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

试述中华民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特点。

题目

试述中华民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政体,民国元年分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政治体制。但宪法并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价值,却成为政治家手中的政治斗争工具。从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到1914年1月国会被强令解散,是所谓“政党政治”的时代。实行政党政治是民国初年风靡一时的潮流。民初政党政治的初步发展,标志着政治主体的近代化、政党化,政治形态由皇机政治转身政党政治。但从民国初年到北洋军阀主政时期,基本上是采取硬性移植西方制度的办法确立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体系的,只能成为失败的试验。如何建立适合当时国情的国家庭,孙中山的“建国三时期”学说提出了建立理想中的民族国家庭的设想。但孙中山这种建立在个人权威之上的政治设想,也就决定了他的继承者必然要走上“一党专制”和“以人治国”之路,走向国民党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体制。1927年,国民政府开始了为期10年勉强维持统一的局面,而在国民党一党专制的情况下,中华民国政治制度体系没有得到完善,反而走向政治党化,实行党在国家之上的所谓“党制”体制。政治党化和“党国”体制,使得政治制度的结构形式类似现代国家,但在实际上却成为国民党实行统治的工具,根本没有起到现代政治制度所应该起到的管理和规范社会的作用,只是继承了中国封建政治物传统,又采用了部分资本主义政权的管理形式,又吸取法西斯主义个人独裁制的特点,是一种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混合的政治制度。中国现代政治制度自出现以来,受到世界上三大政治治理模式的影响:一是德、意、日法西斯主义的独裁治理模式,在20世纪30年代曾经喧哗一时,对当时的中国有很深的影响。二是英、美式的资产阶段民主治理模式,从兴中会、强学到以后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都将此作为追求的目标。三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模式,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中国人民终于选择了这种治理模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明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得失。


参考答案:明朝的政治制度集中体现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高度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废除丞相制度,建立内阁。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以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的三省制度宣告结束。此后,内阁制度逐渐形成。随着内阁职权的不断加重,到明中期以后,已成为全国行政中枢机构,并为清朝所承袭。第二,六部成为独立机构。在罢中书省的同时,六部升格独立,直接隶属于皇帝,有利于发挥其行政职能。第三,军事、监察、司法、财政制度做了重要调整。明朝以兵部主军政、五军都督府主军令,其军事制度之严密为历代所不及。故终明一代,无将帅干政之乱,亦无藩镇割据之祸。明初废除了自汉代以来一直作为监察机构的御史台,而新设都察院代行其职。司法工作则以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分理,而大权总归于皇帝。财政管理的主要机构户部按不同区域进行统一的业务分工管理是一大进步,但中央财政管理存在两套班子,也是最终造成财政管理混乱的重要原因。第四,实行特务政治。明朝的特务政治发展到历史的最高峰,其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卫分别由侍卫亲军和宦官掌管,并由皇帝直接控制。他们不仅对人民进行恐怖统治,而且对百官也进行监视。将特务机构明确规定为国家政权机构的组成部分,明朝是开先例的。第五,宦官机构庞大。明朝的宦官衙门有十二监、四司、八局,称二十四衙门。宦官形成了极其重要的势力集团,并逐步控制了全国军政大权,以至宦官之祸远甚于汉唐。第六,地方机构实行“三司”分治。有效防止了地方政权尾大不掉的状况,有利于中央的管理。然而三司并立也暴露出步骤不一、协调性不强的弱点,于是又有总督、巡抚之设。土司制度和羁縻卫所制度的推行,保证了明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第七,科举取士更加规范化、标准化。这不仅代表了科举制度的发展方向,也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将教育依附于科举,以及八股取士,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并为日后埋下了祸根。

第2题:

在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首次规定了可以弹劾罢免国家元首的程序。()


参考答案:正确。在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首次规定了可以弹劾罢免国家元首的程序,即参议院认为临时大总统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3题:

