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8中国传统道德

简述朱熹对儒家伦理贡献。

题目

简述朱熹对儒家伦理贡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朱熹的理学伦理思想。


参考答案:⑴“理一分殊”的道德本体论:理一分殊、月印万川(佛);认为“理”、“天理”(“太极”“道”)是宇宙的本源,“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而“理”就是道德纲常,“理便是仁义礼智。”“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这就把道德抽象化、客观化成了宇宙的本体。认为世间只有一个整全的理,但在具体事物那里“理”又各有不同,从而有人之理、物之理的分殊。人之理又有君臣之理、父子之理、夫妇之理的分殊,物之理有牛之理、马之理、草木之理的分殊。总之,他讲“理一分殊”是为了论证封建伦理道德的绝对性和宗法等级制的合理性。他把作为“应然之则”的道德上升为“必然之理”走入了道德决定论和道德宿命论。⑵“性同气异”的人性论:在二程区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基础上,他把“理一分殊”的原则用于人性,进一步认为人都有“天地之性”即“天命之性”,性即理,理在天叫“命”,在人叫“性”,它是百行万善的根源,所有人和物的性都是相同的;而“气质之性”人各不同,所以现实中人有善有不善。⑶“义利、理欲”之辩:认为“为义”还是“为利”是处事接物的两种根本对立的行为方针,只有“为义”是唯一正确的方针和取向,“为义之人,只知有义而已,不知利之为利”,“不顾利害,只看天理当如此”。“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其理论实质是道义论和禁欲主义的。

第2题:

简要说明宋代朱熹对儒家伦理思想发展的贡献。
(1)他承继了程颐、程颢之理学,以弘扬儒家伦理为核心,整合了儒道佛三家伦理思想,完善和创立了理学体系;
(2)他把“三纲五常”视为天理,主张修德之实在于“去人欲,存天理”;
(3)他兴书院、授理学,以理学化了的“四书”为教本,培养治国治世之才;
(4)他为白鹿书院订立的学规与教规,影响后世教育700多年。他提出了“五教”与“四要”的教育思想,这是一种创造。
所谓“五教”,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所谓“四要”,即为学、修身、处事、接物之要。
为学之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第3题:

朱熹推崇“人治优于法治”,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人治”思想。()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一副中国近代比较典型的双关语对联,对于“朱子高于孔子”隐含意思的最佳解释是()

  •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 B、朱熹对于儒家学说贡献大于孔子
  • C、朱熹的心学理论比孔子的学说高明
  • D、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家学说

正确答案:D

第5题:

简述构建以儒家伦理为基础的现代公共关系到的体系。


正确答案: (1)以人为本,以仁德之心对待公众,回馈社会
(2)以义为准,义中求利,树立正确义利观
(3)以礼为上,以和为贵,遵规守法,实现和谐竞争
(4)以信立业,坚持诚信至上、信誉第一,以真诚守信赢得公众
(5)以智为先,加强自我修炼,以大智求大德
(6)天人合一,追求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6题:

简述董仲舒、朱熹对儒学发展做出的贡献。


答案:
解析:
(1)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等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建立了新的理论体系,丰富了儒学内容。他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儒家学说得到重视。此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正统思想。 (2)朱熹在继承传统儒学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是新儒学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格物致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强化了“三纲五常”。儒学自此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被奉为官学。

第7题:

简述朱熹对儒家伦理贡献。
1)承继程颐、程颢之理学,以弘扬儒家伦理为核心,整合了儒道佛三家伦理思想,完善和创立了理学体系;2)把“三纲五常”视为天理,主张修德之实在于“去人欲,存天理”;
3)兴书院、授理学,以理学化了的“四书”为教本,培养治国治世之才;
4)他为白鹿书院订立的学规与教规,影响后世教育700多年。提出“五教”与“四要”。“五教”,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四要”,为学、修身、处事、接物之要。为学之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第8题:

简述儒家法律思想史伦理法律思想包含的含义。


参考答案:

第一,儒家伦理法把宗法家族伦理作为大经大法;
第二,在儒家法律思想中,宗法家族伦理被视为法的渊源,法的最高价值,伦理凌驾于法律之上,伦理价值代替法律价值,伦理评价统率法律评价,立法、司法悉以伦理为转移,由伦理决定其取舍;
第三,在现实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以伦理代替法律,伦理与法律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宗法伦理道德被直接赋予法的性质,具有法的效力,从而形成法律伦理化和伦理法律化的双强化运动。


第9题:

董仲舒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有()

  • A、上承孔子下启朱熹
  • B、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
  • C、糅合了先秦各家思想学说
  • D、为汉王朝培养了一批人才
  • E、复兴了被扼杀达百余年之久的儒家文化

正确答案:A,B,C,D,E

第10题: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 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