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

资产阶级改良派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何贡献?

题目

资产阶级改良派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何贡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


正确答案: ①两种新闻事业分别建立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之上;
②两种新闻事业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各自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
③两种新闻事业分别宣传贯彻不同阶级的思想体系;
④两种新闻事业各自具有不同的新闻体制;
⑤两种新闻事业各自追求的目的不同。

第2题:

简述维新派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正确答案:冲破封建言禁,为报刊赢得了实际合法地位·开中国报刊史上政治家办报的先河。重视政论、创造时务文体。

第3题:

圣母院乐派对音乐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


参考答案:

圣母院乐派是指12、13世纪在法国巴黎圣母院中产生的乐派。该乐派的主要贡献在于:
其一,它是晚期中世纪复调最有活力的中心,在这里复调音乐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不仅数量最多,而且最精致。
其二,在复调节奏的记谱上发展得最完善,也有所创新,节奏模式在这里得到了丰富的运用。
其三,在“奥尔加农”复音音乐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华丽奥尔加农和狄斯康特的特点,上方第二声部花唱的音符越来越多,下方定旋律声部中每一个音被无限拖长,演唱中需要几个人轮番换气演唱。下方厚实的支撑与上方流动飘然起伏的旋律,形成了一种空旷感,似乎与耸入云天的哥特塔顶形成呼应,这种变化使音乐变得更加丰富和立体化,更富有神秘的形象感。
圣母院乐派出现了两位重要的复调作曲家:莱奥南和佩罗坦。他们是现在所知最早的中世纪作曲家。莱奥南(Leoninus,约1135-1200年)以擅长写作华丽奥尔加农著称,作有《奥尔加农大全》,华丽奥尔加农体裁在他手中发展到了顶峰。佩罗坦(Perotinus,约1160-1205或1225)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狄斯康特方面,创作了一批三和四个声部的复调作品,在发展音对音作曲技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4题:

瞿秋白对党的新闻事业有何重要贡献?


正确答案: 瞿秋白(1899-1935)原名霜,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和无产阶级杰出的报刊活动家。他对我国新闻事业的贡献有如下三点;
一、他领导和主编了中国无产阶级的第一批报刊,先后有《新社会》、《人道》、《向导》、《新青年》、《前锋》、《热血日报》、《布尔什维克》、《红旗日报》、《实话》、《红色中华》等十几种。他还领导过中国新闻学研究会和中国左翼记者联盟等团体。他用报刊作为武器,在传播马列主义,号召和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民民族解放运动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党报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二、他是我国最早的派驻中外采访的新闻记者之一,是我国新闻记者走向世界的先驱。1920年10月至1923年1月,他作为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的特派员前往苏联采访,为国内报刊撰写了大量通讯,最早向中国人员介绍了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的真实情况。这些通讯后来编辑成《俄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两部著名的通讯集,至今仍是我们学习通讯写作的典范。
三、他开我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研究的先河,瞿秋白从苏联带回列宁的办报学说和无产阶级报刊工作的经验,结合自己在长期办报实践中的体会,提出不定期一系列党报工作的主张,如:关于正确地在党报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主张;关于报刊宣传必须联系实际,为现实斗争服务的主张;关于加强社论和论文写作,强调其对革命的指导作用的主红;关于党报要为党的建设发挥作用的主张;关于依靠群众办报,开展工家兵通讯员运动的主张等。他的这些主张虽然还不成体系,但可以说是我国无产阶级早期的新闻理论的雏型。它引导后人沿着这些路子去思考,去探索,支创立无产阶级完整的新闻理论。

