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

《双城记》的思想倾向是什么?它如何表现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题目

《双城记》的思想倾向是什么?它如何表现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英国)狄更斯的《双城记》表现了作者哪些思想内容?
A.揭发法国贵族的罪恶。
B.表现被压迫人民对上层阶级的愤怒。
C.通过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压迫,造成了社会的巨大危机。

第2题:

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正确答案:《双城记》(1859)是狄更斯的代表作。作品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题材来影射英国现实,其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小说形象地揭示了法国大革命的必然性和正义性,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但是,作者也反对暴力革命,极力描写群众力量的疯狂性和盲目性。一些革命者被写成暴徒,比如得伐石太太在革命胜利后就被写成一个冷酷凶狠的“嗜血女魔”,最后让她莫名其妙地死在一个英国女仆手中。这体现了作者对法国大革命和革命者的矛盾态度。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作者认为应当用仁爱宽恕、利他主义、自我牺牲的精神来消除仇恨,进而拯救整个社会。小说中的梅尼特、代尔那、卡尔登等人物形象即体现了作者的这一主张。
梅尼特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他是法国巴黎著名的外科医生,为人正直善良。青年时代为了伸张正义,他不顾威胁利诱,向朝廷告发了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迫害农家少妇和她的亲人的罪行,结果他自己反而被关进巴士底狱十八年。在狱中他写下了控诉侯爵家族的血书,发誓报仇。十八年的冤狱使梅尼特的身心备受摧残,变成了“一个神志错乱、屈从命运的白发鞋匠”。出狱后,他被护送到英国伦敦,在女儿路茜的精心照料下,恢复常态,变成了一个具有“无我精神”的博爱主义者。“博爱”化解了他心中的“仇恨”,同意女儿路茜与厄弗里蒙地侯爵的侄儿代尔那结婚。法国大革命期间,代尔那被革命群众逮捕。梅尼特立即赶到巴黎多方营救,同时还担任了几个监狱的医疗工作,“对杀人者和被杀者同样施行他的手术”。狄更斯以他的不幸遭遇向封建统治阶级提出了控诉,又以他的仁慈博爱来调和社会矛盾。他是狄更斯笔下理想的人道主义典型。
代尔那是狄更斯理想的具有仁爱精神和民主思想的青年贵族形象。他虽然出身名门,却背叛了自己的阶级。早在大革命前他就自愿放弃了爵位和财产,侨居英国,靠教法文自食其力。他忠于友情,获悉管家在法国被革命群众囚禁,立即冒着危险前往法国营救。作者通过这个人物给统治者树立榜样,要他们象代尔那那样放弃剥削,进行道德修养,从而缓和阶级矛盾,防止阶级斗争。
卡尔登原是个没有理想的英国青年,为人善良敦厚,却与周围世界格格不入,变得放荡不羁,后被路茜感化。他与代尔那长相酷似,也深爱路茜。为了路茜的幸福,他顶替代尔那上了断头台。这个人物带有浪漫主义幻想色彩,是人道主义精神极致——利他主义的化身。作者用卡尔登的自我牺牲的“博爱”精神与革命的“恐怖”行为相对照,用卡尔登的“仁慈”和革命群众的“残酷”相对照,进一步宣扬了以德报怨的人类博爱思想。
《双城记》正是通过描写代尔那那样的仁慈博爱、自动放弃财产和特权的贵族;梅尼特那样宽恕、对仇敌也不报复的平民;卡尔登那样的利他主义、为了别人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青年,来宣扬用人道主义救世的主张,这些主张体现了狄更斯的温和的人道主义特色。

第3题:

简述理性主义史学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参考答案:

⑴.进步性:
①.促进了历史哲学的兴起
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出现
③.史学记述题材的扩大
④.历史发展进步观点的流行
⑤.历史批判方法的深化,对中世纪的神学史观、古典史学、博学时代的批判
⑥.史料的继续积累(考古学、校勘学)
⑦.西方史学工作者的职业化、平民化趋势继续加强
⑵局限性:
①.历史著作一般缺乏坚实的史料依据,带有抽象哲学性质。(偶然的独特性的事件)
②.理性主义史学从本质上看和历史主义格格不入。(带有形而上的抽象哲学,用今天的标准去评判过去)


第4题:

简述《左传》的进步思想倾向。


正确答案:《左传》在选择史料、叙述史实和“君子曰”中表露了作者的进步思想倾向,具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赞美和歌颂明君贤臣及其辉煌业绩;
(2)揭露和批判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残暴荒淫行为、列国间地频繁战争;
(3)宣扬民本思想、怀疑天道、鬼神的传统观念等。但也有一些宣扬帝王将相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维护宗法制度、等级制度的思想,这是其历史局限。

第5题:

