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请简述回忆与沉思这一心理现象。

题目

请简述回忆与沉思这一心理现象。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艺术构思时的心理机制是十分纷繁复杂的,回忆与沉思是其中常见的重要的心理现象。回忆就是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它是艺术构思的重要机制。有时作家有一个很好的创作意念,却苦于无法下笔,这并不是因为他缺乏材料,而是因为大脑中一时回忆不起来有关的信息,或暂时无法在意念与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在艺术构思中,回忆常常是由外在的刺激或内部需要在特殊情况下激活了某一意念而发生的。人在记忆时往往自发地将信息压缩为一簇簇的集合体,一个集合体就是一组内部联系紧凑的信息项,它能够像一个单词一样被记住。当外在的刺激或内在的需要与某一创造意念挂钩时,神经传导活动便迅速把它传到大脑的相关区域,此时,创造主体便可以在那些集合体中扫描,并找出所需要的信息。
沉思是寂静和孤独中对心中的某个形象或某个意念的深沉思索。沉思是在寂静中从对于某个形象或意念的追忆开始,慢慢地越走越远,以致偏离原形象或意念,甚至不经意间已经跨入其他领域时,所得到的意外收获。回忆开始时,作家可能被某物所触而有意地沉潜于与某个形象或某种意念有关的思索中。但由于思考往往像野马一样狂奔乱跑,因而有时思索的主线会脱离原来形象的启示及其轨道,而无意中将思考的重心转移到其他方向。对此,作家一般是茫然无知的,他漫无目的,听之任之。然而,也许就在此时,一种新的发现或一种创造的闪光出现了。例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作《命运攸关的时刻》,就是由深度沉思而得到的,并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沉思的又一心理功能是对沉思的对象从事二度体验,使之成为富有诗意的东西。一般地说,未经沉思或二度体验的对象,其客观性很强。由于没有受到主体精神的濡染、驯化,这些对象往往不具有诗意的性质,也不能给人以审美的享受。而经过沉思或二度体验(即使是痛苦的、悲哀的)之后,由于对象的多余部分被作家的独特眼光所剔抉,而不足部分则被填充、改造、丰满、升华,又被其感情所濡染、浸透,无形中便具有了某种可让人玩味的盎然诗意,进而带来审美愉悦。许多作家都喜欢“朝花夕拾”,就是这个道理。例如,苏轼在妻子逝世十年后,才提笔写出意味隽永的“悼亡词”,就是在二度体验中所获取的诗意成果。沉思之所以最善于发挥创造力,是因为作家在孤独、寂静中比平时更能向内挖掘,更能倾听内心的呼唤,因而新形象、新意念更容易浮现,也更容易被连缀起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冲动型与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


正确答案:
冲动型与沉思型是两种特点迥然不同的认知风格。不同人对问题的思考速度存在着非常显著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冲动型与沉思型的区别。
(1)冲动型认知方式:特点是反应快,精确性差。而对问题时,急于求成,不能伞面分析,小管对错急于表达出来。信息加工策略:整体加工方式。
(2)沉思型认知方式:反应慢,精确性高。总把问题考虑周全后,再作反应,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信息加工策略:细节性加工方式。

第2题:

回家后,晶晶把在幼儿园学到的歌唱给父母听。这种心理现象是(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答案:D
解析:
识记是把感知或体验过的东西“记”下来的过程,也就是获得和积累经验的过程。保持是把识记的材料保存在头脑里,也就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里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再认是指识记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感到熟悉,确知是以前感知或经历过的。回忆是指识记过的事物并没有再次出现,由于其他事物的影响而使这些事物在头脑里呈现出来的过程。晶晶把学过的歌曲唱给父母听,属于心理现象中的回忆。 @##

第3题:

考试时学生想起以前的知识作答,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作( )。

A.再认

B.识别

C.感知

D.回忆


正确答案:D
再认或识别是感知过、思考过和体验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仍能认知的心理过程;回忆则是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也能够在头脑中浮现。

第4题:

简述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及内容。


正确答案: 心理现象的实质是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其内容主要包括: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理想、信念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第5题:

简述心理现象。


正确答案: 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是人们获得知识或者应用知识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形式。
情绪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和主观体验,如喜爱、厌恶等。
意志过程: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克服困难的活动就是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有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第6题:

作家进行艺术构思的时所涉及的心理现象通常有( )

A.回忆
B.想象与联想
C.灵感
D.直觉
E.意识与无意识

答案:A,B,C,D,E
解析:

第7题:

简述柏拉图的迷狂说与灵魂回忆说。
高明的诗人都是靠灵感来创作,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灵的凭附,一是灵魂回忆,当诗人获得了这种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诗神的作品就是在这样的情感状态下创作出来的。迷狂说否定了技巧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第8题:

艺术构思主要心理机制有()。

A.回忆与沉思

B.想象与联想

C.灵感与直觉

D.理智与情感

E.意识与无意识


正确答案:ABCDE

第9题:

《前赤壁赋》采用了“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表现手法,请简述其作用?


正确答案: 借“客“之口写出人生失落的感伤。人生的悲剧意识,生命如此短暂,人如此渺小。然后反驳,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顺承自然,说理透彻。

第10题:

简述心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 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与物质现象相对应的概念,它包括人的一切精神活动,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气质、性格、能力等。
人的心理现象复杂多样,为了研究的方便,一般把它分为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紧密联系,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中。个性心理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精神)面貌,即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和个性过程机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个性心理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已经形成的个性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和发展,并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