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子墨子言曰:“仁者之事,务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 竽笙之声,以为不乐者,非以刻镂华文章之色,以为不美者……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这段话是有什么意思?包含了怎么样的文学理论内涵?

题目

子墨子言曰:“仁者之事,务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 竽笙之声,以为不乐者,非以刻镂华文章之色,以为不美者……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这段话是有什么意思?包含了怎么样的文学理论内涵?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墨子反对进行音乐演奏和欣赏活动,不是他认为音乐不美,不能带给人快乐,主要是因为统治者举行的音乐活动,要花费大量的财力人力,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时,欣赏音乐既会占去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时间,也会占去百姓从事生产劳动的时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是墨翟政治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他主张通过推行教育,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

  • A、小国寡民
  • B、法、术、势结合
  • C、老死不相往来
  • D、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正确答案:D

第2题:

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宗旨的著名思想家是()。

  • A、曾子
  • B、管子
  • C、墨子
  • D、韩非子
  • E、孟子

正确答案:C

第3题:

墨子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或“兼士”,以备担当治国利民、兼爱相利的职责,成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人。

A.士

B.君子儒

C.贤士

D.君子


参考答案:C

第4题:

墨子主张“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翻译: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蛤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敝,然而莫听之。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正确答案: 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叫声。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道理:唯其言之时也。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6题:

墨翟“()”的政治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教育,他主张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

  • A、小国寡民
  • B、法、术、势结合
  • C、老死不相往来
  • D、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正确答案:D

第7题:

翻译: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正确答案: 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前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第8题:

提出政治理想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人是()

A墨子

B孔子

C老子

D荀子


A

第9题: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墨子《兼爱》)翻译句中“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正确答案: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所以天下能相爱,天下就治。要是互相憎恨,天下就乱。

第10题: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 A、墨家
  • B、儒家
  • C、道家
  • D、法家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