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技术植物保护学

简述玉米大、小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题目

简述玉米大、小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防治策略以推广和利用抗病品种为主,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
1.种植抗病品种目前,我国推广的抗大斑病的自交系、杂交种或品种各地差别较大
2.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菌源增施粪肥可提高寄主的抗病能力,如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氮、磷、钾合理配合。避免玉米连作,秋季深翻土壤,深翻病残株,消灭菌源;作燃料用的玉米秸秆,开春后及早处理完,并可兼治玉米螟;病残体作堆肥要充分腐熟,秸秆肥最好不要在玉米地施用。注意合理密植,以降低田间湿度。搞好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病株(叶)效果较好,如深埋病残体,及时打除底叶等。
3.药剂防治在玉米抽雄前后,田间病株率达70%以上,病叶率20%时,开始喷药。防效好的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液50~75千克,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何防治玉米大斑病的发生?


正确答案:玉米大斑病是分布较广,为害较重的病害。我国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春玉米和南方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山区。发生严重的年份,感病品种减产50%左右。该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
玉米大斑病的流行除与玉米品种感病程度有关外,还与当时的环境条件关系密切。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发展。气温高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持续几天,病害的发展就受到抑制。在春玉米区,从拔节到出穗期间,气温适宜,又遇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迅速,易大流行。玉米孕穗、出穗期间氮肥不足发病较重。低洼地、密度过大、连作地易发病。
由于两个分局玉米可选择的品种太少,主栽品种为德美亚一号,现在大面积的种植已经使该品种成为高感玉米大斑病。所以建议:首先避免玉米重茬,还要积极选择适应生态区的不同品种,解决品种单一的局面,如果仍然种植德美亚一号,要合理减少玉米的种植密度,增加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改善田间小气候。且要及时结合化学防治,发病初期,选用多菌灵、百菌清、粉锈宁等药剂,隔10天,喷施2~3遍。

第2题:

简述小麦全蚀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禁止从病区引种,防止病害蔓延。对怀疑带病种子用51—54℃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有效成分0.15托布津药液浸种10分钟。
2、轮作倒茬实行稻麦轮作或与棉花、烟草、蔬菜等经济作物轮作,也可改种大豆、油菜、马铃薯等,可明显降低发病。
3、种植耐病品种如烟农15号、济南13号、济宁3号等。
4、增施腐熟有机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加土壤根际微一态拮抗作用。
5、药剂防治提倡用2%立克秀、15%三唑醇拌种。小麦播种后20—30天,每6672使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g对水60L,顺垄喷洒,翌年返青期再喷一次,可有效控制全蚀病为害,并可兼治白粉病和锈病。

第3题:

简述玉米小斑病的病害症状。


参考答案: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但苗期发病较轻。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危害叶鞘、苞叶、果穗和籽粒。
(1)病斑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黄褐色,边缘颜色较深,病斑的扩展受叶脉限制。感病型
(2)病斑椭圆形或纺锤形,灰色或黄色,无明显边缘,病斑扩展不受叶脉限制。感病型
(3)病斑为坏死小斑点,黄褐色,周围具黄褐色晕圈,病斑一般不扩展。抗病性

第4题:

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隔10天左右一次,连喷2~3次。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怎样防治?


正确答案: 玉米大、小斑病,用代森锌防治;玉米螟用BT-乳油防治。

第6题:

玉米大斑病与小斑病是()病害。


正确答案:真菌性

第7题:

不属于玉米主要病害症状的有()

  • A、玉米螟
  • B、玉米大斑病
  • C、玉米小斑病
  • D、玉米丝黑穗病

正确答案:A

第8题:

危害玉米严重的病害是()。

  • A、玉米茎基腐病
  • B、玉米小斑病
  • C、玉米瘤黑粉病

正确答案:C

第9题:

高温高湿的玉米叶部病害不包括()

  • A、大斑病
  • B、小斑病
  • C、弯孢菌叶斑
  • D、灰斑病

正确答案:A

第10题:

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隔()天左右一次,连喷()次。


正确答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