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

简述历史客观主义。

题目

简述历史客观主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历史客观主义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它主张历史研究者“排除自我”,保持纯客观的不偏不倚立场,切忌带着这样那样的理论、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完全让“史料说话”,“让史实说话”,有的还主张“史学即史料学”。兰克和兰克学派是主张这种史学认识论的突出代表。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认为,任何研究者都不可能不带着某种立场、观点研究历史;任何史料、史实都不可能自己“说话”,都是研究者在说话,是研究者对史料、史实的解读,而且一切解读都总是渗透着解读者的立场、观点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是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为什么说两者的认识论都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

历史客观主义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它主张历史研究者“排除自我”‘保持纯客观的不偏不倚立场,切忌带着这样那样的理论、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完全“让史料说话”,“让史实说话”,有的还主张“史料即史料学”。历史相对主义是一种主观唯心论和怀疑论的史学认识论。它强调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这就决定了人们不可能认识它的真相,一切历史著述展示出来的历史现象或过程,都只不过是历史写作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建构起来的,各有自己的依据和道理,谁也无权宣称某某著作或论断代表了真理。
历史客观主义主张要公正客观,要“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写历史”,这本是正确的。但宣称在历史研究中能够排除自我的思想政治观点和立场,持所谓“不偏不倚”的纯客观态度,这便流于虚伪,因为这是根本无法做到的。人们总是要带着某种世界观、社会了历史观或价值观等等构成的“有色眼镜”去认识世界。
历史相对主义认识论强调一切历史认识都取决于认识者或研究者自身的感受和理解,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是,由此而否认客观上存在着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体历史,或者即使不完全否认客观上存在着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体历史,也强调那个客体历史的真相不可能被认识,这就走过头了,陷于谬误了。


第2题:

客观主义理论


正确答案: (1)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反映现实。
(2)客观地反映现实之所以可以做到,是因为事实和意见可以分开。

第3题:

客观主义史学特点:


参考答案:

第一、恪守政治史传统。历史生活的基本体现者是国家、民族和教会,三者中国家居首,因此历史学家必须重视国家这一实体。
第二、如实记述。历史怎样发生,历史书就怎样叙述,而如实记述的前提是依据原始文献。
第三、不作价值判断。史家只能照实录来,理论抽象不是史家的事。史家必须超然是非和褒贬之外。


第4题:

客观主义史学


正确答案: 兰克倡导的客观主义史学,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以“如实直书”为基础2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条件3以史料批判为保证。客观主义史学积极参与了19世纪西方社会普及和培养科学理性精神的过程,这是它的基本贡献。除此之外,客观主义史学家们积极倡导和运用的史料考证方法继承和发展了自瓦拉以来到博学时代的史料考证传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模式则为欧洲近代史料批判和文献考证学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范例,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客观主义史学最大的“失”就在于这些史学家消极地放弃了他们主观上企图放弃、而事实上又不可能完全放弃的这种对“过去”的解释,对历史发展的规律避而不谈,结果反而放弃了对本应可能达到的最佳境界的争取。

第5题:

为什么说历史客观主义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 19世纪的西方史学界中占据主导地位兰克学派,在史学认识论上倡导历史客观主义,承认客观上存在着真实的历史,而历史学家的任务就是要弄清历史事实的真相,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来写历史;认为历史学家只要保持一种超然物外、不偏不倚的“客观态度”,研究历史时“排除自我”的好恶情感,不要让自己的政治或宗教观点影响自己对史料的选择和解释,保持不偏不倚的纯客观态度把史料考证和解读清楚,就能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主张写历史要公正客观,要“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写历史”,这本是正确的。但宣称在历史研究中能够排除自我的思想政治观点和立场,持所谓“不偏不倚”的纯客观态度,这是根本无法做到的。作为能动的认识主体,人类总是按照自己从自身的生活“实践”活动或“感性活动”中获得的认识框架(世界观、社会历史观或价值观等等)去认识自然界或社会。也就是说,人们总是要带着某种世界观、社会历史观或价值观等等构成的“有色眼镜”去认识世界。这个事实,是谁也否认不了的。
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也强调事实只有在被主体同化了的时候才能为主体所掌握,而主体只有凭借自身现有的结构去同化、改造外来刺激,他才能察觉这些刺激中所包含的客观属性。因此,在认识发展的任何水平上,事先形成的认识结构(或图式)是认识进行的必要条件。而“早先存在的结构”或“图式”,就是人们常说的世界观或社会历史观。由此可以证明,兰克学派主张的那种“排除自我”的历史客观主义的史学认识论是根本不可能付诸实践的。

