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简述《毛诗大序》对诗歌抒情的认识与规范以及在后代文学史上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题目

简述《毛诗大序》对诗歌抒情的认识与规范以及在后代文学史上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毛诗序》论述了怎样的诗歌与时代的关系
“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这说明诗歌反映着各个时代的不同的社会政治情况,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也说明了诗歌反映时代的冶乱,兴衰的变化,基本正确。

第2题:

简述《毛诗大序》的“诗有六义”说的内涵及意义。
《毛诗大序》提到‚诗有六义‛的说法:‚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风,指风教臣民百姓,并且可以表达臣民心声,讥刺上政。
赋,用作动词,指铺叙直说。
比,比喻。
兴,起的意思。兼有发端和比喻的双重作用。
雅是正的意思。
颂,周王朝和鲁、宋二国祭祀时用以赞神的歌舞。
‛在‚题解‛中只是笼统地说:它(按,指《毛诗大序》)在解释风、雅的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作的概括性与典型性的特征,所谓‚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者,是说诗歌创作以具体的个别来表现一般的特点。也就是说,它对风、雅的解释符合现代文艺理论中以个别表现一般的观点。后来的经学家关于‚诗六义‛有诸多的烦琐的阐释和发挥。

第3题:

《九辩》继《离骚》之后,古代诗歌文学史上第二首文人长篇抒情之作。()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试述《毛诗序》关于诗歌社会作用的看法。 


正确答案: (1)《诗大序》基于儒家的视角,特别重视以政教为核心的诗的社会作用。所谓“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正是指诗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化作用。序文认识到这种教化作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所以说“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不过序文将情感作用与社会作用都夸大了。由于诗歌被视为一种教化工作,在序文看来,《诗经》中的每篇作品都是对某种教化观念的隐喻,如以牵强附会的以“后妃之德”解《关雎》。同是地,序文认为政治与诗歌既然是不可分的,那么时代政治之盛衰自然对诗歌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2)提出“主文而谲谏”, 要求诗歌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达到讽谏的目的,这显然是儒家的“温柔敦厚”诗教观的另一种表述,注意表述的方式方法,以维护统治者的尊严,对后代现实主义创作和理论都形成的一定的影响。
(3)提出“发乎情止乎礼义”,在指出诗歌的抒情性时,更进一步要求情感抒发严格接受儒家道德教义的规范。这一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也很复杂。

第5题: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大序》语)这段文字说明了《毛诗大序》的哪些文学理论批评观点?


正确答案:首先,这段文论主要提出了“情志统一”的说法。说明诗歌是由情感而产生的,人们心里的“志”(情感)由于受到外物的感动就会发出语言,这种语言就是诗歌。《毛诗大序》强调诗歌是“吟咏性情”的,虽然它在情志关系上更重视“志”,但它正确的强调了“情”在“言志”上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情和志是统一融合的。另外,这段话还指出了古代诗(“言”)、歌、舞三者也是统一的。

第6题:

《毛诗序》论述了怎样的诗歌言志抒情的特征?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这说明诗歌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情和志是统一的。也就是说,诗歌既可以反映出人的思想认识,又表现出人的感情色彩。后人把情志分途,言志,缘情分立,与《毛诗序》大相径庭。

第7题:

在文艺理论史上,再现论最强调文学艺术的()

  • A、抒情特征
  • B、表现特征
  • C、认识特征
  • D、再现特征

正确答案:C

第8题:

试述从对“诗六义”的阐发看《毛诗序》对诗歌体裁和表现手法的认识。
(1)《毛诗序》总结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为“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六义”说是继承《周礼·春官》的“六诗”之说。“六义”说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后人对“六义”的具体解释不同是,却大体上都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而赋、比、兴是诗的写作手法。
(2)序文中没有对赋、比、兴作具体的解释,却为后来的诗歌创作论提供了极富启示性的一组范畴。序文对风、雅、颂作了重点的阐发,其间所贯穿的浓厚的政教意味与全篇的基调是一致的。
(3)《毛诗序》主要论述的对象是诗歌的体裁,它认为,“风”是通过个人言志抒情反映一国地区的政教和风俗。“雅”说的是王政兴废所由,反映国家的治乱兴衰,其中“大雅”说的是朝政大事,“小雅”说的是个人生活中的事。“颂”是歌颂先王功德和祈祷神明的祭歌。这一概括大体符合《诗经》的基本内容。

第9题:

简述《诗大序》如何深化了对诗歌本质的认识


正确答案:先秦的"诗言志"是古人对诗歌本质提出的最早的纲领性命题,《诗大序》接受此观点并作了重大突破,既吸收了《乐记》对音乐本质的论述,认为诗歌既是"志之所之",又是"吟咏情性"的,诗歌本质是人的情和志:"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大序》以"情志说"论诗,提出了情志统一的诗歌本质论,这不但大大发展了"诗言志"的思想,更准确全面地概括了诗歌的本质特征。中国古代诗歌的本质既是抒情,又是言志。古代诗歌以抒情诗为主,但又有大量的言志诗。情志统一的诗歌本质论符合古代诗歌实际,它表明诗歌既表现人的理性精神(志),也表现人的情感态度。

第10题:

简述李商隐的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给在盛唐和中唐已经有过充分发展的唐诗,以重大的推进,使其再次出现高峰。他是继李白、杜甫、韩愈之后,再次为诗国开疆辟上的大家。
一、对心灵世界做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任何诗歌都这样那样地表现着心灵世界,李商隐的独特贡献,在于他对心灵世界的丰富层次,它的变化的复杂奥妙,它的清晰的和不清晰的难以言说的领域,做了前所未有的细腻、传神的展示。围绕表现心灵世界。他在对于诗歌语言潜在能力的发掘,比兴象征手法和典故运用等方面,亦有许多独到的探索。
二、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的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这样的非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极大地扩大了诗的容量,且亦留给读者以更大的联想空间。就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而言,在中国诗史上是空前的。
三、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三种类型诗歌的发展上做出重要贡献。他所创写的无题诗,在诗歌中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新体式。他的咏史诗,情韵深长,善于突破“史”的拘限,真正进入“诗”的领域,将咏史诗的创作,往更具典型性、抒情性的境界推进。他的咏物诗,托物寄怀,表现诗人独特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在物与我、形与神、情与理等类关系处理上做出了新贡献。
四、在体裁方面,他的七律、七绝,深婉精丽,充分发挥了这两种诗体在抒写情感、表现心理方面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