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52儿童发展

简述皮亚杰思维发展的基本观点。

题目

简述皮亚杰思维发展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思维的起源:皮亚杰认为思维不是单纯的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的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2)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从出生到成熟一直处于不断的编织、演变和递进的过程,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就是格式,格式是动作的结构和组织,格式最初来自无条件反射,随着儿童的成熟,儿童对客体的动作不断演变出新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的发展实质上就是格式的发展。认知结构决定着儿童的认知水平和问题解决能力。
3)在思维的机制问题上,皮亚杰认为思维的本质仍是一种适应,所有的行为和思维的目的都是为了使有机体以更好的的方式适应环境。适应包含两个过程即同化和顺应,通过同化和顺应,儿童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既丰富了认识,也改变了认知结构,发展了思维;概括来讲,思维机制就是同化和顺应两种适应机能不断的从低级平衡达到高级平衡的过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观点。


答案:
解析:
通过大量研究,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到自律道德阶段的发展规律。 (1)前道德阶段——无规则阶段(5岁之前)儿童在5岁之前处于无道德规则阶段,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其行为受行为结果支配,他们只做规定的事情,因为他们想避免惩罚或得到奖励。这一阶段的儿童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才能对行为作出判断。(2)他律道德阶段(5-8岁)他律道德指学前及小学低年级儿童关心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他人设定的外在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认为规则是不可改变的,服从权威。(3)自律道德阶段(9-11岁)自律道德指较大儿童根据行为者的主观意图作为道德判断的基础,是由儿童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认为规则是可协商的。 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也是从认知的角度入手的,即他关注的是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特点。与他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一致的是,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前期,儿童对规则无法认知,在前运算阶段后期,儿童刻板地看待规则,不能对规则进行运算处理,而到了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已能灵活地看待规则。

第2题:

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答案:
解析:
7—12岁小学生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是:
(1)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出现了显著的认知发展。
(2)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儿童已经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
(3)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他们形成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或场景相联系,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4)本阶段儿童已经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5)能够学会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行一些逆向或互换的逻辑推理。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第3题: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基本理论。


正确答案:

第4题:

简述皮亚杰认知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 皮亚杰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皮亚杰认为,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以其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基础,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其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语言能力的进步源于其认知能力的成熟;
二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动因。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语言结构不是大脑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周围环境强加的,而是来源于儿童与周围的相互作用。

第5题:

简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对心理发展动力的观点。


正确答案: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成熟,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适应有三种方式:
(1)同化,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或丰富主体的动作;
(2)顺应,就是改变内部图式,以适应环境现实;
(3)平衡,就是同化和顺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种暂时的状态。

第6题:

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的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答案:
解析:
7~12岁小学生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 (1)思维中形成了守恒观念;
(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4)思维具有可逆性。

第7题:

维界斯基对儿童语言发展的观点同皮亚杰是一样的,都认为“语言和思维是同一过程”。

A

B



第8题:

简述皮亚杰的守恒实验,并指出此阶段的儿童思维发展处于哪个阶段,并阐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


答案:
解析:
皮亚杰设计的守恒实验是为了证实幼儿思维的不可逆性在液体守恒实验中,向儿童呈现两只相同的玻璃杯,杯中装有等量的液体。在儿童确认两只杯中的液体是相等的之后,实验者把其中一杯液体倒入旁边一只较高、较细的杯子中,液面自然升高,然后问儿童“哪个杯子的水多一些”。实验结果表明5-6岁儿童处于守恒的转折阶段,儿童一般在8岁左右达到守恒。此阶段的儿童思维发展属于前运算阶段。皮亚杰把儿童思维发展分成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儿童只能协调感知觉和动作活动,在接触外界事物时能利用或形成某些低级行为图式。(2)前运算阶段(2-7岁)。在这一阶段,表象和内化了的感知或动作在儿童心理上起了重要作用,思维的特点是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和刻板性。(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开始出现“守恒”,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能独立组织各种方法进行正确的逻辑运算,但这种运算离不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4)形式运算阶段(12 -15岁)。青少年根据假设对各种命题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在不断发展,思维水平已经开始接近成人。

第9题:

简述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正确答案: 一、感知运动期:(0-2岁)
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反射练习期;
第二分阶段(1~4、4.5月)习惯动作时期;
第三分阶段(4.5~9个月)有目的动作逐渐形成时期;
第四分阶段(9~11、12个月)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第五分阶段(11、12个月~1.5岁)通过尝试错误,第一次有目的地通过调解来解决新问题;第六分阶段(1.5~2岁)开始在头脑里用“内部联合”方式解决新问题。按照皮亚杰的理论,感知动作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主体和客体的分化和因果联系形成。
二、前运算时期(2~7岁)
①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象征思维阶段又称前概念阶段。儿童往往把最初学到的语言附加到一些事物上而形成概念。
②直觉思维阶段(4~7岁)儿童思维直接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另一个特点是:自我中心。只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
三、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①获得了守恒性。可逆性的出现是守恒获得的标志,也是具体运算阶段出现的标志。
②群集结构的形成。群集运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类群集运算,一种是系列化群集运算。
四、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它的最大特点是儿童思维此时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他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推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第10题:

简述皮亚杰的主要理论观点。


正确答案: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图式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机制而实现的,经过同化、顺应而达到暂时平衡,心理就得到发展,这样通过外部刺激和主体的不断相互作用,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而达到平衡,心理就得到不断发展。
他认为,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