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87工程测量

桥梁变形监测的精度,应根据桥梁的()等因素综合确定。A、类型B、结构C、使用年限D、用途

题目

桥梁变形监测的精度,应根据桥梁的()等因素综合确定。

  • A、类型
  • B、结构
  • C、使用年限
  • D、用途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变形监测网的精度应根据变形体的( )来确定。

A 范围与形状 B.灵敏度 C允许变形值 D.监测方法


答案:C
解析:

第2题:

下列选项不属于立交桥测量内容的是()

A:桥址地形图测绘
B:桥梁施工控制网建立
C:桥梁施工放样
D:桥梁的变形监测

答案:D
解析:
立交桥测量内容包括:桥址地形图测绘、桥梁施工控制网建立、桥梁高程控制网建立、桥梁施工放样及桥梁竣工测量等。

第3题:

伴随着我国北斗卫星系统的组网完善,尤其是第二代北斗高精度卫星的推广应用,使得我们进行桥梁变形监测中,有望脱离美国GPS系统的制约,实现桥梁变形监测的自主和国产化。()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4题:

桥梁控制网是为了保证轴线放样,桥梁墩台中心定位和()

  • A、轴线测设的精度
  • B、轴线高程测设
  • C、桥梁变形监测
  •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A

第5题:

变形监测网,应由部分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构成。监测周期,应根据监测体的()等因素综合确定。监测期间,应根据变形量的变化情况适当调整。

  • A、变形特征
  • B、变形速率
  • C、观测精度
  • D、工程地质条件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动态变形测量的精度应根据()来确定。

A:变形速率
B:测量要求
C:变形体特性
D:经济因素
E:变形幅度

答案:A,B,D,E
解析:
动态变形测量的精度应根据以下因素来确定:①变形速率;②变形幅度;③测量要求;④经济因素。与选项C(变形体特征)没有关系。故选ABDE。

第7题:

下列选项不属于立交桥测量内容的是()。

A桥梁施工控制网建立

B桥址地形图测绘

C桥梁高程控制网建立

D桥梁的变形监测


D
立交桥测量内容包括:桥址地形图测绘、桥梁施工控制网建立、桥梁高程控制网建立、桥墩台基础施工放样、桥梁竣工测量等。选项D(桥梁的变形监测),属于桥梁运营期的测量工作,不属于施工期的测量工作。故选D。

第8题:

桥梁变形观测的方法需根据桥梁变形的特点、变形量的大小、变形的()等因素合理选用。

A.方向
B.角度
C.时间
D.速度

答案:D
解析:

第9题:

变形监测网的精度应根据变形体的()来确定。

  • A、范围与形状
  • B、灵敏度
  • C、允许变形值
  • D、监测方法

正确答案:C

第10题:

简述桥梁变形监测点位布设应符合哪些规定。


正确答案:变形监测网一般由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组成,其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小于3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且基准点间距不宜大于400米,基准点到桥址中线的距离宜为100-200米,基准点应建立或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宜选用CPICPII控制点以及线路水准基点。
2)当基准点的间距大于400米时,宜在基准网的基础上加安设置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到桥址中线的距离宜为50-100米,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3)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并与建筑物稳固地连接在一起,为满足桥梁变形观测的需要,应在梁体及每个桥梁承台及墩身上设置观测标,观测标埋设要符合以下原则:
(1)桥台观测标应设置在台顶,测点数量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
(2)墩身观测标埋设,当墩高>14米时,需要埋设两个墩身观测标,小于14米时,埋设一个墩身观测标。墩身观测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部高出地面或常水位0.5米左右位置,当墩身较矮,梁底距离地面盗窃较低不便于立尺观测时,观测标可设置在墩相似埋标位置的顶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