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8中国传统道德

列举中国古代人性论方面有代表性的主要观点。

题目

列举中国古代人性论方面有代表性的主要观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正确答案:A

第2题:

简述老子、庄子的人性论观点。
(1)老子主张人性是超善恶的。老子认为人性来自于“道”,在未加雕琢之前是至善至美的。他认为初生婴儿的人性才是人之本性,是至美的,是无所谓善恶的,是超乎世俗的,随着婴儿的长大,现实的人性即有了善恶,因此主张返朴归真,“复归于婴儿”,
(2)庄子认为人性来自于天道,是命定的,其最本质的特性就是质朴自然,他特别强调人的自由本性。“生之谓性,率性而为”,这才是人生的最佳状态。

第3题:

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列举4种具有代表性的认知学习理论。


正确答案:
认知理论是与联结理论相对立的学习理论,它更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及认知结构的建立,强调个体的意识。其代表性的学习理论有:
  (1)早期格式塔的顿悟理论
  ①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②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完形。
  ③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需以意识为中介。
  (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
  ①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系统。表征系统主要有动作表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征三种,它们相互作用,按顺序发展,但彼此不可相互替代。
  ②学习包含三个几乎是同时发生的过程:信息的获得、信息的转换及评价。
  ③学习的核心内容应是各门学科的基本的知识结构。
  ④发现学习也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3)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
  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机械的学习。
  ②学生的学习是接受学习。
  ③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同化过程实现的。
  (4)认知建构理论
  ①学习是个体以原有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②学习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建构:一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二是对原有经验结构的改造与重组。
  ③合作学习可以使不同的学习者对事物的理解更全面、更丰富。

第4题:

中国传统蒙学书籍《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种关于人的观点是()

  • A、历史主义人性论
  • B、抽象人性论
  • 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点
  • D、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人性论

正确答案:B

第5题:

简述荀子的人性论观点。
(1)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
(2)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表现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所以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3)人性的“善”则是后天人为(即“伪”)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善”是后天环境和教化学习的结果,“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才,谓之伪”。先天赋予的“性”和后天学事的“伪”是一对矛盾,要解决矛盾通过“化性起伪”,就是通过学、事而改变“性”。“性”和“伪”是对立统一的,“无性则伪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只有做到“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
(4)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有极大的区别,但就通过所谓的“圣王之教”来教育感化民众这一目的而言,他们又是一致的。

第6题:

请列举并简要说明古典学派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1、最低程度的政府参与。市场自由竞争机制具有调节生产、交换和分配的功能,政府的职是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解决市场交往中出现的利益冲突,并且提供社会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公共教育等事业;
2、自利的经济行为。古典经济学家正视人的本性,指出在经济生活中“自利”是人的本能,出于自利,生产者提供产品、消费者购买产品、工人提供劳动;
3、利益的和谐。尽管各个经济主体的行为是自利的,但市场机制却无形之中引导追求自利的个人为社会整体利益作出了贡献,即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是和谐一致的;
4、所有经济活动及经济资源的重要性。和商业、农业相比,古典经济学家认识到工业生产是财富的更加重要源泉,在生产财富的过程中,除了土地生产“纯产品”,其他要素劳动、资本甚至企业家才能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5、经济规律。古典经济学家们试图寻找指导人类经济活动的普遍的一般的规律,取得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成果:劳动价值论、货币数量论、比较优势理论、收益递减规律、人口理论、萨伊定律、级差地租理论等等。

第7题:

简述古代人性论代表性观点。
古代人性论代表性观点:
性善论孟子,“人之性善,犹水之就下也”;性恶论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性无善无恶论告子,“人性之无分善恶也,犹水之无分东西也”;认为人性有善与恶两方面矛盾;
性善恶混杂论杨雄,“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性三品论董仲舒分圣人之性、斗筲之性和中民之性和韩愈分上、中、下品人性。

第8题:

