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

甲欠乙1万元到期未还。2003年4月,甲得知乙预备起诉索款,便将自己价值3万元的全体财物以1万元卖给了知悉其欠乙款未还的丙,商定付款期限为 2004年底。乙于2003年5月得知这一情形,于2004年7月决议向法院提起诉讼。乙提出的以下哪一项诉讼要求能够得到法院支持?()   A、要求宣布甲与丙的行为无效B、要求法院撤销甲与丙的行为C、以自己的名义行使甲对丙的1 万元债D、要求丙承担侵权义务

题目

甲欠乙1万元到期未还。2003年4月,甲得知乙预备起诉索款,便将自己价值3万元的全体财物以1万元卖给了知悉其欠乙款未还的丙,商定付款期限为 2004年底。乙于2003年5月得知这一情形,于2004年7月决议向法院提起诉讼。乙提出的以下哪一项诉讼要求能够得到法院支持?()   

  • A、要求宣布甲与丙的行为无效
  • B、要求法院撤销甲与丙的行为
  • C、以自己的名义行使甲对丙的1 万元债
  • D、要求丙承担侵权义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欠乙1万元到期未还。2003年4月,甲得知乙准备起诉索款,便将自己价值3万元的全部财物以1万元卖给了知悉其欠乙款未还的丙,约定付款期限为2004年底。乙于2003年5月得知这一情况,于2004年7月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乙提出的下列哪一项诉讼请求能够得到法院支持?

A.请求宣告甲与丙的行为无效

B.请求法院撤销甲与丙的行为

C.请求以自己的名义行使甲对丙的1万元债权

D.请求丙承担侵权责任


正确答案:A

第2题:

甲欠乙1万元借款,甲到期还不起这笔钱。乙打听到丙欠甲15 000元钱。甲一直没有向丙催要,乙准备要求丙清偿甲的欠款。乙的下列行为中符合代位权行使的有关法律规定的是( )

A.乙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起诉要求丙偿还债务

B.乙要求丙将15 000元钱全部偿还

C.在丙的债务未到期的情况下,乙要求丙提前偿还

D.乙向丙许诺,只要丙偿还1万元钱就可免除其余5 000元


正确答案:A
本题考核点是代位权。债务人企业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债权人可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

第3题:

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欠乙10万元到期未还,乙要求甲先清偿8万元。乙的行为,仅导致8万元债务诉讼时效中断

B.甲和乙对丙因共同侵权而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计10万元,丙要求甲承担8万元。丙的行为,导致甲和乙对丙负担的连带债务诉讼时效均中断

C.乙欠甲8万元,丙欠乙10万元,甲对丙提起代位权诉讼。甲的行为,不会导致丙对乙的债务诉讼时效中断

D.乙欠甲10万元,甲将该债权转让给丙。自甲与丙签订债权转让协议之日起,乙的10万元债务诉讼时效中断


正确答案:B

第4题:

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欠乙10万元到期未还,乙要求甲先清偿8万元。乙的行为,仅导致8万元债务诉讼时效中断
B:甲和乙对丙因共同侵权而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计10万元,丙要求甲承担8万元。丙的行为,导致甲和乙对丙负担的连带债务诉讼时效均中断
C:乙欠甲8万元,丙欠乙10万元,甲对丙提起代位权诉讼。甲的行为,不会导致丙对乙的债务诉讼时效中断
D:乙欠甲10万元,甲将该债权转让给丙。自甲与丙签订债权转让协议之日起,乙的10万元债务诉讼时效中断

答案:B
解析:
【考点】诉讼时效的中断【详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1条规定,权利人对同一债权中的部分债权主张权利,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及于剩余债权,但权利人明确表示放弃剩余债权的情形除外。所以,A选项错误。该规定第17条规定,对于连带债权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权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所以,B选项正确。第18条规定,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的,应当认定对债权人的债权和债务人的债权均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所以,C选项错误。第19条规定,债权转让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中断。债务承担情形下,构成原债务人对债务承认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务承担意思表示到达债权人之日起中断。所以,D选项错误。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项。

第5题:

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欠乙10万元到期未还,乙要求甲先清偿8万元。乙的行为,仅导致8万元债务诉讼时效中断
B:甲和乙对丙因共同侵权而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计10万元,丙要求甲承担8万元。丙的行为,导致甲和乙对丙负担的连带债务诉讼时效均中断
C:乙欠甲8万元,丙欠乙10万元,甲对丙提起代位权诉讼。甲的行为,不会导致丙对乙的债务诉讼时效中断
D:乙欠甲10万元,甲将该债权转让给丙。自甲与丙签订债权转让协议之曰起,乙的10万元债务诉讼时效中断

