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创竞谊公司系统集成知识竞赛

简述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背景。

题目

简述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背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办学标准为:()。

A、学校设置

B、师资队伍

C、教学教材

D、信息化建设

E、安全设施


答案:ABCDE

第2题:

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建设的关系应当是()

  • A、信息化建设的结束就是信息安全建设的开始
  • B、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建设应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 C、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建设是交替进行的,无法区分谁先谁后
  •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B

第3题:

经济发展水平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条件。

A、信息化

B、现代化

C、水平

D、发展空间


正确答案:A

第4题:

简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背景。


正确答案: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支持建设350门左右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重点建设200门适应教师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和反映教学改革成果的新课程通过遴选准入的方式,选拔100门能够反映区域特点并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新课程。

第5题:

简述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背景。


正确答案: 关于高等教育,教育部颁布了两个法律条文:
一是2012年3月份,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提到,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加强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实施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项目,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向高校和社会开放。加强高校基础条件建设。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数字校园、数据中心、现代教学环境等信息化条件建设。
二是《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第6题:

简述黄炎培职业教育的目的。


答案:
解析:
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职业教育家,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职业 教育目的根据其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两个阶段: 1.早期职业教育思想多以解决个人生计问题为重; 他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有:“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 之准备;四为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2.后期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观念 20世纪20年代初,他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目的,并提出大职 业教育主义的观念,认为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所有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 和发展,更多的探寻了职业教育外部环境的适应问题

第7题:

简述智慧校园的建设背景。


正确答案: 2011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到,从2011年到2020年要努力达成以下目标:
第一、面向未来,育人为本。为每一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
第二、应用驱动,共建共享。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构建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环境,促进教育公平
第三、统筹规划,分类推进。统筹做好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发展重点,坚持分类指导,鼓励形成特色
第四、深度融合,引领创新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

第8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医疗行业政策背景的有()

A、《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B、《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

C、《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D、《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


答案:ABCD

第9题:

简述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背景。


正确答案: 世纪之交,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技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正在形成。信息技术对制造业产生了极其深刻和全面的影响,使制造业的发展打上了明显的信息化烙印。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使制造业的竞争环境、发展模式、运行效率与活动空间等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国制造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机遇。
由于我国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晚,我国的制造业总体水平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阶段性差距。
(1)劳动生产率及工业增加值率低我国制造企业1999年劳动生产率为4258美元/人年,为美国的4.4%,日本的4.1%,德国的5.6%;工业增加值率为26.3%,远低于美国(49%)、日本(38%)和德国(48.5%),总体上还停留在劳动密集型阶段,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
(2)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显示,全国主要工业产品有80%以上的生产能力利用不足或严重不足,大量生产能力放空,职工待岗,企业效益低,资产负债率75%以上。而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每年大量进口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有些已经形成了依赖性进口。
(3)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大部分技术及关键设备依赖进口我国主要机械产品技术来源的57%、多数电子信息设备的核心技术都依靠从国外引进,原创性的技术和产品不多,尚未形成自主开发的良性循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处理不好,从而出现了“引进一落后一再引进”的反复引进怪圈,基本停留在仿制的低层次阶段;绝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缺乏资金和人才,原创性产品和技术较少。
(4)体制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体制改革滞后,政府各部门多头管理企业,各种行政审批仍然牢牢卡住企业脖子,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企业内部管理落后,也使企业的研发、生产、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不能协调发展。
(5)装备制造业规模较小,产业缺乏活力我国的制造业结构仍然偏轻,表现为装备制造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仅为26.5%(1999年),远低于美国(41.9%)、日本(43,6%)和德国(46.4%)。
综上所述,我国的制造业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存在20年左右的差距,随着制造业竞争环境和发展空间的变化,将面临更为直接的国际竞争;同时,发达国家的发展可能造成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因此,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

第10题:

简述企业文档管理信息化建设原则。


正确答案: ①技术与管理并重原则。
②与企业信息化协调同步原则。
③效益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