请列举20世纪中期以来,对儿童教育教养影响较大的基本理论流派,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以及各理论流派对儿童教育教养的主要影响。


正确答案:(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性本能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能,人在不同的年龄,性的能量——力比多投向身体的不同 部位即“性感带”。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口腔、肛门、生殖器相继成为快乐与兴奋的中心。早期力比多的发展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特征和心理生活的正常与否。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 段即口腔期、肛门期、性感期、潜伏期、两性期。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儿童是积极主动且能适应环境的探索者,强调自我的功能,认为自我不仅仅是解决本我与超我冲突的简单仲裁者,人在各个发展阶段,都要发挥自我的功能来处理社会现实问题,以便成功地适应环境,此外他还特别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但一个2岁的儿童响。埃里克森认为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一对危机或冲突。要想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人就必须要先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学前儿童的发展主 要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前四个阶段。
(3)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坚信儿童没有任何先天倾向,他们要发展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养育环境, 取决于父母和其他重要人物对待他们的方式,儿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变化过程,是由个人独一无二的经验锻造的,因此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
(4)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观点:继承了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信条,与华生的刺激-反应观的不同点在于他区分出应答性行为(即由刺激引起的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即个体自发出 现的行为)。操作性行为的发生频率会在紧随其后的强化作用下增强;同样该行为也能通过惩罚,如不同意或取消特权等,来减少其发生的频率。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一样,都会重复导致积极结果的动作,并消除导致消极结果的动作。每个人的行为模式与环境密切相关。环境塑造了习惯反应,而习惯反应构筑了人格,使我们每个人都成了独一无二的个体。
(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儿童总是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的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观察、模仿带有选择性。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儿童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模式,或调整、矫正了现有的反应特点。“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个体还存在自我强化。当自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儿童就会用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的方法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相应的反应,儿童还会通过对他人自我表扬和自我批评的观察,以及对自己行为价值的评价,逐渐发展出自我效能感
(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智力是可以协助个体适应其环境的基本生活过程。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感知运动期(0-2 岁)、前运算期(2-7 岁)、具体运算期(7-11 岁)、形式运算期(11、12 岁以后))。这 些阶段的次序是固定不变的,所有儿童都以相同的次序经历这些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以上一个阶段的发展为基础,并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
(7)信息加工理论:儿童是能根据环境要求修改思想的、积极的、有意义的个体,但是他们认为,发展是连续的,思考过程——感知、注意、记忆、信息分类、计划、问题解决及书 写和交谈等综合能力——在各个年龄都很相似,只是程度不同。
(8)社会文化理论:维果斯基强调儿童能积极主动地探索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并不完全 取决于认知成熟,儿童与成人或年长伙伴的互动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最近 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 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9)社会生态系统论: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 (养育家庭) 到间接环境(社 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第9题:

列举中国古代人性论方面有代表性的主要观点。
先秦关于人性的争论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恶论、性有善恶论、性善恶混杂论和人性三品论等。
性善论的代表是孟子,认为“人之性善,犹水之就下也”;
性恶论的代表是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性无善无恶论的代表是告子,“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人性之无分善恶也,犹水之无分东西也”;
性有善有恶论的代表是世硕,认为人性有善与恶两个方面的矛盾;
性善恶混杂论的代表是杨雄,“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性三品论的代表是董仲舒(人性分为圣人之性、斗筲之性和中民之性)和韩愈(人性分为上、中、下品人性)。

第10题:

试述中国古代的人性论。


正确答案: 1、性善说:孟子是中国古代性善说的主要代表。
教育的任务:“求其放心”
教育方法上:注重内省和主观修养的工夫。
2、性恶说:荀子从他的自然的天道观出发,提出他的性恶论思想。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教育方法上:重视改造和外炼
3、性无善无恶说:告子认为:“性无善无不善也”,老子认为:"性无善、无不善也"。
4、性有善有恶说:世硕和扬雄是这一观点的代表。
5、性三品说:董仲舒:“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
韩愈:上、中、下三个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