第5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我国的新闻事业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国共合作成功,促进了中国革命新高潮的到来,也迎来了新闻事业的大发展。这个时期的中国新闻事业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革命报刊大发展。包括三个方面:(1)由于工农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北伐战争的爆发,一批工农兵报刊应运而生。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机关刊物《中国工人》省港罢工委员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特号》和黄埔军校青年军人联合会办的《中国军人》。(2)为加强对各地革命运动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各地创办了一批党委机关报如北京的《政治生活》、广东的《人民周刊》、河南的《中州评论》、湖南的《战斗》周报等等。为直接指导“五”运动的开展,中国共产党不在上海创办了党的第一张大型日报《热血日报》。(3)在共产党的真诚帮助下,国民党的各级机关报及其工、农、军、学、妇组织的革命报刊大幅度地增加。上述这些报刊对促进国共合作,推动革命运动,支持北伐战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国共两党的报刊在宣传上都有许多共同点,如国民党上海机关报《民国日报》对待“五卅”运动所采取的态度,就与中共中央办的“热血日报”是一致的。相反地国民党左右两派的报刊之间则存在着激烈的斗争。
三、大批共产党人参与国民党报刊的工作,有的还担任主编。如毛泽东就主编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机关刊物《政治周报》,恽代英主编了国民党《新建设》月刊等等。
四、南方革命运动高涨,新闻事业获得很大发展;北方则处在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下,新闻事业受到摧残,因而形成了“南北两重天”的局面。

第6题:

黄远生对我国新闻事业有哪些重要贡献?


正确答案: 黄远生的贡献:
在新闻业务上,黄远生以擅长写通讯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
黄远生的新闻通讯,
①是题材重大,记载翔实。由于它对于政界比较熟悉,因此可以采访到别人采访不到的重大内幕新闻。他的纪录,既是新闻,又是信史。
②是针砭时弊,忧国忧民。作为一个真正的新闻记者,黄远生用他的如椽之笔,对袁世凯黑暗统治和官僚政客痛加针砭。
③细致详尽,幽隐毕达。黄远生的通讯善于捕捉各种细节,绘声绘色,嬉笑怒骂,涉笔成趣,鞭辟入里。
④通俗自然,不拘一格。他提倡以浅近文艺普通四周,因而他的通讯和文章虽然用半文半白的文体写成,却十分浅近,且不拘一格。黄远生还发明了“新闻日记”这种文体,用日记的形式报道或评论当日新闻。
在新闻思想方面:
黄远生最著名的是:四能说。即为: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黄远生本人正是实践四能的典范,因此,虽然他从事新闻工作实践较短,却能成为名记者。

第7题:

蔡和森、恽伐英、萧楚女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有何贡献?


正确答案: 蔡和森、恽代英和楚女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革命家和报刊宣传家。蔡和森(1895-1931)湖南湘乡人。早年与毛泽东等在长沙发起组织“新民学会”。1919年11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11月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全力投入党的宣传事业。曾负责编辑团中央机关报《先驱》。党的二大至六大,连续当选为中央委员开分管宣传工作。1922年9月党中央机关报《向导》创刊,担任第一任主编,成为中国共产党党报事业的缔造者之一。在主编《向导》期间,他以马列主义报刊理论为指导,制定了党早期报刊的办报方针和原则,为后来党报的发展积累了经验。他是个出色的编辑,同时还是个多产的撰稿人。单在《向导》上署名“和森”的政论文就有130多篇。这些文章在当时国内思想舆论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恽代英(1805-1931)字子毅,江苏武进人。“五四”运动期间就是武汉学联的领导之一,参与了《学生周刊》、《武汉星期星期评论》的创办和编辑工作。1921年又在汉口出版过《互助》等进步刊物。1923年他担任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宣传部长时,被指派主编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国共合作时期参与主编国民党的《新建设》月刊和《民国日报》副刊。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并在香港秘密出版《红旗报》。1931年被国民堂杀害。恽代英长期从事青年团的宣传工作,在实践中摸索和积累一套办青年刊物的宝贵经验。恽代英还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理论宣传家,他为党报写下了大量战斗性极强的政论文,成为无产阶级的宝贵财富。
萧楚女(1897—1927)原名秋,湖北汉阳人。加入过清朝的新军,参加过武昌起义的“五四”运动。萧楚女是自学成才的曲型。他没有上过学,却当过中学的国文教员、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务长和黄埔军校教官。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他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天才。他曾经先后主编过汉口《大汉报》副刊、重庆《新蜀报》、上海《中国青年》河南《中州评论》,并协助毛泽东编辑过《政治周报》。他在与恽代英合作编辑《中国青年》期间为党积累了如何做好青年工作和办好青年刊物的经验。萧楚女写得一手好文章,他的文章观点新颖,笔锋犀利,议论深刻,并善于以情动人,深爱青年读者的喜爱,连资产阶级的报刊也称赞他的文章“字夹风霜”,声成金石。

