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8公共政策

试述发展型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

题目

试述发展型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你的认识和理解,试述商业银行贷款政策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1)确定指导银行贷款活动的基本原则,即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方针(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2)明确信贷政策委员会或贷款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和职责;(3)建立贷款审批的权限责任制及批准贷款的程序;(4)规定贷款限额,包括对每一位借款人的贷款最高限额、银行贷款额度占存款或资本的比率;(5)贷款的抵押或担保;(6)贷款的定价;(7)贷款的种类及区域的限制。上述贷款政策的内容应当体现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与经营战略,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和业务方向。

第2题:

试述教师发展的主要内容。
(1)教师发展的内容,即教师要发展什么的问题。归纳中外学者对教师发展内容的研究成果可知,教师知识、教师能力与教师伦理是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的三个基本方面。
(2)全面、系统的教师知识体系的建立是教师职业成为专业的前提条件。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包括通用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和教师实践知识。通用性知识能使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开阔的视野;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保证;教育专业知识引导教师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增强预见性和科学性,克服盲目性;教师实践知识是教师个人在实践情境中通过自我反思等途径建构出来的一套“自珍而实用”的内隐知识,是教师实践的真正主导者。
(3)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的重要成分,教师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创新性设计能力、教育教学实施能力、专业判断能力、移情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反思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
(4)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形成和成熟的重要条件,也是专业人员的必备条件。教师专业伦理的基本框架包含以下三个维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要强调关爱、尊重与公正;教师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教师与自身专业的关系上要强调敬业。

第3题:

美国社会政策专家梅志里明确提出()理念,指出发展是包括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的整体进步,而社会政策是实现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A.发展型社会政策

B.资产建设

C.增权

D.优势


正确答案:A

第4题:

试述我国六十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正确答案: 我国六十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帝修反(外国反动派),目的是推进世界革命。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可分为两个阶段:一、1955—1965年,这一阶段中国的外交就是在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继续高涨和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形势总体有了明显缓和的背景下展开的。本阶段一开始,中国在有了稍为宽松的国际环境之后,在继续“一边倒”和集中反美的基本战略下,致力于解决同周边民族主义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注意开展对日民间外交,改善了周边环境,呈现了中国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对外政策的力量,这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中国明确地仍然站在和平、民主、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支持一切反殖民主义和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并公开举起反美统一战线的旗帜,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1963、1964年时,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观点,即:亚非拉各国是第一中间地带;欧洲、加拿大、日本、大洋洲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划为第二中间地带国家,认为两个中间地带的观点和反美统战的观点是同一件事的两种表述法。总之,中国把一般西方大国同美国区别对待,执行这项政策,使中国同它们之间的关系总的是逐渐有所进展的。在国际缓和形势下,中苏在如何对待美国的策略战线方面产生严重分歧。中苏之间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某些理论观点的认识也有重大差异。1963年7月出现中苏两国关系恶化新阶段。这段时间,中国在对外方面,仍是主要执行建立和扩大反美统一战线的方针。但苏联表现出来正在执行“联美反华”的政策,促使中国正在酝酿成熟“反帝必反修(苏)”的方针。二、1965—1972年,在这段时间,中国从世界革命的要求出发,认为必须在国际政治中划清同苏联现代修正主义的界线,不能把苏联看作国际反美统一战线的成员,必须排除苏联对亚非国家和人民的活动。中国在战略上对美国、苏联“两面开弓”。到1968年苏联武力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结合中国认为苏联军事实力逐渐接近美国,正在出现苏美全面争夺的态势,中国正当地提出世界已经进入反对美国和苏联两个主要对象的新时期了。中国的世界革命的要求,不但反映在中国国内加速“革命”的“文化大革命”上,也反映在中国对世界各种国家的人民发出革命号召和对各国内部革命现象的热情声援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同一些国家关系的疏远而造成外交上的孤立。这种情况从1969年起才开始改变。从1969年“五一”节毛主席接见外国驻华使节起,中国主动改善因极“左”思想而受到破坏的和某些国家的关系,重新向外派驻因参加“文化大革命”而奉召回国的中国大使,使中国外交较快地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此外,在本阶段,中国对外虽然主要遇到美国、苏联两个对手,但继续执行一贯的政策,支持在国际上、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反帝、反殖、反强权政治和反侵略的斗争和努力。

