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

试比较赫尔巴特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题目

试比较赫尔巴特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两位教育家所处时代不同,代表着不同的教学流派。其教学理论的主要差异有:
(1)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不同。赫氏主张教师应该对学生严格管理、教师依据心理学理论设计;杜氏则提出学生中心(是太阳),学生设计;
(2)教学组织的不同。赫氏注重按所设计的四个阶段传授知识,杜氏则让学生从自身经验中学习,教师适时提供所需知识;
(3)教学方法和依据的材料不同。赫氏依据既定教材教学和练习,杜氏则力倡“从做(活动)中学”;
(4)教学价值不同。赫氏主张“教育性教学”,杜氏则声称“生长之外无目的”;
(5)教学场合不同。赫氏在课堂为教学场所,杜氏没有固定场所。
总之,主要差别在于教学是否按前人知识、课堂讲授和教师作用等“三中心”开展教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求助:教师资格考试论述题 联系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联系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1)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2)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3)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其教学思想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1)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2)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3)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力求整合这两种教学理论,使教育向理想化方向发展。

第2题:

比较分析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和赫尔巴特的四步教学法。


答案:
解析:
相同点: (1)都将教学过程建立在一定的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使其教学过程因为有了科学的理 论依据而变得更加科学。 (2)都对后世的教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分别指导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教育教 学改革。 (3)都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的变化,并把它作为教学的依据,主张教材或 者资料提示方法的多样化。 (4)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赫尔巴特的四步教学法由于将学生与教材分离, 将教师与学生分离,将学生作为一个被动接受 的实体, 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主动性的激发,以至于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培养人才的 需要。 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在实践中,过分依赖学生的经验而使学生难以获得系统的知识,学生的 活动常常带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很难通过教育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发展等。 不同点: (1)理论基础不同 赫尔巴特受到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以洛克为代表的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双重影 响。将教学建立在观念心理学的基础上,即认为“观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简单和最基本的 要素,是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是观念的聚集和分散的活动,儿童利用已 有的观念吸收新的观念的过程称“统觉”,统觉过程就是新观念与旧观念的同化和吸收的过程。 杜威的教学是建立在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实用主义经验论基础上的。他认为,‘经验’是人的有 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来自于人和环境的因素超过了来自书本。 (2)教学内容不同 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观念积极活动的过程。教学只有在儿 童已有的经验(统觉团)的基础上,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合适的教学程序, 由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进行教学。为此,他把教学活动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四个主要阶段,被称之为“四步教学法”。 与此四个阶段的学生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 探究、行动”。 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究获取经验的过程, 同时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 过程。因此,教学一定要从直接经验开始并以直接经验告终; 教学既然也是思维的发展过程, 因此,教学从一开始便要能激起儿童的思维活动,以此为基础,杜威提出“做中学”的教学方 法:设定疑难的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看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 困难;验证假设,,被称作是“五步教学法”。 (3)对学生的关注点不同。 赫尔巴特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即统觉团。 他认为, 新事物是否被接受,首先取决 于学生的旧有观念与新事物的相关性以及学生的感受能力。 因此, 教师需事先充分了解学生 心灵中原有些什么观念,然后才能决定该提示哪些新观念。 杜威则关注儿童的已有经验和思维特点,通过教师指导, 使儿童从经验中学习。把学生获得知 识的源泉归结为学生个人的亲身生活和实践。把教学过程看作学生做、 思、 学三者的统一过 程。 (4)教学方法。 赫尔巴特的四步教学法重在教师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只考虑知识的连续性, 忽视学 生的主动性,过于呆板、 机械。 杜威则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对教材的安排、 组织, 为学生创造学习材料的情景, 教给学生学 习教材的方法。 重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教学中以儿童为中心, 学生有更大的主 动性、 灵活性。 (5)对学生兴趣的理解不同 赫尔巴特认为, 学生具有多方面的兴趣,这是传授新知识、 形成新观念的基本条件。因 此,他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利用学生的 “统觉兴趣”, 通过提供适当的活动,把儿 童的兴趣激发起来,从而将他们指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杜威强调教师要依据儿童内在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对本能和冲动的适当的刺激和问题,而不是 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另外, 杜威认为,兴趣有个别差异,因此, 在教师教育工作中, 必须激发儿童真正的兴趣,才能使促使其自身不断地生长和发展。 (6)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与地位不同 赫尔巴特的四步教学法中凸显的是教师的地位。 在他看来, 学生的心智成长依赖于教师 对教学形式、 阶段和方法的定性指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十分强调教师的权威,从教师 的角度推进教学的进程, 学生是被动的。 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则凸显学生的地位。把学生的发展视为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于 引导学生的兴趣, 满足他们的需要, 不要对学生过多的干涉。 杜威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 中心推进教学的进程,要求教师由指导者变成发起者, 由向导变成顾问, 学生由以前的被动 接受却变成主动, 儿童由静听者变成研究考问的人和实验的人。

第3题:

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赫尔巴特


正确答案:B
【B】[解析]巴班斯基是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

第4题:

试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第一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是(普通教育学)。他试图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教学过程的四阶段论等思想主张教育教学活动中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论。其教育思想在世界各国产生深远影响。第二杜威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他反对传统的教育三中心主张以“学生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做中学”代替“教师中心”以“做中学”代替“教材中心”以“学校即社会”代替“课堂中心”以活动课程代替分科教学。他强调儿童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口号。其教育思想对于20世纪教育科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第5题:

联系实际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答案:
解析:
(1)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①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②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③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2)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其教学思想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①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②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③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的著名论断,他批判性地讨论了西方以往的教育思想,同时吸取现代哲学、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上的成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第6题:

