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

简述均入论。

题目

简述均入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轻税论。


参考答案:

轻税论至少在殷、周之际已经出现。孔门理财的指导思想是“节用而爱人”,认为要减轻赋税必先提倡节用。他们分析了赋税同富国、富民的关系,认为国家征收的赋税是从百姓的财富而来的,因而,赋税征收的状况归根到底还是取之于百姓的贫富。国家政权从自身的长远利益着想,必须保护和培养税源,不可征收过多,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而是要放水养鱼。对于区分重税和轻税的标淮,他们提出了按1/10的税率征税。
轻税论在后代的发展变化:
一是税利余论。即征税只应从纳税人的生产资料耗费及个人和家庭的最低生活需要之外的剩余中去征收。二是“经常之法”论。即对税种、税率以及征税时间、征收手续等,都要以法制明确作出规定,禁止法外征税。
三是轻敛多财论。轻税征收阻力小,并且能使赋税收入有更可靠的保证。


第2题:

请简述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异同。


答案:
解析:
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 - 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基础,因而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1)理论基础方面:形式教育论的理论基础是唯理论和官能心理学;实质教育论的理论基础是经验论和联想主义心理学、统觉心理学。(2)教育目的方面:形式教育论主张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和能力,而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实质教育论则主张让学生通过学习实际有用的知识,使学生的身心对社会的实际生活产生广泛的适应性,为他们未来的完满生活作准备。(3)课程内容方面:形式教育论主张学习形式课程;实质教育论主张学习实科课程。(4)教育实践方面:以形式教育论为基础,发展了公学、文科学校等;以实质教育论为基础,发展了实科学校等。二者各有利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知识与技能并重,内发与外铄并重,将二者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3题:

简述萨伊的销售论(实现论)。


参考答案:

这一理论的中心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萨伊定律”的思想,即认为,买卖只是商品之间的交换,货币只是便利商品交换的转瞬即逝的媒介;另外,商品的供给会为本身创造市场需求。其要点有三个:
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具有自我调节机制,它将使商品生产供求平衡;
2、利率能自动调节消费、储蓄和投资,使储蓄和投资相等;
3、商品最终总是以商品购买的。


第4题:

在《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江青炮制了所谓“黑八论”,其中有()。

A“中间入物”论

B“写真实”论

C主观论

D反“题材决定”论

E“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论


A,B,D,E

第5题:

“官司出人人罪”条:“诸官司人人罪者,若入全罪,以全罪论。从轻入重,以所剩论。刑名易者,从笞入杖,从徒人流,亦以所剩论。从笞杖入徒流,从徒流入死罪,亦以全罪论。其出罪者各如之。即断罪失于入者,各减三等;失于出者,各减五等。”——《唐律疏议·断狱》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3)如何评价唐朝的该条规定?


答案:
解析:
(3)这条规定明确了司法官责任制度,旨在保证司法审判的公正合法。

第6题:

简述配第的价值论和地租论


参考答案:

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配第把地租归结为农业工人生产的全部剩余产品,即全部农产品中扣除工资和种子等生产费用以后余下的由剩余劳动体现的剩余产品。


第7题:

“官司出人人罪”条:“诸官司人人罪者,若入全罪,以全罪论。从轻入重,以所剩论。刑名易者,从笞入杖,从徒人流,亦以所剩论。从笞杖入徒流,从徒流入死罪,亦以全罪论。其出罪者各如之。即断罪失于入者,各减三等;失于出者,各减五等。”——《唐律疏议·断狱》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2)唐律关于司法官员“出人人罪”的处罚原则是什么?


答案:
解析:
(2)司法官断罪有出入者,属故意的,以故意出入人罪论处,采取反坐的原则;属过失的,以过失出入人罪论,即减故意者三等至五等处罚。

第8题:

简述均入论。


参考答案:

均入的思想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首先提出来的。法家把农战看作实现富国强兵目标的唯一途径,要求尽量驱使更多的百姓从事农战。但认为工商业的赢利率高于农业是妨碍他们这种努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千方百计地企图压低商利,增加农利。但法家并没有明确地提出“均入”、“均利”的概念。


第9题:

“官司出人人罪”条:“诸官司人人罪者,若入全罪,以全罪论。从轻入重,以所剩论。刑名易者,从笞入杖,从徒人流,亦以所剩论。从笞杖入徒流,从徒流入死罪,亦以全罪论。其出罪者各如之。即断罪失于入者,各减三等;失于出者,各减五等。”——《唐律疏议·断狱》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1)“入罪”“出罪”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入罪”是轻罪重判,或者无罪判为有罪;“出罪”是重罪轻判,或者有罪判为无罪。

第10题:

简述原料车间入料、入碱岗位工作标准


正确答案: 1、认真检查设备润滑装置和传动装置,待设备运行正常后方可入料,以防物料压住设备造成损坏。
2、叉车司机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取得专业资格证的人员担任。
3、叉车司机必须熟悉运输线路以及安全设施的完好情况。
4、入料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止砸伤人员
5、检修作业前必须召开作业前会议,组织进行风险评价,制定编制维修方案,对安全控制措施进行确认,并按规定办理作业许可证,经批准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