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养殖

如何确定放养密度?

题目

如何确定放养密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夏花放养密度的根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在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放养密度取决于出塘规格,出塘规格又取决于成鱼池放养的需要。一般每667m3放养1万尾左右。具体放养密度根据下列几方面因素来决定。
(1)池塘面积大、水较深、排灌水条件好,或有增氧机、水质肥沃、饲料充足,放养密度可以大些。
(2)夏花分塘时间早(在7月初之前),放养密度可以大些。
(3)要求鱼种出塘规格大,放养密度应稀些。
(4)以青鱼和草鱼为主的塘,放养密度应稀些。以鲢、鳙鱼为主的塘,放养密度可适当密些。

第2题:

鱼苗放养密度要根据哪些条件来决定?


正确答案: 鱼苗培育成夏花的放养密度随不同的培育方法而各异,此外,也与鱼苗的种类、塘水的肥瘦有关,例如鲮鱼苗可密些,鲢、鳙鱼苗次之,青、草鱼苗应稀些;早水鱼苗和中水鱼苗可密些,晚水鱼苗应稀些;老塘水肥可密些,新塘水瘦应稀些。

第3题:

在饲养条件同等情况下,放养密度主要受()影响。

  • A、池塘条件
  • B、水质
  • C、技术水平
  • D、养殖品种

正确答案:B

第4题:

四大家鱼亲鱼培育一般采用什么放养模式?放养密度是多少?放养时的雌雄比例是多少?


正确答案: 1.放养模式:四大家鱼多采取混养(亲鱼和亲鱼、亲鱼和后备亲鱼;鱼种和食用鱼不混养)
2.放养密度:密度不宜过大,150-200kg/亩
3.雌雄比例:1:1.5

第5题:

合理的放养密度


正确答案:在能养成商品规格的成鱼或能达到预期规格鱼种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最高鱼产量的放养密度,即为合理的放养密度。

第6题:

如何确定各种鱼的合理放养密度?


正确答案: 确定各种鱼合理放养密度的因素很多,如鱼池的自然条件,饵料,鱼种的质量,饲养管理技术等。一般依据三个方面,即池塘要求的产量、鱼种的成活率和成鱼最终长成的规格。计算放养密度可参考下面的公式:亩放养量=计划达到的亩产量/养成鱼平均体重×估计成活率%,还可以采用放养的经验法计算,即根据前一年池塘的实际饲养效果,来调整和确定第二年的放养量。
以传统品种为例,亩放养量参考数为:春花鱼种(12厘米以上)肥水塘亩放养量400─500尾,其中鲢鱼占50%,鳙鱼占25%,草鱼占15%,鲤鱼占10%,每亩增放雄性?罗非鱼400─500尾。瘦水塘亩放养量200─300尾,其中草鱼占50%,鲢鱼占30%,鳙鱼占10%,鲤鱼占10%。

第7题:

影响放养密度提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主要影响因素为饲料、水质和活动空间;其中:饲料是提高放养密度的物质基础;水质是限制放养密度的首要因子;而活动空间对放养密度的限制实际上源于水质的影响。

第8题:

盘锦的河蟹新稻田养殖技术最大特点在于()

  • A、开挖环沟
  • B、大垄双行
  • C、放养密度低
  • D、种植水草

正确答案:B

第9题:

放养密度与产量的关系是什么?


正确答案: 放养密度既指尾数,也指重量;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生长及其产量。而鱼产量是收获时鱼的尾数和每尾鱼在饲养期内增重的乘积,<收获尾数取决于放养密度>;鱼产量=收获尾数×尾增重。
从理论上讲,收获尾数和尾增重任一提升,均会使鱼产量增大。但密度与产量的正相关只在一定范围成立;一旦超出合理,密度与增重就会互为矛盾、相互制约。密度过大,饵料、空间、水质影响增重;鱼多个体小,产量不高,且品质及饲料报酬下降;密度过小,增重大,尾数少,群体产量不高且会造成水体及饵料浪费。

第10题:

放养密度


正确答案: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水体投放苗种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