通过《双城记》中的四种人物形象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


正确答案: 《双城记》突出地表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作者以他特有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来探讨人性的善与恶。作品中残忍的额弗里蒙德侯爵及其背后的封建统治集团是毫无人性可言的。梅尼特医生和代尔那都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化身。对梅尼特医生的同情自然否定了额弗里蒙德侯爵的残暴,地代尔那的同情也谴责了得伐石太太的不人道,她不但坚持杀死代尔那,而且要斩草除根,杀死代尔那的妻子和女儿。
狄更斯在作品中把革命者写成了杀人成性的刽子手,认为暴力革命是一场可怕的灾难和浩劫,企图用阶级调和来解决阶级矛盾和复杂的社会现象。他希望统治阶级能开明而理智地进行一次改革,富人与穷人之间用爱来代替恨,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他对革命和革命者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认为人民的革命是正义的,又认为行为过火,得伐石太太的行动和结局形象地说明了作者的观点。卡尔登被作者描写为从来不关心任何人的人,后来被感化,为自己所爱的人心甘情愿地代替别人走上断头台,表现了狄更斯道德感化的人道主义思想。

第6题:

十日谈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如何评价它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正确答案: 《十日谈》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是薄伽丘的代表作,也是在文艺复兴运动初期第一部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人文主义文学作品。《十日谈》采用了《天方夜潭》的框形结构,鱼贯式的层次,以大故事套小故事,组成一部规模宏大的短篇故事集。
《十日谈》的进步思想意义首先表现在它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揭露了教会和僧侣们的罪恶。其次,《十日谈》高举人文主义思想大旗,提倡人性解放,肯定赞美爱情的欢乐,否定教会的禁欲主义。另外,反对封建阶级等级压迫,主张平等是《十日谈》中反映出来的十分可贵的民主思想。《十日谈》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有的故事颂扬人们积极经商,追求生活享乐和发财致富的进取精神,有的提倡宗教信仰自由,有的宣扬面向现实,执着尘世,充分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处世态度和生活理想。
《十日谈》也反映了作者的思想矛盾和局限性。作者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缺乏明确的理解,对生活抱以庸俗化的态度。他宣扬资产阶级的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有些故事对男女性爱描写趣味不高,有一定消极作用。

第7题:

《双城记》中体现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人物有()

  • A、梅尼特医生
  • B、卡尔登
  • C、厄弗里蒙地侯爵
  • D、得伐石太太
  • E、女仆普洛斯

正确答案:A,B

第8题:

简论述工艺美术运动及它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参考答案:

“工艺美术运动”对设计发展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机械产品的丑陋,并力图寻找一种解决方案,以解决机械生产中技术与艺术分离的问题。这正是现代工业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因而我们把“工艺美术运动”称为“工业设计的萌芽”。但是“工艺美术运动”认为机械生产是产品丑陋之根源,而以复兴手工艺为解决产品丑陋之方法,又是与设计发展背道而驰的。英国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滞后,与“工艺美术运动”思想的束缚有直接关系。


第9题:

《史记》表现出鲜明的进步的思想倾向?


正确答案: (1)进步的历史观
(2)强烈的批判精神
(3)褒扬正义,同情善良
(4)鲜明的人物形象,强烈的情感,形象生动的语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0题:

《双城记》如何体现了狄更斯人道主义的两重性。


正确答案:狄更斯是十九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中人道主义思想最浓厚的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双城记》突出体现了其人道主义思想的两重性。《双城记》中狄更斯以自己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揭露了法国贵族阶级的无耻、残暴,描写了人民群众受迫害被剥削的惨状,从而揭示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另一方面,又对人民群众揭竿而起的暴动持否定、批判的态度,他厌恶流血冲突,希望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同情理解和爱来调和阶级矛盾,解决社会问题。
狄更斯的这种人道主义思想直接影响了他对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梅尼特医生因为同情得伐石太太一家的悲惨遭遇,写信上告侯爵而被监禁18年。他在狱中写下血书,发誓要揭发真相。但当他出狱后,经过一段平静、幸福的生活。他的复仇火焰熄灭了,不仅接纳了仇人的儿子做女婿,还冒死去营救他。作者笔下的得伐石太太开始是一个正义的革命者,后来却被描写为一个嗜血的杀人狂,要把代尔那一家斩尽杀绝。她凶狠、可怕、冷酷无情、杀人的疯狂及无止境的复仇,不惜秧及无辜。得伐石太太最后和保姆扭打致死,以此来表明人道对暴力的胜利。对得伐石太太的革命政权是否人道的问题,作者对次表示了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梅尼特医生和代尔那都是人道主义的化身,和他们相比得伐石太太是不人道的,因此苦大仇深的得伐石太太被描绘成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作者企图用阶级调和解决阶级矛盾和复杂的社会现象,他希望统治阶级能理智地进行一次改革,富人与穷人之间用爱代替恨。作者对革命和革命者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认为人民的革命是正义的,但又认为过火。得伐石太太的结局,说明了作者的观点。代尔那这个形象体现了狄更斯的博爱思想,他背叛了自己的阶级,成为自食其力的人,而且为作者所塑造的人道主义最高典型,他自动放弃贵族特权,为营救管家而被捕入狱。卡尔登更体现了作者的博爱思想,他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别人的幸福。
狄更斯人道主义的两重性使他对法国大革命持矛盾的态度,他既肯定革命的正义性和必然性,又描写革命的残酷、革命者的无情,表现了他对革命的否定与恐惧。这反映了作者人道主义的局限性:如作者把贵族的残暴和革命者的错误作对比,以此突出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认识也使他不能准确认识法国大革命及其过程中的是非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