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高级系统分析师)

论文:试题论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与应用。随着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企业应用要求软件平台具有开放性、分布性和平台无关性,于是就相继出现了很多技术,但这些技术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局限。请围绕“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与应用”论题,依次对以下3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分析和开发的应用项目以及你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具体叙述你在参与开发的软件中选用软件开发平台的原则,特别是为了保持系统的开放性和先进性,采取过什么措施?其效果如何? (3)简要叙述软件开发平台的近期演

题目

论文:试题论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与应用。随着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企业应用要求软件平台具有开放性、分布性和平台无关性,于是就相继出现了很多技术,但这些技术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局限。请围绕“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与应用”论题,依次对以下3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分析和开发的应用项目以及你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具体叙述你在参与开发的软件中选用软件开发平台的原则,特别是为了保持系统的开放性和先进性,采取过什么措施?其效果如何? (3)简要叙述软件开发平台的近期演变趋势与主要特征,你准备如何去适应这类演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我校教务管理系统是在根据我校原来的教务管理系统不再适应现在发展的要求而立项开发的。目的是为教务工作有关部门提供优质、高效的业务管理和事务处理,建立完备、可靠和开放性的教务管理系统。
我有幸参加了新的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担任项目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工作。本文结合工作的实际经历,简要讨论了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与应用。在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与应用过程中,我们本着平台的开放性、分布性和平台无关性的原则,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通过对目前两种主流平台:J2EE和.NET的比较分析,和体系结构、应用平台的无缝集成、开发成本及易开发性的思考与研究,选择了.NET作为开发平台。使用Microsoft全新的集成开发环境VisualStudio.NET,采用ASP.NET、WebService、ADO.NET和XML等技术进行系统开发。
随着我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进步,我校原来的教务管理系统已不适应现在发展的要求。以前单机版的VFP教务管理软件,被分散地安装于全校的14个系部和教务处,各系部之间、系部与教务处之间信息不能共享,而且对教学计划、教学考核等功能不完善或根本不支持。教务处是学校主管教育教学工作的职能部门,也是学校领导在教学业务方面的参谋机构。教务工作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决定由教务处立项重新规划建设教务管理系统。整个系统包括教学计划子系统,教学资源子系统,网上选课子系统,智能排课子系统,教学考核子系统,学生学籍子系统,学生成绩子系统,教学实践子系统,教材管理子系统等。
我有幸参加了新的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担任项目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工作。
由于我校分南北两个校区,教务处和14个系部分布较散,另外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部分信息需要通过网络向全校师生及外部用户发布,例如网上选课信息、学生基本信息及成绩等。基于传统的C/S模式体系可维护性和发布性差等原因难以满足新系统的要求,有效地采用基于B/S体系的Web应用能很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要求软件平台具有开放性、分布性和平台无关性。从而相继出现了RPC、COM和CORBA等技术,但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局限。它们的特定协议难以通过防火墙,因而不适应于Web上的应用开发。为了进一步开发基于Web的应用,出现了Sun公司的J2EE和Microsoft公司的.NET两种主流的软件开发平台。
在J2EE和.NET两者之间进行选择时,我们曾举棋不定。随着面向对象技术的兴起,Java语言应用的迅速发展,以Java为程序设计语言的J2EE具有平台无关性。同时J2EE已成为Web应用开发的标准平台。以及它的相关技术EJB、JSP、JavaServlet等的迅速发展,J2EE平台已成为Java技术企业级应用的理想平台。但我校原有的大部分操作系统、数据库和Web服务器都是采用Microsoft的系列产品,并且在Microsoft系列产品的使用和开发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NET支持多种程序设计语言如:C++.NET、VB.NET、ASP.NET、C#等,实现了语言互用性。而J2EE只能使用Java,这是J2EE所不及的。并且VisualStudio.NET使得.NET的开发较J2EE的易用性好。
