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简述教育评价的演变过程。

题目

简述教育评价的演变过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对教育的需求简述教育功能的演变。


正确答案: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划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作用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教育功能的演变过程如下:  
(1)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教育还没有作为专门的机构被独立出来,而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融为一体。此时的教育功能是传授生活、生产所必须的基本技能,以维持人类的生存和繁衍,这便是原始社会的教育功能。
(2)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力发展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必然对人们的思想进行控制,教育成为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
(3)随着西方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机器的大工业生产,使生产力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提高。在教育上,从制度、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4)在共产主义社会中,阶级被消灭,教育不再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教育的功能集中表现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方面。  
综上所述,教育功能的发挥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基础之上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对教育的要求决定教育功能的发挥,同时,教育也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在阶级社会,教育的主要功能都是为了统治阶级维护阶级统治服务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对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第2题:

简述汉代各书体的演变过程,并举例说明书体演变过程中的笔法嬗变规律。


参考答案:汉代的书体中,小篆仍然是通行文字之一,在高级的官方文书和重要的仪典中书写。西汉初年,急速的隶变大潮,使小篆发生了隶变现象,西汉初期的隶书尚属于古隶阶段,真正成熟的隶书是在笔画的波挑成熟和掠笔的形成。在解散隶书结构严谨的同时,形成了章草书,主要的特征是在每字的结束时采和波挑法,字与字之间多不连属。草书的形成,最早产生于篆书的草写当中,随间草篆嬗变为古隶,草书又继续朝古隶的快写方向发展。楷书与行书的出现晚于章草,约在东汉中期出现了早期的楷书,行书是介于楷草之间的一种简易手写体,早期的行书应该产生早于早期的楷书与草书之间,楷书快写加上部分的草法形成了行书的特点。

第3题:

简述教育评价过程。


正确答案:

第4题:

简述从丞相府到尚书台的演变过程说明
丞相府为尚书台逐步取代的过程,说明在封建社会中,皇帝设置秘书机构的目的是集国家大权于一身,保证其实行君主独裁。一旦此秘书机构职权扩大,威胁到皇权,皇帝就予以抑制,削弱,或直接解散,重新设立一个听命于他的新的秘书机构。这种现象自西汉武帝开始,在以后两千多年中反复出现,形成一条规律。它导致封建社会中央秘书机构处于反复建立,兴盛,削弱,解体的周期性演变之中,致使秘书官员的职称处于不断变更,秘书人员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

第5题:

简述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


答案:
解析:
(P37~P3)
(1)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
(2)从科学主义、经济主义到推崇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
(3)从国家主义教育到国际化教育。
(4)从阶段性教育到终身教育。

第6题:

简述汉代各书体的演变过程,并举例说明书体演变过程中的笔法嬗变的规律。


参考答案:

汉代的书体中,小篆仍然是通行文字之一,在高级的官方文书和重要的仪典中书写。西汉初年,急速的隶变大潮,使小篆发生了隶变现象,西汉初期的隶书尚属于古隶阶段,真正成熟的隶书是在笔画的波挑成熟和掠笔的形成。在解散隶书结构严谨的同时,形成了章草书,主要的特征是在每字的结束时采和波挑法,字与字之间多不连属。草书的形成,最早产生于篆书的草写当中,随间草篆嬗变为古隶,草书又继续朝古隶的快写方向发展。楷书与行书的出现晚于章草,约在东汉中期出现了早期的楷书,行书是介于楷草之间的一种简易手写体,早期的行书应该产生早于早期的楷书与草书之间,楷书快写加上部分的草法形成了行书的特点。


第7题:

简述上海里弄住宅的演变过程。


参考答案:

