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8中国传统道德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题目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要求为人师者应当“诲人不倦”。这句名言至今仍在中国广泛流传说明了( )。
A. 职业道德的广泛性
B. 职业道德的历史继承性
C. 职业道德的限定性
D. 职业道德的社会性


答案:B
解析:
职业道德的广泛性指职业道德在范围上覆盖所有从事职业活动的人们。由于职业具有不断发展和世代延续的特征,因此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诲人不倦”这句名言流传至今即说明了这一点。本题选B.

第2题:

下面哪项语录不是谈学习方法的()

  • A、学而时习之
  • B、学而不厌
  • C、默而识之
  • D、温故而知新

正确答案:B

第3题: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正确答案:
(1)举一反三

第4题:

“何有于我哉”中“何有”是反问,指有什么困难呢。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翻译: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正确答案: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给他驾车。孔子说:“(卫国)人真多啊!(庶:众,指人多)”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的了,又该给他们做些什么事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说:“富裕之后,再给他们做些什么呢?”孔子说:“对他们施行教化。”

第6题: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孔子说:把所见到所听到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不厌烦,教导别人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第7题:

《击壤歌》中写道:“帝力何有于我哉!”请问句中的“帝”是指哪位君王?


正确答案:“帝力何有于我哉!”中的“帝”是指“尧”。

第8题:

属于孔子的人生观念的有()。

A、安贫乐道

B、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C、直道而行

D、法不阿贵


答案:ABC

第9题:

下列选项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理解正确的是()。

  • A、识通“志”,记住
  • B、厌指满足
  • C、诲指后悔
  • D、倦指疲劳

正确答案:A,B

第10题: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A、吟而诵之
  • B、默而识之
  • C、觉而悟之
  • D、明而识之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