第6题:

简述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内涵及其局限性。
客观主义认为,“客观实在”是外在于人的心灵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知识即是对“客观实在”的摹写或反映,知识的真理性是由其与“客观实在”符合的程度决定的,知识因而是客观的。教学过程即是传递客观知识的过程。
受客观主义认识论所支配的教学必然具有控制性质。教学是传递固定的、程式化的“客观”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心灵是被教学过程塑造的对象,它需要忠实地接受以分门别类的学科形式体现出“客观真理”。这样,学生必然是被动的,教学即是对学生施加控制的过程。

第7题:

客观主义


正确答案: 一种标榜“超阶级”“无党性”,主张对社会现实进行“纯客观”的报道和评述的资产阶级新闻观点。

第8题:

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如何克服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的偏颇?


参考答案:

“实践唯物主义”在史学本体论上的含义在于,突出物质实践活动在唯物史观原理体系中的首要地位,强调人们的物质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的增长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程。它在史学认识论上的含义在于,强调他们主张的新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的一个本质区别是,它不像后者那样认为外部感性世界决定人的意识,而是认为人们自身的生活实践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样,它既克服了历史客观主义的偏颇,也克服了历史相对主义的偏颇。因为它:
第一,肯定过去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过程是独立于历史研究者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不论你是否认识了它,也不论你怎样认识它,它都始终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存在着;
第二,认为过去发生过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是人类通过自身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与之相应的经济、社会、政治和精神等各个领域的实践活动,不断发展着自身的物质和精神生产的实践能力,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第三,它认为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和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历史过程的真相,是能够被研究者逐步认识清楚的。这是因为:(1)过去的历史情景虽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但历史是现实社会的前身,现实社会是历史的延伸,而且这个延伸体的运动规律与它的前身的运动规律在其根本方面是一致的,因此,研究者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历史延伸体的了解,就为追溯它的原形的运动过程提供了基本的指导线索;(2)在历史上生活过的人们和发生过的事件、现象虽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他们留下了多种遗物、遗迹和口头或文字资料。虽然它们是互不联系地、零落散乱地存在着,但只要通过对历史延伸体的运动规律的认识而形成了对它的前身的运动规律的一个正确的认识框架,也就是一个基本上符合实际的社会历史观,就能从那些零落散乱、互不联系的史料、史迹中洞悉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逐步接近以至恢复历史事实和历史过程的本来面目。


第9题:

为什么说客观主义史学认识论和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史学认识论都是片面的?如何看待历史认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正确答案: 客观唯心主义史学认识论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它主张历史研究者“排出自我”,保持纯客观的不偏不倚的立场,切忌带着这样那样的的理论、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完全“让史料说话”,“让史实说话”,兰克学派是主张这种观点的突出代表。事实上任何研究者都不可能不带着某种立场、观点研究历史,任何史料、史实都不可能自己“说话”,都是研究者在说话,是研究者对史料史实的解读,而且一切解读都总是渗透着解读者的立场、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强调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这就决定了人们不可能认识它的真相,一切历史著述展示出来的历史现象或过程,都只不过是历史写作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构建起来的,各有自己的依据和道理,谁也无权宣称某某著作或论断代表了真理。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和美国历史学家贝克尔曾对历史相对主义理论做过系统表达。后现代主义则把历史相对主义推向了极端。
马克思主义史学认识论认为,客观历史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人们通过社会实践和历史研究的实践是能够逐渐切近的认识它的真相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使历史认识真理的两个属性,任何一个历史认识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通常我们用绝对性来表示某一历史认识真理所包含的客观性内容,用相对性来表示这些客观性内容的近似性、不完全性;用绝对性来表示一种局部的完满的历史认识,用相对性来表示这种局部完满认识的有限性和有条件性;用绝对性来表示历史认识的至上性,用相对性来表示历史认识的非至上性。而且由于历史客观的异常复杂性、非重复性、非直观性、以及其与现实的密切相关性,使得历史认识会比人们对其他失误的认识具有更为明显、更为突出的相对性。

第10题:

历史客观主义


正确答案: 概念:历史客观主义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它主张历史研究者“排除自我”,保持纯客观的不偏不倚立场,切忌带着这样那样的理论、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完全让“史料说话”,“让史实说话”,有的还主张“史学即史料学”。兰克和兰克学派是主张这种史学认识论的突出代表。相反,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认为,任何研究者都不可能不带着某种立场、观点研究历史;任何史料、史实都不可能自己“说话”,都是研究者在说话,是研究者对史料、史实的解读,而且一切解读都总是渗透着解读者的立场、观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