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国学经典选读)

“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是()的名言。

题目

“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是()的名言。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金气不足,反为木气所衰,属于

A: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B:己之所胜,轻而侮之
C:制己所胜
D:侮所不胜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析:
五行相克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所不胜之行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导致相侮的原因有“太过”和“不及”两种情况,如金克木,太过者“金亢侮火”,不及者“金虚木侮”。所以金气不足,反为木气所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第2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


正确答案: 君权神授
实质:为皇权披上神圣外衣,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第3题:

下列能够反映墨家“天志”思想的说法是()

A..天子有善,天能赏之

B.天子为暴,天能罚之

C.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

D.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肾水上泛导致心阳不振的病变属于()。

  • A、子病及母
  • B、制己所胜
  • C、侮己所不胜
  • D、己所胜乘之
  • E、己所不胜侮之

正确答案:B

第5题:

翻译:漆沮之从,天子之所。(《小雅,吉日》)


正确答案: 从漆沮那里驱赶禽兽,把禽兽赶到天子的猎场去。

第6题: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母气有余而乘其子
B. 子气有余而乘其母
C. 气有余而乘己所胜
D. 气有余则乘己所不胜
E. 气不及则己所胜侮而乘之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五行生克与乘侮规律,属于理解记忆内容。相乘与相侮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度的克制,后者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两者之间联系是:在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乘。《素问五运行大论》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C对)而侮所不胜(D错);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E错)”。母与子的关系不能用乘侮规律解释,而是用母子相即规律来解释。母生子,母气有余而滋养其子(A错)。子气有余可以导致母行亢盛,也可损伤母行,不能说子气有余而乘其母(B错)。五行的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7题:

《论语·雍也》中提到:子见南子,()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 A、子贡
  • B、子渊
  • C、子路
  • D、子有

正确答案:C

第8题:

水气有余,而致土气衰弱,属于下列何种关系

A、制己所胜

B、侮所不胜

C、侮而乘之

D、轻而侮之

E、母病及子


参考答案:B

第9题:

翻译: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


正确答案: 天子为善,上天能够赏赐他;天子行暴,上天能惩罚他。

第10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提出的限制君权的具体办法。


正确答案: 君臣平等共治;置相,用相权牵制、分割君权;以“学校”作为舆论监督的民主场所。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