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43经济思想史

简述丘浚经济思想的土地问题及具体措施。

题目

简述丘浚经济思想的土地问题及具体措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提出德、礼、政、刑四者,“王道之治具也”的明代思想家是()

A、王夫之

B、范仲淹

C、丘浚

D、王守仁


参考答案:C

第2题:

简述丘浚听民自为论。


参考答案:

他认为自秦汉以来,成功的发展经济的政策都是“听民自为”的,所以反对由国家规定田制及对私人占地施加种种的限制,认为这些做法都是徒劳无益的。在对待工商业、市场等问题上,他明确主张“苟民自便,何必官为”,主张“民自为市”,反对侵犯富人和商人的利益。


第3题:

()的法律思想,是在其哲学体系的基础上,对以往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重新加工和完善。

A.程颢

B.程颐

C.朱熹

D.丘浚


参考答案:C

第4题:

简述丘浚货币与利息的观念。


参考答案:

(一)以白银为基础的三本位制
白银只作巨额支付之用,也担负了稳定铜钱或纸币兑换购买力的功能,将铜钱或纸币兑换比率“钉住”在白银之上。
(二)利息
反对国家从事货币贷放业务并谴责这种作法是不义的行为。相反,私人从事货币贷放却是正义而合理的,政府应该加以保护。


第5题:

简述贾谊经济思想的王国问题观念。


参考答案:

贾谊是文帝时的有名政论家和文学家,他虽是儒家弟子,但他的思想不同于一般儒家,他毕生致力于统一封建政权巩固。贾谊第一个看到统一封建政权有分裂的可能趋势,当时诸侯王势力很大,各王国管辖地合计占了帝国领土的大半。
诸王除不能擅自发兵与任命丞相外,在政治经济上几乎是个独立的封建国家。他认为亲疏不是主要问题,同姓诸侯王并不比异姓诸侯王可靠,只要其力量雄厚,便亲兄弟也会野心勃勃。贾谊提出,解决矛盾的办法,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因为“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中央不收回“一寸之地,一人之众”,使宗室子孙“莫虑不王”。


第6题:

简述丘浚“自为”的人性论。


参考答案:

“人之所为人,资财以生,不可一日无焉者也。所谓财者,谷与货而已。谷所以资民食,货所资民用。有食有用,则民有以为生养之具,而聚居托以相安矣。”
“人心好利,无有纪极,财者,人之所同欲也,通商牟利之事,断不能绝,虽律有明禁,但利之所在,民不畏死,若官府禁之,非徒无其利,而又有害焉”。


第7题:

简述丘浚安富论。


参考答案:

①养民
“朝廷之上,人君修德以善其政,不过为养民而已。”“人君之治,莫先于养民。”养民对于统治者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天下盛衰在庶民,庶民多,则国势盛,庶民寡,则国势衰。盖国之有民,犹仓廪之有粟,府藏之有财也。是故为国者,莫急于养民。”
②富人的重要性
“富家巨室,小民之所依赖,国家所以藏富于民者也”“天生众民,有贫有富”“欲夺富与贫以为天下,乌有理哉?”
③主张中外通商
国家富有万国,故无待于海岛之利,然中国之物自足其用,固无待于外夷也,而外夷所用,则不可无中国物也,私通溢出之患,不可绝”。


第8题:

简述丘浚关于犯罪的根源。


参考答案:

明人丘浚认为:"天下之治乱,验于风俗之厚薄、衣食之有无。骨肉相残多,其风俗之偷也可见;盗贼之劫掠者众,其人之穷也可知",因此要预防犯罪,必须"养民"、"富民"。儒家伦理法思想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论不外是:人的本性中有某种受外界引诱而滑向犯罪的质素,若不加控制,必致犯罪;预防犯罪之道不外两者,一是"富民"即"使民有恒产",二是"教民"即道德教化。


第9题:

简述丘浚经济思想的土地问题及具体措施。


参考答案:

从“民多田少”的前提出发谈土地问题,反对井田制与限田、均田等办法,认为这些措施“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提出一种“配丁田法”,其基本原则“因其已然之俗而立未然之限,不追咎其既往而惟限制其将来”。
具体措施:丘浚试图通过土地买卖形式,影响土地的再分配。


第10题:

简述丘浚的贸易与价格思想。


参考答案:

反对政府直接经营商业,对历史上所有官营贸易措施,均加非议。却十分重视民间的商业活动,认为一切专卖商品都应一切民营。
他特别重视海外贸易。价格方面,他把平物价作为政府的重要任务。特别强调谷物价格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