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8中国传统道德

简述老子、庄子的人性论观点。

题目

简述老子、庄子的人性论观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教无类”是谁提出的观点?(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答案:A
解析:
“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出的观点,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第2题:

简述老子、庄子的人性论观点。
(1)老子主张人性是超善恶的。老子认为人性来自于“道”,在未加雕琢之前是至善至美的。他认为初生婴儿的人性才是人之本性,是至美的,是无所谓善恶的,是超乎世俗的,随着婴儿的长大,现实的人性即有了善恶,因此主张返朴归真,“复归于婴儿”,
(2)庄子认为人性来自于天道,是命定的,其最本质的特性就是质朴自然,他特别强调人的自由本性。“生之谓性,率性而为”,这才是人生的最佳状态。

第3题:

最早提出“天道自然”观点的是()。

A、史伯

B、老子

C、庄子

D、列子


正确答案:B

第4题:

提出“大音希声”的音乐观点的是()

  • A、孔子
  • B、墨子
  • C、庄子
  • D、老子

正确答案:D

第5题:

简述荀子的人性论观点。
(1)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
(2)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表现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所以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3)人性的“善”则是后天人为(即“伪”)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善”是后天环境和教化学习的结果,“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才,谓之伪”。先天赋予的“性”和后天学事的“伪”是一对矛盾,要解决矛盾通过“化性起伪”,就是通过学、事而改变“性”。“性”和“伪”是对立统一的,“无性则伪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只有做到“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
(4)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有极大的区别,但就通过所谓的“圣王之教”来教育感化民众这一目的而言,他们又是一致的。

第6题:

“有教无类”是谁提出的观点?(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答案:A
解析:
A【解析】“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出的观点,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点拨】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在历年考试中,与他相关的知识经常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他的重要教育名言有“因材施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有教无类”“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学而知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等。

第7题:

简述古代人性论代表性观点。
古代人性论代表性观点:
性善论孟子,“人之性善,犹水之就下也”;性恶论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性无善无恶论告子,“人性之无分善恶也,犹水之无分东西也”;认为人性有善与恶两方面矛盾;
性善恶混杂论杨雄,“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性三品论董仲舒分圣人之性、斗筲之性和中民之性和韩愈分上、中、下品人性。

第8题:

“道法自然”是谁的观点()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苏格拉底


参考答案:A

第9题:

简述老子、庄子社会思想对比。


正确答案: ㈠不同点:
①庄子思想有出世的倾向,老子没有。庄子理想中的神人是不是人间烟火、吸风饮露、游于四海之外的神仙,而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则绝无出世之想,只是要在人群中做一个“被褐怀玉”、权谋术数混兮若浊的世俗中人。
②对后世的影响不同。老子之学与法家、兵家的权谋数术颇有渊源关系,而庄子的思想则赋予艺术情味,中国后世的文学艺术常作山林的出世之想,似乎可以追溯到庄子。
㈡相同点:
①二者的社会整合方案的核心都是任其自然之道,无为而治。
②庄子的社会理想将老子的“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朝自然主义的方向更推进一步。

第10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谁的观点?() 

  • A、孔子
  • B、老子
  • C、韩非子
  • D、庄子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