试比较杜威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异同:


参考答案:

相同点:
1)都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都注重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和实验;
不同点:
1)在教育的理论基础上,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是观念心理学,强调观念和知识的作用;杜威的心理学是机能心理学,强调儿童作为有机体与环境的作用;
2)在教育的重点问题上,赫尔巴特突出了教师、教材和课堂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杜威则突出了儿童、经验和活动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
3)在教学上,赫尔巴特提出了四段教学理论,杜威则提出了五段教学思想和方法;
4)在教育的作用上,赫尔巴特重视教育对社会的适应;杜威则重视教育对社会的改良。


第7题:

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答案:
解析:
(1)赫尔巴特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其主要观点是:①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②强调教材的重要性,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③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和权威。赫尔巴特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2)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其主要观点是:①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反对传统教育所使用的以既有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和教材,他认为教材应该和学生充满活力的经验相联系。②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③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的著名理论,批判性地讨论了西方以往的教育思想,同时吸取现代哲学、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上的成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第8题:

联系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正确答案: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1)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2)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3)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其教学思想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1)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2)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3)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力求整合这两种教学理论,使教育向理想化方向发展。

第9题:

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的是()。
A.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B.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
C.孔子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


答案:B
解析:
赫尔巴特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五段教学法,即准备、提示、比较、概括及应用。为近代教学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第10题:

试比较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学阶段论


答案:
解析:
赫尔巴特的德育论主要是论述五种道德观念的培养问题。他认为人类道德的基础是五种永恒不变的观念,即内在自由、完善、善意、法权和正义;观念是最根本的要素,人的一切心理过程———情绪、意志、思维、想象等,都不过是观念的变形。人们用这些观念来调节个人意志和社会冲突,就能使自己成为服从既定法制的、有美德的人。根据这个理论,他主张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拥护普鲁士君主制度的具有“完美德性的人”。如果说在赫尔巴特的管理和德育论中消极的东西比较多的话,那么他的教学理论在教育史上却是起了积极作用的。他首先阐明心理学对教育学的意义,要求以心理学作为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次,赫尔巴特提出了多方面兴趣的概念以及教学必须培植多方面兴趣的要求。他认为多方面兴趣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他把人的兴趣分为经验的、思辩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宗教的六种,认为课程的设置要适应这多方面的兴趣,所以他把所有的学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的”学科,包括历史、文学和语言文字等;二是“科学的”学科,即各种自然学科及数学等,提出了一个比较广泛的课程系统。在他之后,各国才形成了比较适合工业化需要的普通教育的课程体系。同时,他认为在教学中应追求实质的目的,即必须使学生学习有“实际用处”的知识,而获得这种知识的本身就包含着能力训练的作用,因而又 形成了“实质训练说”。再次,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的理论。他把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归结为观念的运动。他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基本环节:“专心”和“审思”。所谓“专心”,就是深入钻研学习材料,力求清晰地认识个别的事物,学生专心致志地从事学习;所谓“审思”是指深入理解和思考,把“专心”中认识的个别事物集中起来,使之相互联合形成统一的东西。第四,赫尔巴特论证了智育和德育的关系,揭示了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原理。他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据此,他强调教学的教育性,把向学生传授知识看作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根本途径。这一点,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赫尔巴特揭示了这一原理,使人们对教学过程的认识“深化”了。约翰·杜威(John.Dewey)是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创立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因此他被誉称为“实用主义巨人”。一、学校与社会对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杜威的观点有两方面:一是从学校组织形式看,他认为学校应该成为小型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以反映大社会生活的各种各类的作业进行活动。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把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二是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杜威认为,学校教育社会功能,首先是改良调节功能。他指出,学校教育是社会进步的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教育是达到分享社会意识的过程中的一种调节作用,而以这种社会意识为基础的个人活动的适应是社会改造的唯一可靠的方法;其次,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延续功能,即学校教育是社会生活延续工具。通过教育,可以把老一辈的行为、思想和感情的习惯传给新一代。二、教育与生活杜威站在自然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概念。他对教育与生活关系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生活离不开教育。他主张,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二是生长是生活的特征,而教育就是生长。所谓生长,就是指向未来的发展过程。教育的历史就是生长过程。三是教育是对生活的改造。这种改造,不仅是对个人,而且也是对整个社会而言。它是一个连续不断改造的过程。三、教育与学生杜威认为,学校教育必须简化和整理所要儿童发展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儿童任其自然可能的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环境,促进儿童发展。为了促进发展,他强调:(1)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把重心转移,“儿童变成了太阳”,一切教育组织策施,都围绕他们运行。(2)教育过程要能唤起儿童的思维。他认为思维就是有机体适应环境,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学校应该提供可以引起儿童思维的经验的情境。四、教师与学生对教师与学生这问题。杜威的观点有这三点:(1)必须站在儿童立场上,以儿童为教师教育的出发点,坚决克服传统学校来自教师的刺激和抑制过多的现象。(2)教师不应该采取对儿童予以放任的态度,“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3)教育过程是儿童和教师共同参与、真正合作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出这三点结论:(1)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在世界范围产生广泛而影响深刻的西方教育思想。我们通过分析,初步可以发现杜威以教育家所特有的洞察力和哲人的智慧,根据美国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批判了以课堂、书本、教师三中心为主体的传统教育思想,提出了教育要合乎社会生活等许多积极的主张,探索了西方教育改革的新途径,实现了教育理论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杜威的对教育的许多论述,现在看来,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