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社会学

简述工作单位与犯罪的关系。

题目

简述工作单位与犯罪的关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单位为职权犯罪提供了便利;单位内部人际关系不畅引发犯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参考答案:

(一)在犯罪过程中,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是相互对立的
1.相互对立的角色扮演。
2.在犯罪过程中双方互相排斥。
3.在犯罪后果上,以侵害与被侵害对方的权利而形成了权利与责任对立的关系。
(二)在犯罪过程中,犯罪被害人与犯罪是相互依存的
1.相互对应的角色扮演。
2.在犯罪过程中,犯罪人与被害人双方彼此互动。
3.犯罪人与被害人在犯罪与被害过程中互补。
(三)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角色转换
1.“被害前”的被害转化。
2.“被害中”的被害转化。
3.“被害后”的被害转化。


第2题:

简述犯罪人的年龄与犯罪的关系。


参考答案:

(1)犯罪人的年龄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时期。
(2)不同年龄的人犯罪类型倾向不同。
(3)犯罪人的年龄存在着区域差异。
(4)犯罪人初犯年龄与再犯关系密切。


第3题:

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


参考答案:

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联系密切,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人是作为犯罪客体的社会关系的承担者,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物是作为犯罪客体的社会关系物质表现形式。一般而言,犯罪客体总是通过一定的犯罪对象表现它的存在,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5点:
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而犯罪对象则未必。例如,同样是盗窃电话通信线,某甲盗窃的是备用的、尚未安装的电话线,某乙盗窃的则是正在使用的电话线,那么前者构成盗窃罪,后者则构成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二者的区别就在于犯罪对象所提现的社会关系的不同。
2、所有的犯罪都有客体,但不是所有的犯罪都有犯罪对象。换句话说,犯罪对象不是所有犯罪的构成要件,而犯罪客体则是一切犯罪的共同构成要件。
3、犯罪对象并非在任何犯罪中都受到损害,而任何犯罪都危害客体。
4、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而犯罪对象则不是。
5、犯罪对象是具体的人或物,因此一般可以凭借人的感觉器官来感知,犯罪客体则是生命权、财产所有权、公共安全等凭借人的思维才能认识的观念上的东西,二者具有具体玉抽象的差别。


第4题:

简述心理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的关系。


正确答案: 心理因素是指在犯罪心理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的与其形成有密切关系的心理结构中的消极因素。
这些消极因素如果积累到一定程度或受到外界不良刺激情境的影响就会引发犯罪心理的形成。
1、认知方面的问题:错误的认识和经验
一是认知水平低(青少年由于对法律的无知而导致的犯罪);
二是认知内容方面出现偏差
2、消极和不健康的情绪和情感
表现为:
一是不良情绪、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会转化成犯罪心理;
二是由于瞬间产生的不良情绪、情感难以克制,导致激情犯罪的出现。
3、不良的意志品质。许多人犯罪心理形成的轨迹,与其意志品质薄弱抵制不住外在不良因素的诱惑密切相关。
4、不良的个性倾向性因素。个性倾向性对心理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对事物的不同态度和行为模式上。

第5题:

简述违犯党纪、违犯政纪与违法犯罪三者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第6题:

简述犯罪人生观与产生与犯罪关系。


参考答案:

1.幸福观—追究物质享受。
2.自由观—不受法律约束。
3.道德观—水准低下、混乱。


第7题:

简述犯罪与腐败的关系。


参考答案:

第一,腐败现象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转化为犯罪。
第二,“犯罪利用了腐败,腐败掩护了犯罪”。
第三,腐败现象对犯罪具有刺激、诱发、暗示作用。


第8题:

简述犯罪的个体原因与社会原因的关系。


参考答案:(1)犯罪的个体原因和社会原因是犯罪原因系统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犯罪的产生,除有其社会原因外,还必有犯罪人的个人原因。
(2)犯罪的社会原因是犯罪行为产生的主导因素。
(3)犯罪的个体原因是犯罪行为产生的决定因素。

第9题:

简述犯罪人的文化特征及其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正确答案:犯罪人的文化水平对其是否犯罪没有直接影响,但对其实施何种犯罪和选择什么手段犯罪,却有着直接影响。犯罪人的文化特征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文化素质高的人多实施智能犯罪,而文化素质低的人多实施传统犯罪。一种是收不良文化影响的人,具有强烈的反社会倾向,易实施多种犯罪行为。

第10题:

简述经济发展与犯罪增长的关系。


正确答案: (1)经济发展与犯罪增长之间并不存在同步的必然联系。
(2)经济因素作为条件,对犯罪有影响,它同犯罪既有联系,又不是惟一起作用的因素。
(3)经济因素只有同其他条件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才能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