在最后具体的软件开发平台与应用的技术方案选择时,我们采用了.NET开发平台。其原因主要基于对开发平台选择原则如下的认真思考和研究。1.体系结构方面的考虑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传统的C/S结构已显示出了它在异构的、分布式的网络环境中的不足。可维护性和可安装性差、并且不利系统扩展。从而新的体系结构B/S模式迅速发展了起来。B/S模式有利于系统的扩展性、维护性。
在校园网发展逐步完善的今天,考虑到教务管理系统安装、维护的方便和部分信息的向外发布,以及传统的C/S模式技术的成熟性。我们采用了C/S和B/S相结合的模式。.NET开发平台正是为进一步开发基于Web的应用而出现的,是一组用于建立Web服务器应用程序和Windows桌面应用程序的软件组件。.NET支持多种编程语言,使各种语言可以自由地在整个.NET平台内互用,很好的发挥各种语言的特性。例如:我们对C/S结构程序使用执行效率高的VC++.NET和快速开发的VB.NET,B/S结构程序使用.NET专门为Web应用定制的ASP.NET和C#。再加上功能强大的VisualStudio.NET集成开发环境,.NET为C/S和B/S相结合的模式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基于此原因,我们把系统的教学计划子系统、智能排课子系统、教学考核子系统、教学实践子系统、教材管理子系统等设计为C/S结构、网上选课子系统、学生学籍子系统、学生成绩子系统、教学资源子系统等设计为B/S结构。2.应用平台的无缝集成性
由于我校使用的操作系统都是Microsoft的Windows系列,同时.NET是与Windows操作系统紧密捆绑在一起,使得.NET在Windows上的应用开发更为容易。并且以前的数据库是VFP的。考虑到数据的平稳过渡以及我们对数据库的熟悉程度,再加上.NET.提供的ADO.NET数据访问组件是对ADO的改进,ADO.NET分为3组,分别是ODBC、OleDB和SqlClient。其中SqlClient是专门为SQLServer设计的,性能明显优于其他的数据访问组件。我们在新系统的后台数据库服务器的选择上采用了MicrosoftSQLServer2000。
选择Microsoft的操作系统Windows,数据库服务器SQLServer2000和开发平台.NET应用平台,充分利用无缝集成平台的优势,使.NET应用开发更容易,运行更可靠、更安全。这是J2EE所不及的。3.节约开发成本由于我校在以前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培养了一批经验较丰富的C++、VB、ASP等开发人员,熟悉Windows上的开发,同时在数据库管理系统MicrosoftSQLServer上的设计与开发方面有一定的经验。而在Java开发方面的经验相对不足。如果我们选择J2EE则意味着开发人员资源的浪费,并且要重新培养Java开发人员,并且新培养的开发人员由于缺乏经验,很难保证开发效率和质量。选择.NET,则我们的开发人员便能轻松的转变到C++.NET、VB.NET、ASP.NET及C#的开发当中来。再加上以前在Windows上的开发经验,最终有利于我们的开发速度加快,质量提高,从而很好地节约了开发成本。4.易开发性就.NET开发平台的容易使用性来看,在如下几点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1).NET的重要部件ASP.NET使Web应用程序的开发和部署更为容易。.NET相对较新,它拥有Java所缺乏的改进,例如,ASP.NET使开发者可以用比Java开发者在J2EE平台上更少的代码来实现WebServices。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我们对学生成绩查询、学生网上选课和教学资源调配等交互较多的逻辑模块,都设计成Webservice结构的中间组件。轻松地节省了花在用户界面编程上的开发时间、同时Webservice完全可以在应用程序集成等场合下被重用。
(2)ADO.NET数据访问组件较以前的ADO更方便的访问各种类型的关系数据库和非关系数据库,获取本地和远程数据源,并对XML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这对以后的后台数据库的扩展也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3)VisualStudio.NET为.NET提供了一个统一的集成开发环境及工具,大大提高了开发者的效率;集成了多种语言支持:简化了服务器端的开发;提供了高效地创建和使用网络服务的方法等。
通过对上述4个主要方面的思考,所以我们选择了.NET平台作为开发与应用。
目前软件开发平台主要向Web的应用方向发展。由于Web的应用是基于分布和异构的网络环境的,所以要求开发平台应具有开放性、分布性和平台无关性。现在流行的软件开发平台主要有Microsofi的.NET和Sun的J2EE。在实际应用当中,我们具体选择哪种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很多情况可能会综合使用两种开发平台。在适应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快速的跟上新技术是必须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基于Web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技术浏览器和HTTP协议在全球因特网的成功应用,促进了企业中的B/S结构的迅速推广。基于Web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通常采用三层(或更多层)C/S结构,允许用于各类不同的平台和选择相应的数据库应用环境请围绕"基于Web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技术"论题,依次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论述:①概要叙述你参与分析和开发的软件项目,以及你所担任的主要工作。②具体讨论你在基于Web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中所采用的主要技术,包括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所采取的措施。③分析你所采用的开发技术的具体效果。现在你认为应当做哪些方面的改进,以及如何加以改进?


