人类社会早期教育培养受教育者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这一追求,一直成为人类社会教育的普遍追求,成为古今中外教育的基本宗旨。日本、美国等国的教育目的也不例外。如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于1986年4月23日发表了“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二次审议报告”。报告分析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国际化、信息化和社会成熟化),针对日本“教育荒废”的现状,提出了21世纪日本的教育目的。具体内容为:学生要具有宽广的胸怀、健康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教育的中心问题是要对学生进行身心两方面均衡发展的教育;自由、纪律与公共精神;世界之中的日本人。要站在全人类、全世界的视野中,培养能够在艺术、学识、文化、体育、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上为国际社会做出贡献的日本人。
而美国在小布什当政之初所确立的教育目标(2001)包括:第一、消除处境不利学生的成绩差距;第二、通过“阅读第一”来提高识字率;第三、扩大灵活性,减少官僚主义;第四、奖励成功和处罚失败;第五、促进获得信息的家长选择;第六、提高教师质量。第七、加强数学和科学教育,改进教学和课程;第八、为21世纪创设更安全的学校,教师将有权把那些具有暴力行为或不断造成破坏的学生请出教室;第九、支持品格教育,增加对各州和学区用于品格教育的拨款,以培训教师学会将各种品格养成课程和活动引入课堂。
古今中外的教育之所以如此,这是因为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不仅是社会发展对年轻一代的要求,而且也是年轻一代受教育者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没有任何教育所涉人员与机构,没有任何社会的国家及社会组织,希望或需要受教育成为德、智、体、美残缺不全的人才。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在反映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的同时,也必须反映人类社会教育育人的普遍规律,在培养社会个体素质结构方面也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的取向。这就涉及到了近些年来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的问题。

第4题:

1952年我国开展的“五反”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952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第5题: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出现的新式学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①五个反对:一是反对从外面的灌输,二是反对外部强制纪律,三是反对从教科书学习,四是反对以训练方法获得某种孤立的技能和技巧,五是反对固定不变的目标和教材。
②注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个人发展;强调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采用活动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儿童实行自我管理;教师对儿童有了更多的了解,师生关系明显地变得亲切和民主等。


第6题:

美国开展的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以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7题: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基本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分)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2分)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2分)

第8题:

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的战略方针是什么?


参考答案: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足: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的发展,要放眼世界、着眼于未来。我国教育的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使全民受教育的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能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9题: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答案:
解析: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有:(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 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追求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第10题:

简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始末。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未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是南北战争后为适应工业革命、城乡变化、开发边疆和大移民的需要而出现的社会改革运动的组成部分。其理论来源于欧洲历史上的教育思想,也深受现代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和进化论的影响。其“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相对于欧洲“新教育”来说,进步学校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重视从做中学,更注重学校的民主化问题。
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兴起(19世纪末~1918年)、成型(1918~1929年)、转折(1929~1943年)、衰落(1944~1957年)。
19世纪末,帕克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作“进步教育之父”。赖斯在揭露美国学校弊端,引起人们关心教育的变革方面作出贡献,引发全国对传统教育的批判。1896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在他的影响下许多进步教育实验以各种形式展开,早期的进步教育家都关心通过学校改变社会,但方法不尽相同,其中一些人,受到卢梭和蒙台梭利的影响,强调个性发展,重视儿童的兴趣与能力;另一些人受杜威影响,试图把学习和劳动、抽象的和实用的以及个性的和社会的等因素结合起来。
一战后,美国公立教育成为世界先锋,美国许多社区和学校当局表示愿意试验新方法,普及进步教育的时机成熟了。1919年,科布发起进步教育发展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原则:(1)健康;(2)掌握基本方法;(3)高尚的家庭成员;(4)职业;(5)公民资格;(6)适宜的使用闲暇;(7)道德品格。1924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这一时期,进步教育本身日益专业化,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进步教育运动中心。杜威担任协会的名誉主席。然而,由于运动专业化,失去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进步教育运动内部出现分化,以拉格为代表强调“儿童中心”,以康茨为代表强调“社会中心”。
1929年的大萧条严重影响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一方面,它使进步教育运动发生转向,此前强调儿童中心,此后强调学校的社会职能,此外,教育中心从初等转向中等;另一方面,大萧条加剧了进步教育的分裂,改造主义正是这种分裂的产物。1904年,美国在欧洲卷入战争,进步教育也进入尾声,失去感召力。
1944年,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进入衰落阶段,进步教育协会更名“美国教育联谊会”,成为欧洲新教育联谊会的一个分会。1955年,协会解散。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时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