第8题: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各国报业发展有何共同规律?


正确答案: (1)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压制,他们通过出版许可制、内容审查制来压制异己思想的传播,并且出版官报,扶植御用报刊,为自己的政治需要服务。资产阶级报刊受到种种压制,发展缓慢
(2)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思想家首先举起出版自由的旗帜,宣传民主思想,论述出版自由的重要性。
(3)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过程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A、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B、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够巩固,有无封建复辟

第9题:

鲁迅对报纸副刊的改革和发展有何贡献?


正确答案: 鲁迅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以报刊作为阵地的。据统计,鲁迅一生主编和参与编辑的报刊有19种;另外,他还指导、帮助或影响过其它一些报刊的编辑出版。鲁迅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是在从事报纸副刊和文学杂志的工作,为我国报纸副刊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是报纸副刊参加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五·四”以前的中国报纸副刊,是一种消闲的读物。“五·四”期间,鲁讯率先在《新青年》及其它报纸副刊上发表了《狂人日记》、《孔乙已》、《阿Q正传》、《药》等小说,引起了许多人的思考。后来,又在北京创办了《莽原》,主编了《国民新报》的文艺副刊,指导了《语丝》的编辑出版,使这些副刊都成了与北洋军阀、甲寅派、学衡派、现代评论派进行战斗的重要阵地。“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中的《晨报》副刊和《京报》副刊的创办,以及30年代《申报》副刊《自由谈》的改革,也都是在鲁迅的支持、影响和策划下进行的。发现和培养了大批副刊作者,团结和壮大了新文学的队伍。鲁迅不但从艺术上帮助新作家提高,而且在政治思想上去影响他们、鼓励他们。而自己则把生命“碎割在给人改稿子、看稿子,编书、校字、陪坐这些事情上”。“五·四”以后成长起来的许多文化名流和文学巨匠,就是鲁迅的扶持下在报纸副刊中开始起步的。
发展和丰富了报纸副刊的战斗文体——杂文。鲁迅的杂文,被誉为刺向敌人心脏的“投枪和匕首”。反动派被刺得疾首蹙额,坐立不安。在鲁迅的带动和倡导下,报刊上的杂文日益增多且日益深刻。如1932年黎烈文在鲁迅的影响下对《申报》副刊《自由谈》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时,就一改过去鸳鸯蝴蝶派的酸味,而呼吁作者多投“实际生活之文字,或含有深意之随笔杂感”。鲁迅的杂文,是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在反对国民党的文化“围剿”的斗争中,鲁迅是一面旗帜。他团结一大批进步作家以报纸副刊作为阵地,在极为险恶的环境里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的斗争,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报纸副刊也获得了进步和发展。毛泽东曾赞扬鲁迅说:“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民族英雄。鲁讯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第10题:

瞿秋白对我国新闻事业作出哪些贡献?


正确答案: 1920年,以特派员的身份赴苏俄采访,在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上道苏俄革命和建设的实况。1923年回国后,主编《向导》、《新青年》季刊和《前锋》月刊。1925年主编《热血日报》。1927年主编《布尔塞维克》周刊。1934年担任《红色中华》报社长、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