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

黄淮海平原

题目

黄淮海平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中国最大的稻谷集中产区的位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的大部分地区 B.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黄淮海平原 C.山海关以东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D.成都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正确答案:BC
全国90%以上的稻谷集中于淮河、秦岭以南的南方地区,A、D两个选项都在这个集中产区之中。故选BC。

第2题:

黄淮海平原的气候特征是( )。

A: 降水集中且变率大
B: 气温年较差小
C: 秋旱多风沙
D: 夏季炎热干燥

答案:A
解析:
黄淮海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变率大,气温年较差大,
夏季高温多雨.春旱多风沙。

第3题:

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大豆、水稻播种面积变化情况?时间越久越好,比如从建国以来,或者80年代以来等。


黄淮海夏播玉米区

位于北方春玉米区以南,淮河、秦岭以北。包括山东。河南全部,河北的中南部,山西中南部,陕西中部,江苏和安徽北部,是全国玉米最大的集中产区,播种面积733.33万公顷(约合11000万亩),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30%以上,总产量占全国的 50%左右。该区属温带半湿润气候,无霜期170?/FONT>220天,年均降水量500800毫米,多数集中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自然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极为有利。但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降雨较集中,故经常发生春旱夏涝,而且有风雹、盐碱、低温等自然灾害。栽培制度基本上是一年两熟,种植方式多样,间套复种并存,复种指数高,地力不足成为限制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在玉米栽培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推广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

2)增加肥料投入,发挥肥料的增产潜力。本区玉米施肥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磷肥不足,钾肥更少,应把肥料施用量提高到施纯氮12千克以上和适量的磷钾肥。

3)华北地区的套种玉米和麦茬夏播玉米,播时正值一年中最干热的季节,耕作层十分干旱,结合上茬作物后期浇水,在播种前备足底墒,适当深播(6?/FONT>7厘米),盖严和镇压,是争取一次全苗的重要措施。对于套种玉米,为了减轻共生期间小麦的遮阴,麦收前后还必须再浇一水防旱保苗和促进壮苗早发。

4)华北地区的雨季一般从6月下旬开始,麦茬夏玉米容易发生芽涝。因此,抢早播种或采用套种方法,促使幼苗在大雨到来之前拔节,可避开和减轻涝害。如8月下旬以后降水量逐渐减少,有秋旱发生时,应浇水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

三.西南山地丘陵玉米

包括四川、贵州、广西和云南全省,湖北和湖南西部。陕西南部以及甘肃的一小部分。玉米播种面积400万公顷(合6000万亩)左右,占全国玉米面积的四分之一。属温带和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雨量丰沛,水热条件较好,光照条件较差,有 90%以上的土地为丘陵山地和高原,无霜期200?/FONT>260天,年平均温度14?/FONT>16,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多集中在4月至10月份,有利于多季玉米栽培。在山区草地主要实行玉米小麦、甘薯或豆类作物间套作,高寒山区只能种一季春玉米。在玉米栽培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扩大杂交玉米种植面积,充分挖掘地方种质资源(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纯种称为种质,用它来培育杂交品种),根据生态区划选用单交、双交、三交和群改种,使杂交优良品种面积扩大到 80%以上。

2)在高寒丘陵地区推广玉米覆膜,争农时、夺积温,单产可增加 30%一50 %。

3)扩大间套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推广玉米规格种植。

4)在云、桂南部地区扩大一部分冬种玉米

5)本区多数山区丘陵土壤瘠薄,阴雨天气多,应注意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

1.分区范围

包括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中下游的山东、河南的全部,河北的大部,山西中南部、陕西关中和江苏省徐淮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玉米集中产区,玉米播种面积747万公顷,占全国玉米面积32.7%,总产量占全国35.5% (吴景锋, )。单位面积产量5.3/公顷。

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类型,无霜期170-220天,降雨量丰富。本区处于黄淮海三条河流水系下游,地上水和地下水资源都比较丰富,灌溉面积占50%左右。

本区气温高,蒸发量大,降雨过分集中,夏季降雨量占全年的70%以上,经常发生春旱夏涝,而且常有风、雹、盐碱、病虫等自然灾害发生,对生产不利。

2.种植制度

本区属于一年两熟生态区,玉米种植方式多种多样,间套复种并存。其中小麦玉米两茬套种占60%以上。

1小麦玉米两茬复种 曾经是50年代黄淮海平原地区的主要种植方式,但两茬复种只能种植早熟玉米品种,不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产量较低,而且麦收后复播玉米常受雨涝威胁,因此70年代在北部地区逐渐被套种玉米所取代,到80年代随着水肥条件的改善和适应机械化作业的要求,两茬复种又有所发展。

两茬复种的优点是适合机械化作业,有利于保全苗,田间植株分布均匀,群体结构合理。缺点是易受旱涝低温灾害,稳产性较差,目前缺乏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所以种植面积受到限制。夏播早熟玉米全生育期80-100天,所需有效积温1900-2300;中熟种生育期100-110天,有效积温2300-2700;晚熟品种生育期110-130天,需要有效积温2700-2900。如果不能满足这些热量要求,则玉米生长不良,后期遇低温胁迫会影响灌浆,不能正常成熟,而且降低质量等级。

