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管理执法资格考试

简述过于自信过失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异同。

题目

简述过于自信过失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异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比较()

A.对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过于自信的过与疏忽大意的过失都没有预见

B.对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有所预见,疏忽大意的过失没有预见

C.对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没有所预见,疏忽大意的过失有预见

D.二者对危害结果上都相信可以避免


参考答案:B

第2题:

在我国,犯罪过失包括()

A、疏忽大意的过失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初犯的过失

D、残疾人的过失


参考答案:A,B

第3题:

过失犯罪的过失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答案:正确

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过失可以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

1.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2.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第4题:

故意:直接故意:间接故意

A.诉讼:审判:执行
B.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
C.民法:合同法:婚姻法
D.事故:抢救:处理

答案:B
解析:
犯罪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形态;犯罪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形态,B项对应正确。A和D项中的逻辑关系是顺承关系,排除。C项中,民法包括合同法和婚姻法,但除此之外,还包括物权法、继承法等其他法律,与题干中的关系不对应。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5题:

犯罪的过失分为()。

A、过于自信的过失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不可避免的过失

D、不可预见的过失


参考答案:AB

第6题:

间谍罪的主观方面是( )。A.过于自信的过失B.疏忽大意的过失C.间接故意D.直接故意


正确答案:D
间谍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明知是间谍组织而有意参加,明知是间谍任务而有意接受,明知对方是敌人而为其指示轰击目标,追求危害国家安全的结果发生。

第7题:

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和()。

A.直接过失

B.间接过失

C.疏忽大意过失

D.过于自信过失


参考答案:CD

第8题: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过失包括()

A.过于自信的过失

B.不可避免的过失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不可抗拒的过失

E.不可预见的过失


参考答案:A, C

第9题:

简述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


正确答案:
[答案]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意识方面,两者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结果,并且都预见到这种结果发生的可能;在意志方面,两者都不希望结果的发生。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在罪过内容方面存在着原则性区别:
    (1)在意识方面,间接故意仅仅认识了与犯罪有关的事实,而对那些确实可能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事实和条件没有认识或者不予关心。过于自信的过失不仅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的基本事实都有认识,而且对其他可能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事实和条件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因此,当危害结果真正发生时,间接故意认为是预料之中的事,而过于自信的过失则认为是出乎意料之外。
    (2)在意志方面,间接故意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除了具有“不希望”的一面之外,同时还存在着“如果发生也不违背自己的意愿”这一面。这种“发生不发生都行”的心理,表现了对危害结果的放任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除了“不希望”还是“不希望”,就是说,过于自信过失对危害结果是持根本否定态度的。
 

第10题:

关于犯罪过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疏忽大意的过失是一种无认识的过失
B.疏忽大意的过失是一种有认识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一种有认识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是一种无认识的过失
E.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都是一种有认识的过失

答案:A,C
解析:
本题考核犯罪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据此可知,疏忽大意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因此疏忽大意的过失是一种无认识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据此可知,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已经预见到,因此过于自信的过失是一种有认识的过失。所以选项A、C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