写作要点
完成本题的写作,需要对Web开发的相关架构有充分的了解,相关知识可参看"8.1.5分层架构"。除了解技术知识,在写作方面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①在文章中首先用400~600字的篇幅简要叙述自己参与分析和开发的系统概要和所担任的工作。
②具体讨论在基于Web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中所采用的主要技术,包括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所采取的措施。特别要注意描述三层结构的逻辑和物理部署,讨论数据是如何在三层之间传送的。
③最后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分析所采用的开发技术的具体效果,你现在认为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应用服务器性能的改进等),如何加以改进。

第2题:

()论软件开发模型的选择与应用 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型有瀑布模型,螺旋模型、演化模型等,随着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的变化,新的软件开发模型也不断出现,如XP模型、敏捷模型和RUP模型等。这些开发模型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局限。 请围绕“软件开发模型的选择与应用”论题,依次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分析和开发的应用项目以及你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具体叙述你在参与开发的软件中选用软件开发模型的原则,具体是如何使用所选择的开发模型的? 3.简要叙述软件开发模型的近期演变趋势与主要特征,你准备如何去适应这类演变?


正确答案:略
  解答要点
  (1)首先用400-500字的篇幅简要叙述作者参与分析和开发的信息系统项目的概要和所担任的工作。
  (2)具体叙述你在参与开发的软件中选用软件开发模型的原则。例如适应需求的变化、灵活性等。
  (3)具体是如何使用所选择的开发模型的,即根据选择模型进行开发的过程是怎样的。
  (4)简要叙述软件开发模型的近期演变趋势与主要特征,你准备如何去适应这类演变。

第3题:

试题一 论迭代式软件开发过程与方法

软件项目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有效的软件开发过程与开发方法。相对于传统的瀑布型软件开发过程,迭代式软件开发过程可以在需求被完整确定之前启动,并在一次迭代中完成系统的一部分功能或业务逻辑的开发,再通过客户的反馈来细化需求,并开始新一轮的迭代。这种方法可以控制项目的风险,提高软件开发的成功率和生产率。目前,主要的迭代式开发过程和方法包括统一开发过程 RUP和敏捷开发方法。

请围绕“迭代式软件开发过程与方法”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软件项目以及你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论述迭代式过程模型相对于瀑布式过程模型的优点。详细论述统一软件开发过程 RUP 的生命周期模型和迭代策略;或者论述敏捷开发方法的特点和适用的情况,并列出目前主要的敏捷开发技术中的四种。

3.具体阐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项目中选择使用迭代式软件开发方法的情况,以及具体实施的过程与实际开发效果。


正确答案:



第4题:

论设计模式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设计模式描述了在特定场景下解决一般设计问题的类和相互通信的对象。一个设计模式命名、抽象并确定了一个通用设计结构的主要方面,这些设计结构能被用来构造可复用的面向对象设计。现在,设计模式已经广泛地应用在软件开发中。

请围绕“设计模式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论题,依次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分析和开发的应用项目以及你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简要介绍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及分类,详细说明在你所参与分析和开发的应用项目中应用了哪些设计模式、方法以及选用它们的原因。

