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简述影响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因素。

题目

简述影响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因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影响幼儿教育制度制定的因素。


答案:
解析: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发展状况;(5)本国学前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前教育制度的影响。

第2题:

简述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1)遗传因素;
(2)营养的影响;
(3)锻炼的影响;
(4)生活制度的影响;
(5)疾病的影响;
(6)环境。

第3题:

简述影响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制定的因素。


参考答案幼儿年龄特点是影响日常生活制度制定的主要因素
  影响一日生活制度制定的因素还有季节和地域的特点。
  不同文化背景与教育理念也会影响一日生活制度制定。

第4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因素()

  • A、活动方式
  • B、父母
  • C、幼儿园
  • D、电视

正确答案:A

第5题:

简述影响幼儿依恋的因素。


正确答案:儿童的依恋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发展的,尤其是母子交往的质量对依恋起着关键的作用。此外,依恋的发展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1)婴儿的气质特点和智力水平。
(2)母亲的照看方式。
(3)照看环境。

第6题:

简述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答案:
解析:
(1)注意的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
(2)活动的游戏化;
(3)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
(4)幼儿的身体状况。

第7题:

简述影响幼儿智力发展的因素。
(1)早期经验会影响儿童日后的智力潜能。没有人际接触或缺乏刺激都可能妨害孩子的感觉、肌肉运动、情绪、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2)弗林效应证明了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教育的进步可能在三个方面促成弗林效应:教育使人们更会应对测验;教育使人们的知识更加丰富;教育使人们具备了更有效的问题解决能力。饮食、健康,甚至教养技巧的进步,都会促进工业化国家中人们智商的提高。智商的进步更多的表现在视觉空间技能方面,这与20世纪视觉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有关。
(3)对个体来说,智商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遗传差异是个体智力差异的一个主要因素。
(4)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个体智力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家庭环境的质量和特点对儿童的智力表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贫困是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其他的家庭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在这种种因素中,父母给予的爱和温暖以及鼓励性的语言和较高的学业期望,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预测性最好。由于父母重视孩子的认知发展,所以他们就会鼓励孩子获取新知识,训练孩子的认知技能,而这些正是完成智力测验所需要的。因此,来自较好的家庭环境中的儿童,其智力测验分数也会较高。

第8题:

简述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答案:
解析:
(1)社会生活环境。社会倡导“群体意识”,社会对亲社会行为予以赞扬。观看亲社会节目的5—6岁幼儿不仅懂得节目中的特定亲社会内容,而且还能将其应用到其他情境中。 (2)家庭是幼儿形成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每个人都有父母的影子。
(3)同伴关系。同伴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对幼儿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同伴交往,使得同伴之间会进行行为的模仿并使自己的行为得以强化。

第9题:

阐述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正确答案: 一、家庭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1、母亲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母亲总是积极鼓励和强化孩子以适合自己性别的方式行动。
2、父亲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父亲特有的角色师范和行为强化模式,能够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性别角色行为。
二、幼儿园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1、教师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首先,幼儿园的女性化心理氛围影响儿童性别化。其次,幼儿园女性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儿童的性别化。
2、同伴群体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同伴群体常常能加强儿童对性别角色标准的遵守与正确评价。
三、大众传播媒介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1、对男女人生价值取向的社会引导方面存在着性别差异。
2、对男女性格的描述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

第10题:

多选题
性别角色社会化是在社会环境中发生和进行的,影响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有:()。
A

家庭

B

职业

C

学校

D

大众传媒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