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

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水调歌头》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水调歌头》。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 (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思念的情境; (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思念的画; (3)喜欢音乐的学生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思念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以月亮写思念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以下对这个教学过程的综合评述有误的一项是()。A、这位教师在教学中有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他为了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了学生自主

题目

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水调歌头》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水调歌头》。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 (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思念的情境; (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思念的画; (3)喜欢音乐的学生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思念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以月亮写思念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以下对这个教学过程的综合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位教师在教学中有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他为了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B、读完诗歌后即让学生看课文情景的投影,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个性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 C、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以表演、画画、配乐朗诵等形式学习《水调歌头》,体现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理念
  • D、该堂课采用形式多样的内容进行教学,气氛活跃,进行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无一弊端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学习古诗词中“月亮”意象,教师请学生举出古人借月亮抒发对亲人思念之情的例子,下列适合的是(  )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B.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C.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答案:D
解析:
A项,通过“我”、影子、月亮表达了诗人独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B项,该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纯朴生活的喜爱之情,诗中的“月”是显示时间的景物描写。C项,该句诗写庭中的清幽景色,“月”是景物描写。D项,借“月”表达了诗人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2题:

学习《星星变奏曲》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面对家人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并对喜欢的语句说出自己的体会: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作其中一项。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

  • A、作业的设计由易到难,具有很强的层次性
  • B、体现出了该教师追求读、写、说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 C、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营造出了民主的学习氛围
  • D、能够兼顾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正确答案:A

第3题: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 的学习方式。 ( )


正确答案:√

第4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表达了作者对()的深切的思念之情

  • A、朋友
  • B、弟弟
  • C、妻子

正确答案:B

第5题:

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思路:第一步:读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焦母回绝仲卿、兰芝辞别婆婆及小姑子,兰芝和仲卿分手时立誓、兰芝和仲卿诀别的情景;(2)喜欢画画的同学为“精妙世无双”的兰芝画一幅画像,为课文的每一个部分画一幅插图画;(3)喜欢音乐的学生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伤感爱情的乐曲,并配乐朗读。第四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在听录音朗诵《孔雀东南飞》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以下对这个教学过程的综合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位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B、读完诗歌后即让学生看课文情景的投影,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个性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 C、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以表演、画画、配乐朗诵等形式学习《水调歌头》,体现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 D、该堂课采用形式多样的内容进行教学,气氛活跃,进行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无一处弊端

正确答案:D

第6题:

执教《陋室铭》一课,教师实施了以下教学活动:
导入:讲述刘禹锡的作品《陋室铭》的一段传说;范读:老师范读全篇,学生边听边标出疑难字词,尝试翻译;小组讨论:对幻灯片中出示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并派代表回答;拓展延伸:学习刘禹锡,为你的家取个名,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对该教师的教学活动评价恰当的是(  )。

A.以传说导入课文。时间过长,不如直接揭题导入效果好
B.缺少学生自己朗读体验感知的过程。以老师的读代替学生读
C.拓展延伸偏离了课文主旨,不利于“惟吾德馨”主题的升华
D.整体教学活动体现了“听听一读读一画画一议议一写写”的模式

答案:B
解析:
刘禹锡在贬地因受排挤写作《陋室铭》的传说,恰能体现本文的写作背景和旨意,且能激发学生兴趣,比开门见山直接揭题好,故A项错误;C项以让学生为自己的家起名进行拓展,恰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惟吾德馨”的主旨,错误;D项并没有体现“读读”这一环节,缺少学生个人读与集体读的过程,错误;B项指出了该教学活动缺少学生自读体验的失误,正确,当选。

第7题:

下面是一位教师讲授《再别康桥》的教学方法,阅读后回答问题。(1)运用合作、探究、讨论、朗读的学习方法。(2)教学中应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尝试,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浅层到深层,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做准确的把握。(3)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如运用多媒体播放图片、音像等。(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朗诵诗歌时的伴奏音乐,以营造利于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情景氛围。以下相关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对诗歌的学习产生兴趣
  • B、让学生反复诵读,会让学生感到厌倦
  • C、教师很好地掌握了诗歌的教学思路
  • D、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正确答案:B

第8题:

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水调歌头》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水调歌头》。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
(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思念的情境;
(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思念的画;
(3)喜欢音乐的学生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思念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以月亮写思念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以下对这个教学过程的综合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位教师在教学中有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他为了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B.读完诗歌后即让学生看课文情景的投影,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个性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C.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以表演、画画、配乐朗诵等形式学习《水调歌头》,体现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理念
D.该堂课采用形式多样的内容进行教学,气氛活跃,进行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无一弊端

答案:D
解析:
这则教学看上去形式多样,实质上只是使课堂变得热闹而已,对诗歌的学习理解并没有很大的帮助,甚至有点本末倒置,丧失了语文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9题:

以下属于教师工作的是()。

  • A、观察学生
  • B、创设学习情境
  • C、组织教学活动
  • D、评价学生学习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下面是一位教师有关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秋天》的教学过程,请仔细阅读并按要求作答。(一)引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二)诵秋(1)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2)生评;(3)师读生听(听节奏、听感情)(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4)生评,师随机点拨;(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6)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7)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三)品秋(1)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可以研究老师揭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2)汇报探究结果;(3)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4)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四)写秋(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2)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3)请同学们伴着音乐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乐画面、生齐背诵)。以下是对这篇教案设计的评析,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
  • B、诗歌教学突出了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直至背诵的特色,让学生初步完成了对诗歌美的欣赏
  • C、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讨最后能独立品诗、写诗或作画,说明教学中不需要学生自主学习
  • D、把握了诗文的内涵,突出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读诗感悟生活,通过联系生活更好地品味诗意,领悟意境,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