3)分析并讨论使用设计模式的效果,并分析和评价设计模式对软件开发的影响。


正确答案:[写作要点] 1)结合自己参与分析和开发的应用项目或从事的实际工作说明设计模式对系统开发的作用。 2)能够较为详细地说明设计模式的基本分类能够结合项目实际工作说明在系统开发中所采用的设计模式以及选择这些设计模式的原因。 设计模式的核心在于提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模式一般有四个要素:模式名称、问题、解决方案和效果。 设计模式的基本分类: (1)创建型模式。创建型模式抽象了实例化过程它们帮助一个系统独立于创建、组合和表示它的那些对象。创建型模式包括:Factory Method(工厂方法)、Abstract Factory (抽象工厂)、Builder(生成器)、Prototype(原型)、Singleton(单身模式)。 (2)结构型模式。结构型模式涉及到如何组合类和对象以获得更大的结构。包括: Adapter(适配器)、Bridge(桥接)、Composite(组成)、Decorator(装饰)、Facade(外观)、Flyweight(享元)、Proxy(代理)。 (3)行为模式。行为模式涉及到算法和对象间职责的分配。行为模式不仅描述对象或类的模式还描述了它们之间的通信模式。常用的行为模式有Observer(观察者) Strategy(策略)等。 3)结合项目实际工作举例说明在设计模式的使用效果能够针对设计模式对软件开发的影响展开分析与讨论。
[写作要点] 1)结合自己参与分析和开发的应用项目或从事的实际工作,说明设计模式对系统开发的作用。 2)能够较为详细地说明设计模式的基本分类,能够结合项目实际工作,说明在系统开发中所采用的设计模式,以及选择这些设计模式的原因。 设计模式的核心在于提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模式一般有四个要素:模式名称、问题、解决方案和效果。 设计模式的基本分类: (1)创建型模式。创建型模式抽象了实例化过程,它们帮助一个系统独立于创建、组合和表示它的那些对象。创建型模式包括:Factory Method(工厂方法)、Abstract Factory (抽象工厂)、Builder(生成器)、Prototype(原型)、Singleton(单身模式)。 (2)结构型模式。结构型模式涉及到如何组合类和对象以获得更大的结构。包括: Adapter(适配器)、Bridge(桥接)、Composite(组成)、Decorator(装饰)、Facade(外观)、Flyweight(享元)、Proxy(代理)。 (3)行为模式。行为模式涉及到算法和对象间职责的分配。行为模式不仅描述对象或类的模式,还描述了它们之间的通信模式。常用的行为模式有Observer(观察者) Strategy(策略)等。 3)结合项目实际工作,举例说明在设计模式的使用效果,能够针对设计模式对软件开发的影响展开分析与讨论。

第5题:

试题二 论企业集成平台的架构设计

企业集成平台是一个支持复杂信息环境下信息系统开发、集成和协同运行的软件支撑环境,它基于企业各种经营业务的信息特征,在异构分布环境(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下为应用提供一致的信息访问和交互手段,对其上运行的应用进行管理,为应用提供服务,并支持各种特定领域应用系统的集成。

请围绕“企业集成平台的架构设计”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简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企业集成平台项目以及你在其中所承担的主要工作。

2.请说明企业集成平台的基本功能,并结合项目实际,详细说明所设计的企业集成平台的架构,以及实现时用到了哪些关键技术。

3.具体说明所设计的企业集成平台的使用情况,最终实施效果如何。


正确答案:
试题二  写作要点
1、企业集成平台的基本功能:通信服务、信息集成服务、应用集成服务、提供对二次开发的支持、平台运行管理。
2、结合项目实际说明你所设计的企业集成平台的架构。对架构的说明应包括从架构层面上如何支持业务流程编写与管理;如何向用户提供功能与信息服务;如何集成业务伙伴的功能;如何与底层数据库、现有系统等进行交互,等等。在实现企业集成平台时所使用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交换格式、分布式集成应用基础框架、实现数据集成的常用模式、实现应用集成的常用模式。
3、需要具体说明你所设计的企业应用集成平台的使用情况,包括如何采用集成平台为企业应用提供一致的信息访问和交互手段,如何对在平台上运行的应用进行管理,如何为应用提供服务等。针对每种使用场景,需要详细说明最终的实施效果。

第6题:

论文:试题论软件项目的进度管理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管理是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有效的进度管理是保证软件开发项目如期完成的重要环节。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为保证软件按时完成,必须采取许多有关的技术、策略和方法。请围绕软件项目的进度管理”论题,依次对以下3个方面进行论述。(1)概要叙述你参与分析和开发的应用项目以及你所担任的主要工作。(2)具体讨论你在软件开发中为保证软件项目的进度所采取的主要技术及方案,详细叙述你为保证软件项目进度在你组织内部实施的方法和策略。(3)分析你在采取上述措施、方法和策略的效果如何?你认为所采用方法和策略有哪些独到之处,为什么?本文讨论了电力行业工作票、操作票系统的项目管理,在本项目中我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项目管理工作。