黄淮海平原地区的热量资源分布有限,小麦收获后复播玉米,至适时播种下一季冬小麦为止,从北向南只有90-110天的生长期。如果扣除农耗,积温就更少了。为了确保小麦玉米高产稳产,复播玉米只在机械化水平较高,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推广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技术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复播玉米的产量潜力和质量等级。

2小麦玉米两茬套种 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土地空间,能够复种中晚熟玉米品种,使产量水平明显提高,而且不影响下一季冬小麦正常播种,因而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占很大比例,主要有四种套种形式。

第一种,平播套种。黄淮海平原南部地区分布较多,包括山东南部,河北石家庄以南和河南北部及陕西关中地区都采用这种方式。其特点是小麦密播,不专门预留套种行,或只留30厘米的窄行。通常麦收前7-10天套种玉米。由于选用中晚熟玉米品种,因此产量明显提高,而且田间玉米植株分布均匀,群体结构合理,光热资源和土地利用较合理,缓和了麦收和夏种劳动力紧张的矛盾,有利于小麦玉米双获高产。缺点是收麦和套种玉米完全要手工操作,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保全苗也很困难。

第二种,窄带套种。麦田做成1.5宽的畦状,内种6-8小麦,占地约1,预留0.5的畦埂,麦收前一个月套种2行晚熟玉米。麦收以后,玉米成为宽窄行分布。同两茬复种相比,小麦占地减少,但玉米可换成晚熟品种,因而总体产量较高。这种套种方式在河北省北部和京津郊区无霜期较短而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能够争取季节,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获得较高产量。

第三种,中带套种。也叫小畦大背套种法。两米宽的畦内机播8-9小麦,预留约70厘米套种两行玉米。一般麦收前30-40天套种晚熟玉米。这种方式能够使用小型农业机械作业,包括麦收、中耕、施肥等。麦收后的宽行间可套种豆类或绿肥等。

第四种,宽带套种。畦宽约3,机播14-16小麦,麦收前25-35天在预留田埂上套种2行中熟玉米品种。麦收后在宽行间套种玉米、豆类、薯类或绿肥等作物。

3玉米豆类间作 玉米大豆间作为主,也有与小豆、绿豆间作混种者。原则上是玉米不减产,适当增收豆类。通常采用6:24:2间作,实现粮豆双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和调剂生活。

 

3.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

黄淮海地区主要是夏播玉米产区,玉米生长季节受前后两茬冬小麦约束,因此需要中早熟品种。这一地区种植制度复杂,玉米病毒病特别严重,还发生很严重的大小斑病、茎腐病和弯孢菌属叶斑病,因此对品种的抗病性要求特别严格。种植的骨干杂交种有:掖单2号、掖单13、丹玉13、烟单14、掖单19、掖单12号、中单2号、郑单14和农大60等。

 

4.生产条件分析

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这两类作物争地矛盾较明显。小麦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也存在争地问题。因而间作套种就成为本区玉米生产的明显特征。

本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溉玉米面积占50%以上。黄淮海平原各地之间玉米产量差异悬殊,平均产量每公顷5.3吨,大面积高产田达到7.5-9吨,小面积高产记录15吨。对多数地区来说,增产潜力很大。本地区发展玉米生产的策略是稳定面积,提高产量。

 

5.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措施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玉米重点产区之一,但缺少适应本区生产特点的新杂交种,迫切需要选育和推广适合复种或套种栽培的高产新品种。目前推广使用的杂交品种产量潜力和抗病性仍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且商品玉米品质很差,抗病性也不如人意。今后需要高产、抗病、抗倒伏、耐密植和生育期适中的优良杂交种。

本区化肥投入较多,据1996年统计,平均施肥量每公顷约480公斤,但由于复种指数较高,真正用于玉米生产的肥料可能不到一半,距离每公顷7.5吨产量对氮磷钾元素的需求相差很远,应继续增加化肥投入,侧重发展平衡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要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才能采用较晚熟的品种,充分利用夏播玉米生长期间的光热资源,进一步提高产量。

本区自然条件种一季作物有余,两季不足;因此要继续推广麦田套种玉米的种植方式,尽量把玉米的有效灌浆期安排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提高籽粒饱满度和商品玉米的品质。一般套种玉米比直播复种玉米增产14%左右。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方,可试验推广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技术,以提高产量和降低劳动强度。


第4题:

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

  • A、珠江三角洲
  • B、黄淮海平原
  • C、新疆南部
  • D、东北平原
  • E、云贵高原

正确答案:B,C

第5题:

不适于在黄淮海平原盐渍化土地上种植的作物有()。

  • A、水稻
  • B、高粱
  • C、谷子
  • D、枸杞子

正确答案:C

第6题:

北方低洼易涝耕地,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松辽平原和三江平原等地区,在西北干旱地区也有较大面积,可概括为2个分区和3种类型。()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7题:

我国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等属于()

A山前平原

B冲积平原

C湖积平原

D滨海平原


B

第8题: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 )、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 )等的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 A.黄淮海平原 甘肃新疆 B.胶东半岛 甘肃新疆 C.黄淮海平原 成都平原 D.胶东半岛 成都平原


正确答案:A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的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故选A。

第9题:

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是()。

  • A、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 B、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 C、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 D、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

正确答案:C

第10题:

黄淮海平原丘陵水浇地二熟旱地二熟一熟区属于Ⅵ区。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