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简述为对‚为事说。

题目

简述为对‚为事说。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强调诗的重点在于义,也就是主张用诗歌达到一种功利目的,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明显是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文论思想,但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作了积极的发展。他所谓的‚为时‛‚为事‛具体说就是‚裨彩时缺,救济人病‛,‚救济人病‛就是主张用同情怜悯的笔墨来抒写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裨补补缺‛就是要用诗歌来暴露‚时缺‛揭示时政的弊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患者对特定的人、物、事不能准确说出,该失语类型为 ( )

A.学语滞迟
B.言语困难
C.运动性失语
D.感觉性失语
E.命名性失语

答案:E
解析:

第2题:

为药事组织的微观药事管理提供法律依据、法定标准和程序属()

  • A、药事管理对公众的意义
  • B、药事管理对国家的意义
  • C、药事管理对药事组织的意义
  • D、药事管理的内容
  • E、药事管理的目的

正确答案:C

第3题: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言为《尚书》。”

A、《国语》

B、《左传》

C、《公羊传》

D、《春秋》


参考答案:D

第4题:

韩愈的不平则鸣论.影响了后世()

  • A、白居易的为时为事说
  • B、欧阳修诗穷而后工说
  • C、苏轼的枯淡说
  • D、王夫之的现量说

正确答案:B

第5题:

(白居易的)“为时”“为事”说


正确答案: 白居易诗歌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创作要有为而作,不为艺术而艺术。他说过:“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他对诗歌的抒情本质是有深刻认识的,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不过强调的重点是“义”,有强烈的现实功利性。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提出了“为时”、“为事”而作的观点,明显继承传统儒家的诗文论思想。所谓“为时”“为事”就是主张用同情的笔触来抒写反映下层劳动者生活的苦难,揭示时政的弊端。

第6题:

简述为对‚为事说。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强调诗的重点在于义,也就是主张用诗歌达到一种功利目的,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明显是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文论思想,但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作了积极的发展。他所谓的‚为时‛‚为事‛具体说就是‚裨彩时缺,救济人病‛,‚救济人病‛就是主张用同情怜悯的笔墨来抒写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裨补补缺‛就是要用诗歌来暴露‚时缺‛揭示时政的弊端。

第7题: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一句的意思是()。

  • A、孔子说:“君子在天地之间,没有不适应的,也没有莫名的,始终以义为依据。”
  • B、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不盲目适从,也不盲目否定,始终以义为依据。”
  • C、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不适应的地方,不肯定的地方,就要用义去比对。”
  • D、孔子说:“君子在人间替天行道,没有不适合,也不枉然,正义与其同在。”

正确答案:B

第8题:

醮为祭仪,分为清事清醮、浊事幽醮。()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9题: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提出了()

  • A、兴寄和风骨说
  • B、美刺、讽谏说
  • C、为时、为事而作论
  • D、意境深远说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歇后语“甘露寺招亲——弄假成真”说的是谁设的计?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54、55回)


正确答案: 周瑜设的计。周瑜设美人计,假意以孙权之妹孙尚香招赘刘备到东吴,以便软禁他以要挟蜀国还荆州。被诸葛亮识破,刘备依计拜访乔国老,乔国老告知吴国太,吴国太对孙权行美人计不满,为女儿着想,在甘露寺亲见刘备,对刘备非常满意,立马同意刘备为婿,并斥走孙权周瑜暗中埋伏的刀斧手,于是“甘露寺招亲——弄假成真。”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