在本项目管理中,我主要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同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在估算项目的工作量这方面尤为突出,面向对象技术对传统技术有所改进,传统技术能弥补面向对象技术的不足。本文从合理的估算项目的工作量及技术难度、识别关键任务、随时了解项目进度,必要时调整进度表等方面,讨论了电力行业工作票、操作票系统项目管理的基本活动与方法,有效地控制开发进度,确保项目如期按质完成。本系统在电力系统已经运行,状况良好,受到一致好评。
2003年2月,我参加了电力行业工作票、操作票系统的开发,担任项目管理工作。电力系统有关部门在对电力设施进行检测、维修、试验等一系列活动时应按照我国电力行业相关标准进行工作,电力行业工作票、操作票系统就是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及电力行业操作规程设计的仿真系统。工作人员在施工前按照工作流程在此仿真系统上进行操作,严格遵守电力设施的逻辑闭锁关系,顺序执行。有效地防止不规范操作,确保电力设施及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提高安全意识。
本系统由系统图编辑平台和工作票、操作票签发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系统图编辑平台主要是编辑变电站、用电系统及变电站控制系统图,每一个电力设施对应一个对象,在系统图上都有相对应的部分,系统图真实地反映电力设施的布局及相互关系,生动形象又合乎技术标准,同时为第二部分提供操作对象。工作票、操作票签发系统主要是在系统图的基础上进行点击操作,每次点击对应一个对象即一个电力设施,根据电力设施的逻辑闭锁关系自动生成相应的工作票或操作票或提示操作不规范。
在本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我通过合理的估算项目工作量及技术难度、识别关键任务、随时了解项目进度,必要时调整进度表等方面对项目进行管理,确保本系统如期按质完成。1.合理的估算项目工作量及技术难度本系统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等一系列面向对象技术,在本系统工作量的估算上根据功能点进行估算。将每个功能模块逐步分解,直至基本模块为止。我们将系统分为系统图编辑与工作票、操作票签发两个大的功能分别进行估算。系统图编辑部分主要是一个图形编辑系统。一种电力设施对应一个类,电力设施的技术参数及其操作对应相应类的属性和方法,电力设施图是由线段、圆、曲线、折线、多边形等基本图形组成,这些基本图形分别对应一个类,这些类又继承一个最基本的类。系统图编辑部分的工作量也就是这些类的实现,工作票、操作票签发部分用到了编辑平台的系统图,因此由大量的功能可以复用,这部分的功能划分同系统图编辑部分一样也是采用类作为基本结构,这样就比较准确的进行工作量的估算。
同时,我们开发的这个系统是基于C/S结构的,由于C/S结构的系统我们公司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因此有不少的项目供我们参考。对于本系统的第二部分,我们就是借鉴以前做过的基于C/S结构的系统,基于C/S结构的系统框架基本上是一致的,数据库的设计、前台操作(例如,对数据库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查询等一系列活动)大体相同。正因如此,有大量的东西可供我们复用,如权限控制模块我们就是复用以前的案例,仅作少量修改,在工作量的估算上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这对工作量的估算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为工作进度安排提供了依据。
在技术上,我们重点考虑本系统与其他C/S结构的系统的不同之处,相同或相似之处。我们认为没有技术难点。系统编辑平台主要是绘图,我们知道MFC的绘图功能确实强大,但是过于繁琐,功能封装不是十分完美,于是,我们采用了Form++这个MFC扩展类库,该类库对图形操作封装得很好,大大降低了系统图编辑部分的难度,在界面设计上我们采用了BCG这个扩展类库,使得VC应用程序界面设计得如同Delphi等工具一样完美。同时减少了工作量,在工作安排上,对于技术难度相对大一点的部分,我们安排经验丰富的程序员,同时也与其他工作组的成员商讨技术细节问题,与他们进行技术探讨。这样不至于因为某一技术细节而影响整个工程进度。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制定一个详细的进度表并定义了相应的里程碑。2.识别关键任务系统图编辑部分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因为工作票、操作票签发部分是建立在该部分的基础之上,系统图编辑部分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因此该部分是整个系统的关键部分,在这部分中每种电力设施所对应的类及其父类的定义是关键,因为所定义的类必须完整、准确地反映该电力设施的技术参数和操作。
工作票、操作票签发部分是用户明确提出的要求实现的功能,直接面对用户,这部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该系统的质量,因此也是不容忽视的。
如果上述两部分任务的进度受到影响,则整个项目的完成将受到威胁。因此是本项目的关键任务。在进度控制时我们将其作为重点对象进行控制。3.随时了解项目进度,必要时调整进度表
在确定项目开发计划时,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进度表。我们在确定每一项任务时都确定该任务的工作量、开始时间、持续时间、结束时间。同时让每个小组成员知道自己所承担任务的时间表,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任务制定自己的详细工作计划。
工作日志是了解每个小组成员工作情况的很好的方式,我们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对自己的工作都要做工作曰志,对自己每天的工作做详细记录。每周对自己的工作进展做出结论,向项目组汇报。在做结论时,不得使用“差不多”、“大概”、“完成了90%”等模糊字眼,而是采用某任务“已经全部完成”、“90%的工作全部完成”或者“再过1天全部完成”等方式。每个小组成员对自己做出的结论负责,这样可以做到随时了解项目进度,为调整项目计划提供客观基础。
同时,我们在项目进度计划中根据项目设计和定义了相关的里程碑,在每个里程碑处,我们都采取小组会议形式对本阶段的工作进行确认和总结,对本阶段的进展情况做出结论,并决定是否调整下一阶段的进度计划。<br>在系统图编辑部分,我们认为各电力设施所对应的类(包括其父类)定义完成为一个里程碑,每个类是否具备了相对应的电力设施的技术参数及操作是该里程碑的标准,这些类(包括其父类)的实现完成又为一个里程碑,……,整个系统图编辑部分的完成也是一个里程碑。每个里程碑的标准在系统设计时已经定义好。4.结束语电力行业工作票、操作票系统目前已经开发完毕,运行状况良好,受到一致好评。在本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中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同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因为小组成员各有特长,面向对象技术不是每个小组成员都熟练掌握的,加之面向对象技术在我们公司还不是很成熟,必须有一个过渡,不能一下子转型,因此采用这种策略符合我们公司的现实情况。
由于项目进度管理得当,项目按期完成,我们小组赢得了公司的好评,其他小组也研究我们的管理方式。当然,项目管理方式多种多样,根据项目不同、人员不同,管理模式应做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适合本项目的管理模式才是最好的模式,先进的管理方法在不同的项目组中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这有待于我们去研究、探索、实践和总结。