第5题:

试述货币政策传导时滞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1)货币政策时滞效应是货币政策效应构成之一,是指从经济形势的变化到货币政策的修正,从货币政策的制定到执行,从执行到收效各环节传导所需的时间间隔或时间落后过程。
(2)货币政策时滞分为内在时滞,中间时滞和外在时滞。
①内在时滞是指从经济形势发生变化,需要采取某种行动到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实际采取行动之间所花费的时间过程。包括认识时滞和行为时滞。
②中间时滞是指中央银行采取行动之后到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应改变其信用供给量所花费的时间过程。
③外在时滞是指从货币当局和金融机构采取货币政策行动和变化信用供给量之后,到主要经济变量(如产出、名义收入)达到预期目标所花费的时间过程。
(3)影响内在时滞因素:中央银行信息反馈系统的灵敏程度、预测能力、管理当局的金融决策水平和政策实施效率。影响中间时滞因素:中央银行调控及其手段是否有力,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货币所作的反应或弹性的大小程度。影响外在时滞因素: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市场变化及信息的反应速度,货币政策实施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及宏观或微观经济背景,内在时滞,货币政策力度的大小,货币政策实施所选择的时机,社会公众的预期。

第6题:

试述“新政”理念及其对地方政府发展的影响。
新政新理念,一年来中国政府着力打造“五只手”,握紧人民的手,干净官员的手,市场无形的手,政府服务的手,缔造和平的手。十七大完成了新政的理论架构确立社会和谐,国强民富的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主旋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契机,立足“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开启了中国走向全面富裕的和谐富国时代。新政的特点概括为: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基础上,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目标是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全面富裕;方式是依法治国;重点是一切为民;核心是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中共十七大根据国办外形势的新变化,中国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广大民众的新期待,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要全面贯彻落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新一届政府在十七大,基本完成了包括“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新政的理论架构,改革是在中国经济一穷二白的基石上作画,而今天的“统筹协调”却需直面来自各种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与曲解,还包括来自国际各种势力的挑战与冲击,前程光明,路途却充满挑战。

第7题:

试述赊销政策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狭义的信用政策是指应收账款管理政策,即赊销政策,是指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权衡与应收账款有关的效益和成本,为指导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处理应收账款所制订的一系列配套措施。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
1.信用标准
2.信用额度
3.信用期限
4.现金折扣
5.拖欠罚金
6.其他
7.收账政策

第8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

A.基础型政策理念

B.发展型政策理

C.理性型政策理念

D.综合型政策理念


正确答案:C

第9题:

试述我国七十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正确答案: 中国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对外交政策逐渐进行调整,努力制止外交事务中的极“左”行动,力争扭转我国外交孤立、被动的局面。60年代末苏联的扩张主义倾向突显,尤其是1969年春中苏珍宝岛冲突,使中国感觉到其安全已受到苏联直接的严重的威胁。另外,当时国际战略形势为“苏攻美守”的两极争霸态势,美国有同中国联手合作的可能和必要。所以,中国也愿意改变同美国长期对抗的局面,以适应抗御苏联的战略需要。在这种背景下,1973年基辛格访问中国时,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的构想,即按大致的纬度划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并团结这条线以外的国家(一大片),以抗衡霸权主义和侵略野心最大的苏联。这项政策使中国能够成功改善与美国关系并最终与其建交,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打开了与日本和西欧各国政府来往的门户;并有利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1974年2月,毛泽东主席在会见来华访问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又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指出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等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其他的广大亚非拉国家是第三世界。中国对亚非拉国家有了新的认识,即认为它们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第三世界”,而且中国自己也是第三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突出了第三世界十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主席把第三世界看作是世界范围内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决定性力量。因此,根据这一战略思想,中国明确地把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作为自己对外政策的及其重要内容,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蓬勃发展。这段时期的中国外交特点是,注重从国家利益出发,减少了意识形态对外交决策的影响。政策的核心是联美反苏。这一政策的制定使中国减轻了苏联的威胁,有利于中国的国家安全,对苏联霸权主义进行遏制。

第10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政策理念。

  • A、基础型
  • B、理性型
  • C、发展型
  • D、综合型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