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37美学

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

题目

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米盖尔•杜夫海纳的审美经验现象学是什么?


参考答案:

杜夫海纳受到法国现象学哲学家梅洛—庞蒂和萨特的影响,也十分推崇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现象学,并直接受惠于英伽登的现象学文论,其审美经验现象学是现象学与传统美学的嫁接。其主要理论主张有:
①艺术作品是感性的情感结构:
杜夫海纳认为艺术作品是一种感性的情感结构,审美对象是艺术作品加上审美感知而显现的东西,审美感知不过是在感知中审美地显现出来的艺术作品本身,审美对象与艺术作品的区别仅仅在于显现和隐蔽而已。审美感知是审美经验得以可能的主体条件。
②审美知觉三阶段:
⑴呈现:即对象在知觉中的呈现。感官与对象进行最初的接触,虽然只导致了主客体之间的初步融合,但由于这是未经过理性渗透的融合,故而是审美感知的真正基础。
⑵表象与想象:知觉倾向于它初步感知到的对象客观化而成为表象,并有了想象的介入,审美知觉往往要抑制想象以保证对象在感性直观中的本真呈现。
⑶反思与感受:通过此阶段感知会因为理解力的介入而上升为理性反思以便寻求对象的真理。杜夫海纳认为审美知觉要抑制这种理性反思而进入一种感受性的内省或同感性的反思,以便直观体验审美对象所表现的情感生活世界。在审美知觉的最高峰,审美对象进入最充分的显现,杜夫海纳认为这绝非观念性显现,而是对象全部感性存在的显现。
③批评家的三种职能:说明、解释和判断。说明指的是以中立的态度将作品隐蔽的意义解释出来,以使之能够被公众所掌握。现象学批评家主要是履行说明的职能,因为解释加入了作品之外的因素,而判断也取决于作品之外的价值标准,只有说明是现象学的批评方式,是一种回到作品本身的批评方式。


第2题:

简述审美经验的特点。
一、直观性。直观(intuition,又译直觉)一词在汉语中通常被看作感性认识的同义词,其特点是生动性、具体性和直接性。其局限性是只能把握个别而不能把握一般,只能把握现象而不能把握本质。
二、非功利性。美学理论中所说的功利指的是各种与主体有利害关系的现象。审美经验之所以具有非功利性,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
1、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由于审美经验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此只涉及事物的外观和形式,与事物的实际存在毫无关系,自然也就不会与对象发生任何利害关系。
2、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让人们产生审美的愉悦,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就要求人们排除各种功利因素的干扰,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损害或者减弱人们的审美愉悦。
三、超越性。在美学研究中,当我们谈论审美经验的超越性的时候,既包含了该词的日常语义,又涵盖了该词的哲学用法。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审美经验归根到底是一种人生实践活动,其作用就在于让人们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不断地在审美修养和思想境界方面超越自己。而审美经验之所以具备这种功能,则是因为其内在机制中就蕴涵着超越性的因素。
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
2、审美经验还能实现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的超越。
3、审美经验还能实现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的超越。

第3题:

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的()中。

A、审美价值

B、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

C、审美经验和感悟

D、审美态度和经验


参考答案:B

第4题:

结合具体审美实践,说明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
(1)呈现阶段
审美经验的第一个阶段是借助感知对对象感性特征加以把握,也就是使对象在主体的意识之中呈现出来。审美感知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对象的,因而审美态度的确立就成为审美活动开始的主观标志。
(2)构成阶段
如果说在审美经验的呈现阶段主要通过审美知觉来进行的话,那么在其第二阶段即构成阶段中,审美想象的作用就是关键性的了。由于在构成阶段审美主体与对
象处于浑然一体的状态,因而主体所获得的只是关于对象的原始经验材料。虽然此时主体已经由于对象与身体的契合而感受到一定的审美愉悦,但主体尚未构成对象的完整表象,因而也就无法对其加以评价和判断,其感受自然也就不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因此,主体还必须通过想象力的作用来构成较完整的审美对象。
(3)评价阶段
审美体验的最后阶段是评价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主体要从自己的价值标准出发,对于已经构成的审美表象做出具有普遍性的评价和判断。因此,主体的理解力在此无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第5题:

贯穿美学始终的理论基石是()

A审美对象

B审美形态

C审美经验

D审美活动


D

第6题:

审美经验的两种直观性是什么?
①感性直观性——主体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与对象打交道,对象也以自己的感性外观呈现给主体,从而在主客体之间建立起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②本质直观性——因为排除了概念对于理性认识的干扰,所以审美经验能够有效地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把握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第7题:

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
①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象;
②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
③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
④它是能唤起主体联想、想象,使主体产生超越的超越形象。

第8题:

简述审美理论与审美经验的关系?


参考答案:审美经验的问题是审美活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美学研究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层面。 ①在古希腊的美学思想中,有关审美经验的研究并不占重要的地位,因为古希腊哲学的核心是本体论问题,古希腊美学的核心也是美的本质问题。柏拉图用“迷狂说”来描述和解释审美活动达到高峰时的经验状态,“回忆说”则涉及到了审美经验的一般规律。 ②中世纪美学在根本上乃是神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奥古斯丁认为,审美经验的真正内涵便是对于上帝的爱。他揭示了审美经验的超验性维度。 ③随着西方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西方美学的研究重心也转向了审美经验的探讨。 ④现代西方美学是作为对近代美学的反叛而出现的,但在审美经验问题上却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形成了很多流派,总体上可划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类型。科学主义美学的思想基础是逻辑经验主义或逻辑实证主义,其基本倾向是试图通过实证或科学的方法来解释审美经验。而人本主义则极力排斥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试图把美学建立在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叔本华、柏格森和胡塞尔。自然主义美浓、直观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等。 ⑤当代西方美学仍然把审美经验问题作为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 ⑥总而言之,从古希腊到现当代,审美经验问题一直是西方美学家所谈论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它构成美学学科的重要内容。

第9题:

简述审美经验中理解(审美理解)的特点?
非概念性、多义性。
(1)非概念性。由于在反思判断中主体并没有明确的规律可循,而必须直接从特殊的审美对象出发去发现其普遍性,因而他不需要也不可能把对象分解为抽象的概念,而必须保持其完整的感性形象。
(2)多义性,从而使审美对象的含义显得丰富多彩和不可穷尽。由于审美对象的含义显得非富多彩和不可穷尽。由于审美对象中所包含的理性因素并不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通过感性形象暗示出来的,因而对其的理解也不可能以抽象思维的方式来进行,而必须通过渗透着理性因素的直观活动来进行。与抽象的逻辑推理相比较,这种直观活动看似更加具体,实际上却更加具体,实际上却更加模糊和含蓄,所把握到的意义也显得不够确定,却意蕴丰富,回味悠长。但是,审美对象必然具有自身的规定性,所以理解活动虽然没止境,但也不是主观任意的,而必须始终围绕对象来进行。

第10题:

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
①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
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
③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