第7题:

试题一论模型驱动架构在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模型驱动架构(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MDA)是对象管理组织提出的软件体系架构方法学,它基于UML以及一系列工业标准,能够支持基于可视化模型驱动的软件设计、内容存储与交换。MDA核心思想是抽象出与实现技术无关、完整描述业务功能的核心平台无关模型(PIM),然后针对不同实现技术制定多个映射规则,通过映射规则和辅助工具将PIM转换成与具体实现技术有关的平台相关模型(PSM),最后完成PSM到代码的转换。通过PIM和PSM,MDA分离业务建模与底层实现技术,降低技术变迁对业务模型带来的影响。

请围绕“模型驱动架构在系统开发中的应用”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简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与MDA相关的软件开发项目以及你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简要分析模型驱动架构能够为软件开发带来哪些好处,详细论述采用模型驱动架构进行开发的过程。

3.具体阐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项目中使用模型驱动架构的情况与实际开发效果。


正确答案:
试题一写作要点
1、模型驱动架构能够为软件开发带来的好处
(1)模型驱动架构将开发人员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平台无关模型中,可以避免陷入到具体的实现细节当中去,从而简化了系统开发的工作量,提高了软件的开发效率。
(2)对于多种流行平台,很多工具会支持从平台无关模型到平台相关模型的转换;对于将来可能出现的新技术和平台,确定了平台表示及公共中间件的概念和功能,利用转换规则快速实现平台无关模型到新技术平台的迁移,提高了系统的可移植性。
(3)利用模型驱动架构中基于平台无关模型的桥接器,实现了多个平台相关模型之间跨平台的相互通信,加强了互操作性。
(4)对于系统变更,通过修改平台无关模型并重新生成平台相关模型和代码,能够降低系统维护的成本。
(5)平台无关模型帮助团队成员之间提高沟通效率并减少错误,自动生成代码能够保证代码的质量和一致性,确保了软件的质量。
(6)使用模型驱动架构时,功能和架构独立定义,针对新技术,能够利用原有的设计产生对应的实现,延长了系统的生命周期。
2、模型驱动架构的开发过程
(1)使用平台无关模型从如何以最好的方式支持商业逻辑的角度对系统进行建模,开发人员根据用户需求和其它因素对平台无关模型进行精化,以使它能够更加精确地描述系统。
(2)将平台无关模型转换到一个或多个特定技术相关的平台相关模型,对于每种特定的技术都会生成独立的平台相关模型。
(3)根据技术特性对生成的平台相关模型进行修改以满足程序设计人员的要求,这些修改可以反映到平台无关模型中去。
(4)对平台相关模型不断精化,以指导代码生成器生成质量更高的程序代码。
(5)最后将每个平台相关模型转换到代码,进行后续的完善和系统测试。
3、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具体阐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项目中使用模型驱动架构的情况,包括平台无关模型构建、平台相关模型的技术方案选择和实际开发效果及分析。