试述阴偏衰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和病理表现。


正确答案:阴偏衰,即阴虚,指人体之阴气不足,精血津液亏耗,滋润、宁静、潜降、成形和制约阳热功能减退,阴不制阳,因而出现燥、热、升、动和化气太过等阳偏亢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不足,以及阳相对亢盛的虚热证。其形成原因,多由阳邪伤阴,或因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久病伤阴等所致。其病理表现为阴偏衰时主要表现为机体制约阳热的功能、滋润功能与宁静功能减退,从而出现虚热、干燥及虚性兴奋等症。如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升火,咳血或消瘦等症,则为肺阴虚火旺之症;若见眩晕耳鸣,或遗精,或性欲亢进,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舌红、脉细数等症,则又是肾阴虚阳亢之病理表现。阴气不足,可见于五脏六腑。如肺阴、脾阴、胃阴、心阴、肝阴和肾阴皆可发生亏虚的病变。但一般以肾阴亏虚为主。阴气一般由精血津液中属阴的部分化生,故阳热亢盛、耗津而致阴气不足,而津液大伤又可致阴气化生无源而亏虚,阴不制阳,发为虚热。

第4题:

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是()

  • A、戊戌变法
  • B、清末君主立宪
  • C、晚清政治制度的变革
  • D、中华民国的建立

正确答案:D

第5题:

试述L型细菌及其形成机制和培养特点。


正确答案: L型细菌即细菌细胞壁缺陷的细菌,因其首先由李斯特(Lister)研究院所发现,故取其第一个字母而称之。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由于受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溶菌酶等因素的影响,当肽聚糖结构遭受破坏或其合成受到抑制时,虽然大多数细菌裂解死亡,但有时也有一些细菌不死,这些细菌即L型菌。L型菌需在高渗低琼脂(0.8%~0.9%)的含血清(20%)培养基中培养,生长缓慢,一般生长期为2~7天,菌落为"油煎蛋"状,需放大100倍左右才能看到菌落,可通过传代培养而返祖。

第6题:

试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由总纲、人民、参议员、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国务员、法院、附则等7章56条构成,其基本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规定了国家性质。以“主权在民”的原则,建立民主共和国,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第二,规定了国家形式。中华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第三,规定了国家政体。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府组织原则,国家政治体制上采用责任内阁制。规定行政权力属于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院行使;全国的立法权属于参议院;司法权属于法院。第四,规定了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分”。明确了人民享有选举、被选举、考试、请愿、诉讼等权利,并享有人身、财产、居住、迁徙、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项自由,但须受政府法律限制,并有纳税和服兵役的义务。第五,规定了国家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法律文件上明确冠以中华民国的国名,虽然表述是“临时约法”,没有使用宪法字样,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由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民主共和的国家制度、政权组织形式、一般民主自由原则,它宣布了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君主专制政治制度的结束,在法律上体现了孙中山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设计方案,在诉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愿望,在观念上促使了民主共和开始深入人心,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在趋势上符合了社会前进的方向,所以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创举。

第7题:

试述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本质和特点


正确答案:(1)成键两原子内有自旋相反的成单电子,两原子原子轨道有最大程度重叠;
(2)共价键的本质是电性的
(3)共价键的特点是具方向性.饱和性

第8题:

试述中华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阶段和各阶段政治制度的特点。


参考答案:从1912年算起,到1949年结束,中华民国共存在了38年,经历了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三个时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建立了近代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宣告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从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算起,到1928年张作霖为首的军阀政府垮台,是北洋政府时期。从1928年10月10日以蒋介石为首的五院制国民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到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垮台,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第9题:

试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理论基础和原则。


正确答案: (1)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2)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的原则;
(3)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原则;
(4)实行民主共和制和人民代表制的原则;
(5)依法治国的原则

第10题:

试述药邪的形成和致病特点?


正确答案: 药邪的形成主要与用药过量、炮制不当、配伍不当以及用法不当有关。药邪的致病特点主要有中毒和加重病情,变生他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