1、上海里弄住宅的演变
早期石库门里弄→后期石库门里弄→广式、新式里弄→花园里弄、公寓里弄
2、早期石库门里弄(1870’s—1900’s)主要特点为:里弄住宅在传统三合院(三间两厢)的基础上,开间方向收缩、进深方向拉长,平面更紧凑,各类空间(包括天井更趋小型化),外观仍保持传统风格,并保留大量的传统细节。
3、后期石库门里弄(1910’s)
主要特点为:总平面布局仍为欧洲联排式的紧凑排列方式。单元平面从“三间两厢”转为“单开间”,少数杂有“双开间”。后部附屋增加1—2层用作小卧室,俗称“亭子间”。正面前天井围墙高度降到2层窗台,通风采光有所改善。建筑细部开始采用洋式细节,主要表现在门、百叶窗、砖券、栏杆、楼梯、牛腿等处。
4、广式、新式里弄(1920’s)
1920年代前后,上海里弄住宅在后期石库门的基础上开始向以下两个方向演化:
(1)广式里弄(经济型——下层居民住宅)
特点:里弄均为单开间平面,取消前部天井,后部单披灶间也改为两层,与住屋连成一体。房屋层高、进深、开间尺寸都缩小,整个形态颇似广东竹筒屋,故得名“广式”。
(2)新式里弄(高档型——中产阶级住宅)
特点:总平面道路系统中,总弄、支弄有了显著区分,总弄可通行小汽车,宽度拓至4m以上。前天井取消石库门,代以矮院墙或透空栏杆墙,支弄观感较为舒敞。单体建筑的房间功能分工明确,并设有带盥洗、淋浴设备的卫生间,反映了新的生活方式的变化。结构已横墙承重为主,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外观早期多采用简化的古典线脚,墙面用红砖或间以汰石子粉刷,后期趋向简洁的现代式,墙面多用黄色拉毛水泥粉刷。
5、花园里弄和公寓里弄(1930’s—1940’s)
花园里弄多为独院式,公寓里弄多为单元式(一梯两户或一梯四户),居委上层人士居住的高级住宅形式。
其特点为:占地大,有绿化空地,平面凸凹变化较多,功能多以垂直分区为主。水暖电卫设施齐全。空间类型多、宽敞,丝毫没有普通里弄的那种逼促之感。外观多为西班牙式或现代式。


第8题:

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表述的演变。


正确答案:


第9题:

简述美国全球外交战略的演变过程。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的全球战略扩张阶段。(“通制政策”)
在这一阶段,美国以强大的军事、经济力量为后盾,大力扶植、援助西方的亲美政府,向第三世界渗透,在全世界范围内反对共产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遏制,妄图称霸世界。其外交战略具有鲜明的进攻性、侵略性。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杜鲁门主义。
(1)杜鲁门时期(1945—1953年)。杜鲁门上台后,视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为美国称霸世界的重大障碍,终止了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战略,制定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
(2)艾森豪威尔时期(1953—1961年)。根据朝鲜战争后世界的形势,美国在坚持冷战与遏制战略的同时,对其全球战略进行了一些调整。
(3)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1969年)。进入60年代,肯尼迪上台,提出“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更为灵活的“和平战略”,试图通过和平与战争的两手策略,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
第二阶段: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的全球战略调整阶段。(“缓和战略”)
(1)尼克松、福特时期(1969—1977年)。1969年7月,尼克松上台不久,正式提出尼克松主义,表示美国要从亚洲实行战略收缩。1970年2月,在向国会提交的国情咨文中,尼克松正式提出了尼克松主义作为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即“伙伴关系、实力后盾、谈判手段”。
(2)1974年8月,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福特继任总统,他在对外政策上延续了尼克松主义。
(3)卡特时期(1977—1981年)。卡特政府上台后,在延续尼克松主义的基础上加强美国意识对世界的影响,将恢复美国在第三世界的政治号召力作为对外战略的突破口,提出“世界秩序战络”。
第三阶段: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战略推进阶段。(“新遏制战略”或“超越遏制”战略)
(1)里根时期(1981—1989年)。里根上台后,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放弃了前任的缓和与利用均势的战略,打出了“扩军抗苏、重振国威”的旗号,制定了“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战略”“星球大战计划”。
(2)布什时期(1989—1993年)。布什的总统任期跨越了冷战前后两个时期,根据国际形f的巨大变化,美国的全球战略也发生了很大的调整。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战略扩展和单边主义阶段。(“国家参与和扩展安全战略”)
(1)1993年1月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经过近一年的时间的摸索,1994年1月,克林顿比较清晰地描述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指导原则——“一个目标、三大支柱”。“一个目标”是坚持美国的领导地位,把它定位为媚骨外交战略的首要目标。
(2)1994年7月,美国政府正式提出“国家参与和扩展安全战略”,它的核心是确保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使21世纪仍然是美国世纪。
(3)2001年小布什新政府上台,组成了一个有军工集团背景、保守色彩浓厚的执政班子。布什明确提出了“先发制人”的原则。美国的“单边主义”恶性膨胀成为小布什政府穷兵黩武的外交政策的形成原因。

第10题:

简述管理咨询特质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 (1)谋士咨询;
(2)企业咨询;
(3)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