第8题:

试题二 论工作流管理技术在 BPR中的应用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是指对企业的业务过程进行重新思考和再设计,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性能。而工作流管理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和协调复杂活动的执行,以及人与应用软件之间交互的信息技术手段,目前已经成为实施 BPR 时最广泛采用的技术之一。

请围绕“工作流管理技术在 BPR中的应用”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分析和开发的 BPR 项目以及你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详细论述你参与分析和开发的 BPR 项目的主要实施步骤,以及工作流管理技术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3.分析并讨论该 BPR 项目的实施效果,并进行评价(是否达到了该 BPR 项目的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


第9题:

具体叙述在应用J2EE或 .NET平台设计方面你从事过的工作和经验。请具体描述你应用这两种开发平台开发的过程,并阐述它们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第10题:

论ERP的开发与应用

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二种系统化的管理平台,它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企业的信息资源,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ERP系统体现了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利用企业的可用资源(包括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为企业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试围绕“ERP的开发与应用”论题,依次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分析和开发的ERP系统以及你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讨论你开发和实施ERP系统时所涉及的理论、技术和方案,以及你在实现该系统时所采用的措施,方式及其效果。

3.简要叙述ERP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简要地说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3大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ERP也就是对这2种资源进行全面集成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概括地说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ERP系统是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不仅仅是信息系统。它利用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内部资源与外部市场资源为企业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创造最优的解决方案最终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ERP理论与系统是从MRP-II(制造资源计划II)发展而来的它的主线也是计划但ERP已将管理的重心转移到财务上在企业整个经营运作过程中贯穿了财务成本控制的概念。 ERP是一个复杂的软件系统其总流程图如图7-1所示。 在设计和开发ERP系统时应该把握1个中心、2类业务、3条干线的总体思路。1个中心就是以财务数据库为中心;2类业务就是计划与执行;3条干线则是指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在ERP设计时常用的工具包括业务分析、数据流程图、实体关系图及功能模块图。 实施ERP则是一场耗资大、周期长、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由于ERP软件原本是个实用性强、牵涉面较广的管理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应该采取规范的方法严格按照ERP软件的实施方法论进行。ERP实施方法论的核心是实现管理思想革命和管理信息化技术提升。实施可以分为3个时期。 (1)前期;主要是基础数据准备和标准化; (2)中期:进行交接面界定业务流程重组; (3)后期:实施适应期实行手工与计算机(或新旧系统)并行作业逐步解决不适应性。 整个实施过程包括项目启动、组建团队、设计、编码、测试、数据准备软件安装、软件调试、项目试运行、项目正式运行等环节。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工作:明确观点、统一认识、建立实施团队;明确目标和制定实施计划;根据企业人员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组织培训;根据企业现状进行业务需求分析;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建模和进行原型分析;根据实际业务流程和具体情况进行系统功能和参数配置以及系统实施;根据业务原型进行试运行试验制订技术解决方案;调试环境、培训和测试上线准备、数据准备;系统上线投入运行;系统优化、周期性系统运行审查等。 同时ERP也随着管理思想、技术的提高而发展其主要的发展趋势是:系统更加柔性化从而更灵活地适应企业变化的需求;应用范围广泛化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功能深度化;对供应链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持;朝着因特网技术靠拢;组件技术应用更加深入;安全保密性更高;成本更低、易用性更好;系统自助化。 