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史

《大公报》

题目

《大公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大公报》


正确答案: 1902年天津,英华得天主教资本家、神父、法使馆的支持,自任社长,撰写政论文章。该报政治上倾向君主立宪,却摈弃“猥邪琐屑之事”,以“敢言”、“替劳苦大众说话”和报风严肃而受到读者欢迎,成为华北地区颇有影响的报纸。1916年后,英华将报馆卖给王郅隆(北洋),从事慈善事业。

第2题:

如何理解新记《大公报》的“四不方针”?它有什么积极意义?


正确答案: 1926年,张季鸾宣布"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方针。决心办一张言论独立、不依靠任何财阀、任何政党的独立报纸,以"文人论政"的方式,为这张民营报纸开出一条新路。
(1)不党:无成见,无背景。不参与党派纷争。
(2)不卖: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不接受政治方面入股投资,不为金钱所左右。
(3)不私:除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务外,并无它图。对于报纸并无私用,为公众喉舌。
(4)不盲:不随声附和,不隐瞒事实。

第3题:

《红岩》中由于《新华日报》被封,()就此诞生。

  • A、《挺进报》
  • B、《光明日报》
  • C、《大公报》
  • D、《中央日报》

正确答案:A

第4题:

()《大公报》于哪年在香港复刊,金庸被派去香港《大公报》工作?

  • A、1947年
  • B、1948年
  • C、1949年
  • D、1950年

正确答案:B

第5题:

查法律法规的两大公报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第6题:

早期《大公报》


正确答案: 1902年创办于天津,创办人英华。早期《大公报》的主要政治倾向是鼓吹保皇立宪。早期《大公报》以“敢言”报风严肃和“替劳苦大众说话”而风重于时。

第7题:

简述《大公报》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正确答案: (1)1902-1916,英敛之时期,以宣传君主立宪为主。
(2)1916-1926,王郅隆时期,变成亲日报纸。
(3)1926-1949,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有全国影响的大报。
(4)1949年至今,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

第8题:

()年,()代表《大公报》采访巴黎和会。


正确答案:1919;胡政之

第9题:

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1927年1月6日《大公报》在社评中说:“中国有赤化问题之发生,中国之耻也。”由此可知当时()

  • A、《大公报》有较浓重的反共色彩
  • B、国共第一次合作得到广泛支持
  • C、《大公报》反对国民大革命运动
  • D、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彻底破裂

正确答案:A

第10题:

()1952年,金庸由《大公报》调往何处编副刊?

  • A、《大公报月刊》
  • B、《香江晚报》
  • C、《新晚报》
  • D、《新港日报》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