答案:A,C,D
解析:
《诉讼时效规定》第11条规定:权利人对同一债权中的部分债权主张权利,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及于剩余债权,但权利人明确表示放弃剩余债权的情形除外。据此,A项错误。《诉讼时效规定》第17条第2款规定: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据此,B项正确。《诉讼时效规定》第18条规定: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的,应当认定对债权人的债权和债务人的债权均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据此,C项错误。《诉讼时效规定》第19条第1款规定:债权转让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中断。据此,D项错误。

第6题:

乙欠甲1万元到期未还,甲多次催要,乙均以无钱为由拒绝。现甲得知丙欠乙1万元钱,要求乙向丙催要,乙对此毫无反应。甲可以行使( )。

A、不安抗辩权

B、撤销权

C、要求乙转让债权

D、代位权


参考答案: D

第7题:

甲欠乙1万元到期未还。2003年4月,甲得知乙准备起诉索款,便将自己价值3万元的全部财物 以1万元卖给了知悉其欠乙款未还的丙,约定付款期 限为2004年年底。乙于2003年5月得知这一情况, 于2004年7月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乙提出的下列 哪一项诉讼请求能够得到法院支持?( )
A.请求宣告甲与丙的行为无效
B.请求法院撤销甲与丙的行为
C.请求以自己的名义行使甲对丙的1万元债权
D.请求丙承担违约责任


答案:A
解析:
。本题涉及行为无效、撤销权、代位权和违约 责任问题。本题中,甲为逃避债务,将自己的财产以明 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给丙,且丙明知,符合撤销权的条 件,但撤销权的行使是有期限限制的,自撤销权人知道 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过期撤销 权消灭。本题中,乙于2003年5月得知这一情况,于 2004年7月主张撤销权,故撤销权消灭,人民法院不 予支持。本题不符合代位权的条件,代位权是指债务 人怠于行使对次债务人的到期债权,债权人代位行使 的权利。侵权责任是指侵权人侵害权利人的绝对权而 应当承担的责任,本题中,丙、乙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 故不存在违约责任承担。本题中,甲和丙之间存在恶 意串通情况,根据《民法通则》第58条和(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恶意串通为行为无效之理由,而主张行 为无效不存在期限问题,故乙向法院主张行为无效,人 民法院应予以支持。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A。

第8题:

甲欠乙30万元,甲将其名下的某处房产以30万元出售给丙,房屋过户后甲迟迟没有要求丙支付房款。 甲欠款到期时,以财务困难为由不还乙欠款,则乙可以( )。

A.要求丙向甲支付30万元

B.直接要求丙向自己支付30万元

C.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请求,要求丙支付30万元

D.以甲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请求,要求丙支付30万元


正确答案:C

第9题:

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表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甲欠乙10万元到期未还,乙要求甲先清偿8万元。乙的行为,仅导致8万元债务诉讼时效中断
B.甲和乙对丙因共同侵权而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计10万元,丙要求甲承担8万元。丙的行为,导致甲和乙对丙负担的连带债务诉讼时效均中断
C.乙欠甲8万元,丙欠乙10万元,甲对丙提起代位权诉讼。甲的行为,不会导致丙对乙的债务诉讼时效中断
D.乙欠甲10万元,甲将该债权转让给丙。自曱与丙签订债权转让协议之日起,乙的10万元债务诉讼时效中断


答案:B
解析:
考点:诉讼时效的中断
讲解:《诉讼时效规定》第11条规定:“权利人对同一债权中的部分债权主张权利, 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及于剩余债权,但权利人明确表示放弃剩余债权的情形除外。”据此, A项错误。
《诉讼时效规定》第17条第2款规定:“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据此,B项正确。
《诉讼时效规定》第18条规定:“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的,应当认定对债权人的债权和债务人的债权均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据此,C项错误。
《诉讼时效规定》第19条第1款规定:“债权转让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中断。”据此,D项错误。

第10题:

甲欠乙1万元到期未还。2003年4月,甲得知乙准备起诉索款,便将自己价值3万元的全部财物以1万元卖给了知悉其欠乙款未还的丙,约定付款期限为2004年底。乙于2003年5月得知这一情况,于2004年7月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乙提出的下列哪一项诉讼请求能够得到法院支持?()

A:请求宣告甲与丙的行为无效
B:请求法院撤销甲与丙的行为
C:请求以自己的名义行使甲对丙的1万元债权
D:请求丙承担侵权责任

答案:A
解析:
根据《合同法》第52条第(二)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合同无效。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