值得一提的是Gartner Group继1990年提出ERP之后又在2000年提出了ERP- II的新概念:通过支持和优化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协作运作和财务过程以创造客户和股东价值的一种商务战略和一套面向具体行业领域的应用系统。它将以资源计划和库存的精确性为中心。 前面概要地描述了ERP的概念、原理、设计、实施以及发展趋势在编写关于ERP开发与应用方面的论文时可以围绕这些核心内容进行展开。具体来说写作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所举例的参与分析和开发的系统应该能够满足ERP的定义说明相关的背景、目标以及功能的情况以充分体现这一点。 (2)论文中应该花费相当的篇幅来说明开发和实施ERP系统时所采用的技术以及详细地描述具体的方案。要注意方案的真实性切忌不要堆砌概念以背书的方式把 ERP的功能模块列举出来这只能够体现应试者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 (3)在描述所采用的措施、方式时应该充分地结合ERP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关键活动有针对性地描述与说明。 (4)在阐述完开发与实施效果时可以用一定的篇幅说明不足之处并简单地说明如何进一步改进。 (5)在叙述ERP的发展趋势时不要简单地列举出相关书籍评论中有关内容最好从本文的实例出发自然地引导出发展的趋势注重表现自己的真实体会与感受。
简要地说,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3大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ERP也就是对这2种资源进行全面集成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概括地说,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ERP系统是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不仅仅是信息系统。它利用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内部资源与外部市场资源,为企业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创造最优的解决方案,最终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ERP理论与系统是从MRP-II(制造资源计划II)发展而来的,它的主线也是计划,但ERP已将管理的重心转移到财务上,在企业整个经营运作过程中贯穿了财务成本控制的概念。 ERP是一个复杂的软件系统,其总流程图如图7-1所示。 在设计和开发ERP系统时,应该把握1个中心、2类业务、3条干线的总体思路。1个中心就是以财务数据库为中心;2类业务就是计划与执行;3条干线则是指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在ERP设计时常用的工具包括业务分析、数据流程图、实体关系图及功能模块图。 实施ERP则是一场耗资大、周期长、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由于ERP软件原本是个实用性强、牵涉面较广的管理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应该采取规范的方法,严格按照ERP软件的实施方法论进行。ERP实施方法论的核心是实现管理思想革命和管理信息化技术提升。实施可以分为3个时期。 (1)前期;主要是基础数据准备和标准化; (2)中期:进行交接面界定,业务流程重组; (3)后期:实施适应期,实行手工与计算机(或新旧系统)并行作业,逐步解决不适应性。 整个实施过程包括项目启动、组建团队、设计、编码、测试、数据准备,软件安装、软件调试、项目试运行、项目正式运行等环节。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工作:明确观点、统一认识、建立实施团队;明确目标和制定实施计划;根据企业人员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组织培训;根据企业现状进行业务需求分析;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建模和进行原型分析;根据实际业务流程和具体情况进行系统功能和参数配置以及系统实施;根据业务原型进行试运行试验,制订技术解决方案;调试环境、培训和测试,上线准备、数据准备;系统上线,投入运行;系统优化、周期性系统运行审查等。 同时,ERP也随着管理思想、技术的提高而发展,其主要的发展趋势是:系统更加柔性化,从而更灵活地适应企业变化的需求;应用范围广泛化,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功能深度化;对供应链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持;朝着因特网技术靠拢;组件技术应用更加深入;安全保密性更高;成本更低、易用性更好;系统自助化。 值得一提的是,Gartner Group继1990年提出ERP之后,又在2000年提出了ERP- II的新概念:通过支持和优化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协作运作和财务过程,以创造客户和股东价值的一种商务战略和一套面向具体行业领域的应用系统。它将以资源计划和库存的精确性为中心。 前面概要地描述了ERP的概念、原理、设计、实施以及发展趋势,在编写关于ERP开发与应用方面的论文时可以围绕这些核心内容进行展开。具体来说,写作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所举例的参与分析和开发的系统应该能够满足ERP的定义,说明相关的背景、目标以及功能的情况,以充分体现这一点。 (2)论文中应该花费相当的篇幅来说明开发和实施ERP系统时所采用的技术,以及详细地描述具体的方案。要注意方案的真实性,切忌不要堆砌概念,以背书的方式把 ERP的功能模块列举出来,这只能够体现应试者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 (3)在描述所采用的措施、方式时,应该充分地结合ERP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关键活动,有针对性地描述与说明。 (4)在阐述完开发与实施效果时,可以用一定的篇幅说明不足之处,并简单地说明如何进一步改进。 (5)在叙述ERP的发展趋势时,不要简单地列举出相关书籍,评论中有关内容,最好从本文的实例出发,自然地引导出发展的趋势,注重表现自己的真实体会与感受。

更多相关问题