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典籍指要

孔子是怎样评述《韶》《武》这两支乐曲的?这说明了孔子什么样的文艺观点?

题目

孔子是怎样评述《韶》《武》这两支乐曲的?这说明了孔子什么样的文艺观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关于学与思的观点的异同,王夫之是怎样概括的?


参考答案: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孟子、荀子各有特点,孔子主张学思并重,他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者不宜偏废,已初步揭示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孟子把认识看作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因此在学与思的关系上,他强调“思”的作用,“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荀子认为教育是“化性起伪”的过程,是不断地积累知识、道德的过程,因此更侧重于“学”,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王夫之主张“学而知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学思结合,不应该将二者对立起来。

第2题:

成语“尽善尽美”是孔子对哪部大型乐舞的评价( )
A.《云门》
B.《咸池》
C.《韶》
D.《大武》


答案:C
解析:
《韶》出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
也。”这里孔子首次将美与善区别开来,看到了美与善的矛盾性。他主张既要“尽美”,也要
“尽善”,美与善要实现完满的统一。

第3题:

孔子观赏古乐舞()后称赞它“尽善尽美”,这是古人最早提出的艺术评价准则。

A、《大武》

B、《韶》

C、《咸池》

D、《云门》


参考答案:B

第4题:

孔子评价为“尽美矣,为尽善也”的是下列哪部作品()

  • A、大夏
  • B、大檴
  • C、大武
  • D、萧韶

正确答案:D

第5题:

《论语•八佾》记孔子说:《韶》乐是()
尽美矣,又尽善也

第6题:

试评述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答案:
解析:
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1)“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2)“庶、富、教”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育的社会作用); (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的个体发展作用:但孔子并未完全摆脱先天决定论的羁绊,仍然认为有少数生而知之的圣人和学而不能的下民不能接受教育。孑L子是第一个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论述教育的作用的思想家,为他实施“有教无类”提供了理论依据; (4)“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和有教无类的作用; (5)“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及其历史意义; (6)教学内容:“六艺”。其中他特别注重的是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作为 其教育思想的核心,认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特点在于偏重文事,偏重社会入事,忽 视了自然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传播,鄙视生产劳动的知识技能; (7)教学方法:①学一思一行并重;②因材施教;③启发诱导(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 教学的人): (8)道德教育:①以“仁”为核心,“仁”(内发)和“礼”(外烁)为主要内容;②道德教育 原则(立志、克己、力行、中庸、自省、改过); (9)论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热爱学生;以身作则;教学相长。

第7题:

“乐则韶舞”是谁提倡的乐舞思想?(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答案:A
解析:

第8题:

舜时的代表性乐舞《大韶》,采用原始编管乐器排箫作伴奏。孔子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说是“()”、“尽善”的艺术。又名《萧韶》《九韶》《韶》。


参考答案:尽美

第9题:

孔子闻韶处在()。

  • A、泰山
  • B、曲阜
  • C、邹县
  • D、临淄

正确答案:D

第10题:

下列哪部乐舞被孔子评价为“尽善尽美”()

  • A、大武
  • B、大夏
  • C、萧韶
  • D、大檴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