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网络培训

原型模式由BALLY等人于()年提出。A、1980B、1976C、1977D、1967

题目

原型模式由BALLY等人于()年提出。

  • A、1980
  • B、1976
  • C、1977
  • D、1967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针对泰勒提出的行为一目标模式的缺点,米歇尔•斯克里温于1972年提出了()。

A、司法式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模式

C、对手模式

D、应答模式


答案:B

第2题:

CBD最早是由美国学者伯吉斯于1923年在其创立的( )中提出的。

A:土地利用的行为学理论
B:多核心模式
C:同心圆模式
D:扇形模式

答案:C
解析:
CBD最早是由美国学者伯吉斯于1923年在其创立的"同心圆模式"中提出的。伯吉斯认为城市的中心是商业汇聚之处,主要以零售业和服务业为主。霍伊特于1939年提出了扇形模式或楔形模式。哈里斯和厄尔曼在1945年提出较为精细的多核心模式。

第3题:

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人的研究而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原型内化

第4题:

差别模式是由()于1969年提出的。

  • A、斯太克
  • B、普罗沃斯
  • C、古巴
  • D、林肯

正确答案:B

第5题:

日本文化式原型于1915年由并木伊三郎结合其20余年的洋裁经历创立,当时为第一代原型。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反常条件关注模型是由希尔顿等人于1986年提出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7题:

试比较休伯曼等人提出的教师发展的“补缺”模式和“成长”模式。
(1)休伯曼和古斯基指出,在充满多样性的教师发展领域里,有着“补缺”模式与“成长”模式之间的紧张与对立。
(2)所谓“补缺”模式,是建立在这样的观念或认识基础上:由于职前教育不完善等原因,教师存在某些质量上的缺陷,因而需要弥补或矫正。这些缺陷通常又是由管理者或研究者等教师以外的人来确定的,教师被看作是发展的对象或客体,而非发展的主体。
(3)与此相对,“成长”模式的教师发展则指伴随教师对其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持续性探究”的各种专业发展活动,包括教师学习小组、课程起草小组、教师设计的研究课题、教师资源中心活动、内部实施的课程评价和参与经常是由有经验的同事举办的研讨班等活动。这一模式的特点在于它是基于现场的,并无外部专家和外部指导;即使有外部专家和外部指导,其所起作用是次要的,而且都是互动性质的。
(4)从性质上来说,“补缺”模式所代表的是一种“培训”模式的教师发展,教师是发展的客体,而“成长”模式则强调教师对自身教学的持续性探究,教师是发展的主体;从形式上来说,前者一般为正规化、“标准化”的教育和培训,而后者则主要是一些非正式的学习和探究活动。二者对立与分歧的要害还是在于教师是发展的主体还是客体的问题。

第8题:

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人的研究而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为_____、原型操作和_____。


正确答案:
原型定向  原型内化

第9题:

()是由B.Boehm于1988年在TRW公司提出来的增加了风险分析。

  • A、瀑布模型
  • B、快速原型模型
  • C、增量模型
  • D、螺旋模型

正确答案:D

第10题:

“松散结合系统”理论是由科恩、韦克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等人提出的。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